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与思考
2018-03-26孙继华
孙继华
【摘要】基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地位备受打击且面临严峻挑战。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同样也为传统商业银行创造了全新的市场机会与盈利的空间。由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备受挤压,在未来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并且实现无网点化的服务,促进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发展,进而创设更为有序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基于此,文章将以互联网金融时代作为研究背景,阐述商业银行的积极应对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对;思考
一、互联网时代金融发展状况
现阶段,伴随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支付宝、众筹融资与微信支付等等。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始终没有固定,从狭义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所指的就是将金融服务提供者主机当做重要基础,借助因特网与通信网络,在内嵌金融数据与业务流程软件平台应用的过程中,将用户终端作为操作界面,是一种全新的金融运作模式。而从广义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则涵盖了与运作模式相配套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市场与监管等外部环境。
客观上来讲,互联网金融则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有机结合的产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形成并实现了全面创新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形成初期,余额宝凭借其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并且通过较强的流动性与不高的风险性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推动了用户、基金公司以及支付宝的三方供应。继余额宝之后,百度理财、理财通以及零钱宝等随之出现。在实践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布局更加深化,并且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发展的趋势。随后,虚拟账户被应用在各应用场景当中,而阿里、腾讯、京东以及百度等诸多互联网公司将支付结算作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性思维,向群众呈现出了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2013-2017年期间,互联网金融再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网贷、众筹以及网络理财和支付等多样化的金融形态随之出现。
二、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第一,科技创新为惠普金融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目前阶段,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其中,光大银行云支付与云缴费、招商银行非常e购、建设银行善融商务等都是全新的产品,也是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为惠及大众金融服务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发展信息技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商业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数据优势予以充分地利用,对数据进行深入地挖掘与分析,事先找出潜在客户与潜在需求,并且开发能够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尽量降低实体店开设的成本投入。
第三,加快银行理念更新与转型。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倒逼传统商业银行,使其不得不实现管理、业务与运营模式的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其技术与流程,为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效率与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一)商业银行脱媒速度加快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这一金融中介的角色被弱化,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同样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其中,资金供求双方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作用下,对搜索引擎进行运用,即可找出双方的交易对象,有效地简化了中介环节。另外,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支付的功能,同样可以完成客户的收付款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业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客户大量流失
自互聯网金融产生并发展以来,银行客户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而且业务办理量也有所减少,客户的移动化与年轻化趋势十分显著,直接影响了信息时效性与实用性,最终引发了客户的大量流失。
(三)传统存贷款业务受到严重冲击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创建的基础上,也开始推出了互联网理财产品,使得个人客户的理财意识得以激发,银行存款优势逐渐消失,使得个人的存款量也明显下降,推进了利率的市场化发展。对于个人融资领域而言,互联网公司与电子商务企业都会利用交易平台与数据沉淀不断积累质量较高的商户以及客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另外,在支付平台、交易平台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作用下,也可以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融资进行审批与发放,同样冲击了商业银行贷款的业务。
四、基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商业银行必须与自身的传统优势相互结合,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战略转型,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实力。
(一)数据管理力度的强化
首先,应针对既有不同类型的业务系统数据展开进一步地挖掘与整合,对客户财富的具体状况、产品需求以及交易习惯等进行合理地推测与掌握,以保证制定更加吸引客户的产品营销策略,最终满足精准营销与主动推送的管理需求。
其次,根据接触界面对客户数据进行广泛地采集,针对客户参与银行的平均时间、非主动用户的流失几率以及主动用户的流失几率展开多个维度地分析,以保证更好地判断客户分层以及产品周期,尽量将高质量的客户挽留下来。
最后,在数据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风险防控的能力。将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灵活地引入风险防控领域当中,能够对客户交易的真实性进行自动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后台做出风险判断,就会挂起阻断交易,必须重新增加客户安全手段,并且对客户身份进行有效地认证。
(二)全面建设电子渠道
首先,应积极促进渠道转型发展,推动重点业务与常用功能的迁移,进而为客户提供实时在线服务,以实现电子渠道服务时间与范围的延伸,向线下线上交易并重的方向转变。
其次,对电子渠道服务功能进行完善与优化,促进流程的有效改造,以实现产品覆盖程度的扩大,进而结合服务创新、标准交易与客户体验改善的内容,构建电子渠道服务平台。
再次,准确把握移动互联技术与移动支付发展的方向,正确认知手机用户规模较大且具有较强贴身性能的特征,充分考虑客户随时随地使用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基础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移动化发展,确保手机银行服务功能以及业务流程的有效优化。
最后,实现渠道互通融合,以保证手机银行、自助设备以及网上银行等多种渠道数据的全面共享,并且统一线上与线下业务,为客户提供一致性的真实体验。
(三)积极构建智慧银行
所谓的智慧银行,具体指的就是内外兼修且可以在复杂海量的数据中有效处理和准确应对,以保证金融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地引导,实现智能化较高的金融商业形态。在实践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突破物理网点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为客户提供银行始终在身边的金融服务,实现实时且无线的金融服务模式转型。与此同时,应对以银行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进行转变,进而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以及产品,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对自助设备、手机与网络银行以及客户经理等不同类型的渠道进行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保证可以一点接入且全程响应,使客户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四)业务发展模式的全面创新
首先,通过开放姿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创新,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企业与电子商务等多方面资源有效融合在一起,不断强化业务合作的力度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创建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与客户诸多金融需求相适应。另外,应在跨界合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金融脱媒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和职能部门加强业务合作,保证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数据分析应用层面得以扩大。
最后,门户网站与社交网络等多种互联网平台的靈活运用,贯彻落实网络营销活动,以保证与客户实现开放交互接触与沟通。
(五)不断加强风险防控力度
第一,构建以客户行为分析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平台,并实时监控不同类型的电子渠道交易,以保证全面包含电子银行各业务环节,达到全流程风险监控的目标。如果对检测到风险亦或是预测到风险,必须立即阻断交易。
第二,全面建设软件与硬件系统,借助防火墙的构筑与访问控制策略等多种网络技术,构建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另外,要积极构架灾难备份,确保业务系统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
第三,应给予客户安全教育与安全提示高度重视,借助网站或者是网点柜台等方式将电子银行使用的常识转达给客户,使其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得以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渠道的优势以及柜面服务都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同样也倒逼银行业务的全面转型,为其发展提供了全新渠道与市场条件。在既有的传统商业银行发展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互惠合作,不断创新,进而构建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