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参与式设计取点微探

2018-03-26谷锦华

关键词:参与式高中地理

谷锦华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引入参与式,符合学生地理学习认知成长的现实需要。教师要对教学设计切点展开全面筛选,从学习主题、合作方式、训练设计等方面给出更多考量,找到更多适宜的教学设计切点,势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参与式;取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5-0044-02

根据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固有特点,引入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较高适合度,能为学生深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高中学生具有较为完善的独立思维,具备参与教学活动建设的实践能力,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机会,势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丰富认知体验。参与式教学设计需要严谨筛选切入视角,确定教学“取点”至关重要,以“取点”为引导,为学生参与规划清晰路线,为课堂教学组织设计提供主题线索。

一、取点主题,创设参与环境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有鲜明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向,目标和方向就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制约因素有充分研究。首先,要深度研究教材学习内容,探寻学生参与学习的契机,为顺利启动学生参与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学情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根据学生学习接受特点,给出互动性设计;最后,还要对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整合优化,为课堂参与式教学展开提供优质服务。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激活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形成良好参与学习的环境。

如笔者设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①)》,这个章节的教学目标为:了解太阳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掌握分析表达地理现象三维空间分布图,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研究时,利用教材相关插图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学生通过接受讲解,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纷纷给出质疑问题——太阳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太阳辐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热带雨林和亚寒带森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整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重点讨论,经过师生共同研究分析,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的。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是非常自然的参与教学设计。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列出质疑问题,要比教师给出思考问题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材料展开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的学习认知也是非常丰富的。

二、取点合作,丰富参与形式

学会合作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技能。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发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忱。小组讨论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然而教师大多会不厌其烦地运用小组讨论,这无疑会催化学生参与疲倦感产生。因此,为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效度,教师要在合作学习形式上给出创新设计。小组辩论、案例分析、数据整合、实地观察、实践测量、社会调查等,都属于合作学习可以选择的形式,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参与机会,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丰富和鲜活。

如在《地球的运动》相关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一个空白表格,让学生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两个角度,找出“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速度”等内容,要求同桌两名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填空。学生拿到任务后,查阅资料、翻看教材、展开讨论,逐项解决相关问题。成果展示时,教师用手机拍照,将学生填空结果传送到多媒体上,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对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给出专业点评,指出优点,也点到缺点,并给出矫正思路。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四人或者四人以上小组展开合作,但人数太多,反而容易出现懈怠现象,小组合作成为个别人的学习,其合作意义就大大降低了。教师这里只让两个人合作,大大提升了参与度。教师利用手机拍照形式展开合作成果,也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体验。

三、取点训练,提升参与品质

地理教学训练设计引入参与意识,可以从不同维度展开考量。在训练设计阶段设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任务的设计、筛选、确认,这对学生是一种全新的历练。因为设计作业内容历来是教师的特权,如果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给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有时会更为剧烈,在设计训练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也固此会更深刻。地理训练内容中多设计一些参与性任务,也能够成功引导学生展开参与性学习探究。如案例搜集、信息整合、实地观测、走访调查等,都属于地理训练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理训练任务中借助网络信息展开参与学习,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如网络信息搜集整合、网络地图运用、网络案例查找等。

如《地球的圈层结构》训练设计时,教师给出“地震波的利用”研究课题: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并给出研究方法:观察、分析、推理、讨论。各个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具体分工——有利用网络搜集信息的、有查阅教辅资料的、有进行实地观察的,最后小组集中讨论研究,推演出探究结论。经过一番准备,各个小组都按时完成了研究任务。其成果也表現出一致性,说明学生学习具有较高成效。

教师为学生布设研究课题,这是发动学生参与训练的最重要方式。学生经过个体、集体学习研究实践,逐渐理清研究方向,并形成更多研究成果,其参与价值得到有效彰显。学生是否有参与训练实践的意愿和能力,关键要看教师是不是有敢于让学生参与的胆识。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学科能力,这应该是地理教学的最核心追求。

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与新课改素质教学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教育理念。教师要对学生参与视角展开多重探究,找到最佳切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参与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行为,符合辩证法哲学原理,具有普适性,值得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关注。

【责任编辑 冯梦阳】

猜你喜欢

参与式高中地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研究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