对十九大报告经济体制改革内容的解读
2018-03-26杨伟民
杨伟民
十九大报告的基本逻辑
十九大报告2万3千多字,内容很丰富,我觉得可以用七个“新”来把它贯通起来。
首先是有一个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整个十九大的灵魂,也是十九大报告的主线,其他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条主线展开的。
然后是新变革。过去五年,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后面会讲一些经济方面的变革。新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并不仅仅是由于新时代到来了,也是由于形成了新思想,社会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所以说是新矛盾、新思想、新变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们肯定要确定一些新目标,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制定发展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所以报告提出了“两步走”,决胜全面小康阶段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國家的新目标。这个新目标本身就是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个“明确”其中之一。
在新时代要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目标,必须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也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些新的部署,所以报告从第五篇开始,对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部署。
在新时代要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目标,完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些新部署,有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最近,总书记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强调,党要勇于自我革命。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加强党自身的政治建设。所以,十九大报告内容很多,分成了不同的章节,但我认为可以用一些逻辑、一些思想给它贯通起来。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过去五年,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历史性的成就;一个是历史性的变革。
历史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了十个方面。历史性的变革或者说历史性的变化从报告本身是读不出来的。我们看总书记的一些思想,特别是一些经济思想,总结出来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加上前面说的历史性的成就,才能够构成我们过去五年的历史性变革。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历史性变革。
一是新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过去单纯以GDP论英雄的片面发展观得到了纠正。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片面发展观还存在,但是与过去五年相比得到很大的转变。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立足解决民生问题来推动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为增长而增长,这样一种趋势正在形成。三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共识。新常态是对一个发展阶段的描述,而不仅仅是简单用西方的周期理论来谈,对发展阶段的认知、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更加理性,不再追求高速增长,或者追求“V”型的反转。四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正在逐步的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自觉性明显提高,2015年提出来,当时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去套用西方的理论来解读,实际上没有真正认识到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含义。但是通过这几年,主要是去年和前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治愈我国经济发展的治本良药,所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五是对创新驱动发展高度认同。全社会创新热潮风起云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六是对产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的保护是前所未有的。中央为此专门发了两个文件,最近对三个产权案件进行重审,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正在重建。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共识。宁肯降一点增长速度,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八是“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得到全国、全世界的高度认同,大家自觉地参与到重大战略的过程当中。九是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全面的加强。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也是这五年我觉得最深刻的一个变化。
以上既是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发生更深刻变化的重要原因,它的影响将是深刻和长远的。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对经济发展方面的部署,最主要的就是两句话:一句是高质量发展,一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十九大报告新的一些要求、新的部署,集中体现在这两句话上。首先就是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要求,要求建立6+1的体系,包括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等,这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方向性要求。
四十年前小平同志开启了改革开放,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邓小平作出这一决策的历史意义,现在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如果没有这一决策,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国家面貌、人民面貌。现在我们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建设的内涵和过去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经济建设是追求高速发展,未来经济建设内涵是高质量的发展。所以,这一项重大决策的历史意义今后也会逐步的显现出来。
高质量发展和总书记过去讲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的。新常态讲了四个基本特征: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优化,也就是现在说的,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了。后三者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其实可以概括为高质量的发展。所以,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旋律就是高质量而不再是高速度。过去我们都是说中国速度,这一次总书记讲要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是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总纲。怎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或者说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内涵。
第一,要坚持一个方针。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也是过去没有提出过的。过去讲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第二,要坚持一条主线路,就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第三,要推动三个变革,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
第四,要建设四方面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所要求的产业体系应该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者能够协同共进的一个产业体系。这也是针对我们现实问题的,既是目标导向,也是问题导向的。现实当中,我们现在的经济体系这四者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比如,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存在着脱实向虚的问题。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并没有很好的完全紧密的结合,也就是过去说的经济和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存在脱节。相对来讲,金融业还是人才济济,大家都愿意跑到金融业来,因为金融业赚钱多,但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还缺乏大量的人才。现在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是十分突出的。未来可能结构性的就业问题会压倒总量的就业问题。总量我觉得问题不大了,但是未来结构性的问题会非常的突出。所以,怎么样使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培养适应未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这四者今后要能够更好的协同,解决总书记说的三大失衡问题。
第五,要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如果要经济现代化,经济体制也必须要现代化,什么样的经济体系呢?就是市场机制是要有效的,微观主体应该是有活力的,宏观调控是有度的。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内容,有五个方面,都是一些新的提法,或者说新的一些改变。
一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做了一个重大的改变,把过去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但是把和政府的作用是用“和”连接起来,也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现在很多的文件我看到都是把这一句话搬上去。搬上去以后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改革方案到底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呢,还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呢?改革的方向感迷失,看不清楚,拿个方案一看,这一句话都有。这次十九大报告把四年前那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创新,把那个“和”改成了逗号,这个逗号的改变,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进一步宣誓了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立场和决心,对未来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刚才讲前期的方案都搬这一句话。为什么搬这一句话?因为用“和”连在一起,不敢给它拆开。未来就清晰了,改革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是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那用前一句话就行,后面的一句话不要了。如果改革为了使政府更好的发挥作用,就用后面这一句话就行,前面那句就不要了。改什么东西让人看的清清楚楚,有利于集中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去推动改革。大家也都知道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都很重要,但是两者作用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市场的作用是配置资源,政府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这是三中全会讲到的,但是讲的不是特别清晰。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讲政府的作用就是这五个方面。所以逗号前面的作用很明确是市场配置资源,后面政府的作用就是那五句话,所以改革要按照这样一个方向来改。这样政府对市场的资源配置是通过行使那五大职能,间接的引导和影响资源的配置。
二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保障。没有它,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所谓市场机制有效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所谓微观主体有活力就是要着力解决国企、民企、外企活力问题。这三大市场主体构成了我国经济当中的增长主体,这三大微观主体活力都面临着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障碍要破除。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了3+8的任务。第二项就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因为外资是在对外开放部分讲的,所以这部分就专门讲了怎么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怎么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发挥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也不能放任自流。
三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未来要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两方面为重点。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这两大改革重点,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坚持问题导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也就是根据前一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而提出来的。这两个方面的改革还有待加强,有待加快,有待进一步的攻坚。我们前一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两个方面还有待攻坚。
为什么要以产权制度为重点呢?因为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十九大报告讲要实现产权的有效激励,也就是认同产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产权制度也是资源真正有效配置的前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如果产权制度不清,资源没法流动,所谓决定性作用也根本没法发挥。所谓完善产权制度就是对所有制的深化。我们今后要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完善所有权派生的各类权利,比如说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租赁权、收益权等等,这就是完善产业制度的内涵。
完善产权制度也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的发展,这都是未来发展经济的目标和根本要求。从改革方面来讲,今后既要讲所有权,也要强化产权意识,创新产权制度,产权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内在动力,清晰的界定和保护产权有利于解决产权激励的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专门讲了这问题。同时,完善产权制度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是产权明晰才有市场,才有交易资源,才能流动,才能配置到相应的领域当中去,我们所说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它是一个前提。
完善产权制度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完善科技创新的制度,要赋予科技发明人部分科研成果所有权,这是一条重大的改革。要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的所有权,比如说住房制度改革这次有一个改变,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其中之一就是要让集体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到住房土地供应的市场当中,改变地方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给者的格局。完善农民宅基地产权制度。宅基地的所有权是集体这可以不变,但是要赋予农民在宅基地上的完全使用权。要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赋予修复、保护生态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关于生态的使用权,所有权可以是国家的。要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部分员工持股。完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制度,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护产权。
为什么提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为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所谓经济发展,说到底就是一个要素配置的效率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校正要素的配置扭曲。要素市场化改革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快,基本方向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制。这是三中全会讲的一句话,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少有人用这一句话去干工作、干改革,把这一句话基本都忘了。深化要素改革的重要任务,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劳动力和人才自由的流动起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制度改革,深化价格形成制度改革,等等。
四是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是所有经济改革未来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在中央文件特别是党的代表大会当中,首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有利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避免争论。
五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过去我们的提法是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一次改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降低负债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本来中央的提法是基于整体的国有企业,但事实上每一个企业都在做强做大。这样带来什么问题?带来负债过高、主业不精、层级过多、核心竞争力弱化。这样一种改变,并不是说今后不让国有企业做大了,更不是不要发展国有企业了。所以,不要认为做了这种改变以后,未来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说法就作废了。现在是要怎么做呢?是要通过国有资本的做强做优做大来实现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这是路径上面的一些变化。而且这里讲的国有资本是所有的国有资本,包括国有金融资本、社会保障基金等等各类国有资本,并不仅仅是经营性的国有资本。重点任务就是要根据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要求,完善各类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我们过去的改革方案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拟定的,今后要根据这一条要求做一些改变。要围绕着管资本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改革,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