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参与素养的课堂落实

2018-03-26冯梦阳

关键词:公共参与学科素养

冯梦阳

关键词:公共参与;学科素养;合作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55-03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公民德法兼修、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阵地。 核心价值观中,“民主”的含义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治学科素养“公共参与”将其解释为,每个公民参与治理国家需要自觉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并采取行动落实。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本质是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为了使我国未来社会更好地表达民意、集中民智, “道法”课程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增强公德意识,发展中国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从而广泛培养有担当的预备人才。学生经验是展开一切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而中学生有条件亲身参与的公共事务主要发生在以校园生活为中心的集体环境里。因此,这一学科素养的课程落实必然要以小组、班级、校级的学生群体自我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来展开教学实践。

事实上,四个政治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相互包容的完整的四位一体。以“公共参与”来说,“自觉、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自觉”就是公民的根本价值观,包含着政治认同;“有序”是遵循自然规律和人文习俗,渗透着公民的理性精神和法制意识,体现出了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参与公共事务”作用和反作用于公民的人生观。同样,“理性精神”是学生在社会现实基础上形成主观认同,进而主动参与,渗透了法治、认同和参与三个素养。概念含义的深刻和细致使得在教师在强调“生本”个性发展的课堂实践中面临复杂多样的挑战,却也提供了极富灵活性的教学指导思想。如公共参与素养的课堂落实中,学生对社会正常现象的不认同、逆反心态还可以用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素养来调和;学生的盲目行为除了理性说教还可以用集体荣誉感来引导。总之,在“道法”教学活动中渗透政治学科素养需要教师深入备课,多切磋琢磨,用深厚的教研功力来迎接教法创新的机遇。

课例分析(八年级第三单元)《合作的艺术》

一、三维目标设置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谐发展——推己及人、平等相待;善于合作,促成双赢。

2.能力目标:善于合作——掌握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知识目标:理解合作的现实意义——发现生活中的合作无处不在;理解合作增大社会效益的重要价值;掌握形成合作的条件。

(重点:善于合作 难点:促成双赢)

二、教学环节

导学——展示一组图片

素材1——通过展示各类生物的本能启发学生认识合作克服恶劣条件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素材2——“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展示国际合作是世界发展大趋势;

素材3—— “双11”天猫、苏宁合作等时事新闻说明大小合作充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同学间的合作促进自己的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教师总结: 团结就是力量。祖先靠合作与创造的力量,告别了洪荒远古,开创了文化时代。社会大分工的今天我们更是谁也离不开谁,所以更要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全世界都抱团取暖,你还在单打独斗?!”

追問——学生理解了班级的利益是全体同学利益的总和,所以大家应该集思广益、精诚团结。

(点评。视觉感触直观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感悟合作的力量。内容全面,涵盖自然与人文,涉及古今中外。唯古典素材组织不足,使得最具厚重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力度不够,学生的文化自信力和人文道德观在此未得到充分培养。合作的基础是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团队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因此成员有效参与和妥善维护需要及时强调,亦为后续教学内容铺垫,为学生形成“参与合作需要个人素质、善于合作需要个人修养”的心理预设。)

内容一:理解合作

讨论交流:班里那些事——我们在校园生活中有合作经历?

学生总结——运动会合理分工使班集体赢得了荣誉;大扫除各司其职使工作有序进行,保护成果避免了重复劳动;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促进成员扬长补短,共同提高成绩。同学们相互关爱,增进友谊的同时帮助个别同学改变不良习惯,构建和谐高尚班级氛围等。

内容二:善于合作

材料分析:妥善处理合作中的障碍——“合作,就意味着与人交往。”

材料1——值日工作中,小赵认为组长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更多,没有完成就悄悄离开了。导致班级失去流动红旗。

材料2——安排座位后,成绩更好的同学小李立即将桌子拉开了一点。其同桌看到后很沮丧,不知所措。

同学思考后纷纷回答,小赵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自己认为自己工作多,也要了解别人的工作到底有多少;如果自己的任务确实更多,也应该及时和组长沟通怎么解决;集体效益大于个人,小组成员应该学会无私奉献、小组长应该负起责任——公平分配任务的同时兼顾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并做好检查工作。小李同学应该平等待人——应用《真诚善待你我他》知识。

(点评: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引发了“无私奉献傻不傻”的生成资源,教师以尊重同学发言为由继续教学进度,及时遏制了这次争论——也错过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机会。笔者认为 “无私奉献精神”意义深远,是公民价值观修养的最高境界,也不会损害个人的根本利益。但仅就表层理解其与后面的“双赢”“良性竞争”等教学内容不易兼容。故此处宜师生合作、求同存异,可以通过渗透法制意识来调和矛盾,而不是强压争端、盲目灌输大道理,引起学生反感。本课定义合作的重要意义是客观上有利于实现每个参与者的自我发展,因此成员们都应该推己及人,为其他成员保留发展余地。也正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才使得良性竞争成为可能——世界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所以我们要善于合作,善于创新。在课堂上学生已经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教师强行要求学生主观上“无私”不如暂且将教育目标降为让学生意识到公民在客观上必须遵循公共制度、坚守不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道德底线,因此小组成员不该违反班级纪律;要相信劳有所得、公平公正。如此,令学生的关注焦点平滑地回归于公共参与是公民自觉地、有序地、参与大众事务的政治素养建设上。)

内容三:“奏响双赢之歌”——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

“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不是百事可乐,而是牛奶、咖啡、柠檬水”——讨论如何看待我们和成绩竞争对手的关系。教师总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既要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合作观念,学会竞争合作求双赢。结尾展示中美合作项目信息、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评价:结论稍显仓促,案例作用的发挥有限。可能是由于上个环节的时间占用没有充分把个人定位在处理竞争关系中的意义说透——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把眼前的竞争对手看做促进我们奋发向上的推动力量;把班级竞争对手看作争得年级荣誉的合作伙伴、把中美争鸣看作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正常现象。合作中要自强自立、不依赖、不傲慢;竞争中尽量求同存异、不嫉妒、促双赢。)

【责任编辑 李晓旭】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学科素养
浅析协作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性场馆与NGO的合作开发
浅析协作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性场馆与NGO的合作开发
新闻跟帖中的话语表达与情感宣泄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