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2018-03-26郑美莲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中工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滞后、人文管理与竞争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树立信息管理的理念和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借阅环境、加强图书馆馆员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加强服务意识和科学管理、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图书馆建设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图书馆管理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C-0100-02

随着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传统图书馆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能极大地提升管理的效率。高职院校图书馆已成立为信息交流主要场所,应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一线”为工作原则,从强化管理、增强意识、健全制度、创新手段等方面入手,在管理中运用好现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新技术、新手段的介入,不断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水平,有效保证学院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好地运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不足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仍有部分院校的图书馆由于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各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工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上老龄化,学历结构上偏低,高素质年轻人才较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情况与当前许多高职学院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二)各种资源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大部分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图书馆软硬件的投入,但是与实际在校学生人数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生均图书馆面积、纸质图书数量和结构、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新办专业的馆藏纸质图书缺乏、阅览室座位较少,等等。

(三)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院校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与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和手段需改造和增添,岗位人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有待加强,网络系统相对滞后。

(四)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滞后。部分院校的图书馆只注重传统的文献、图书、期刊等资料的阅览和收藏,这对学校的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影响。在具体的管理和使用上,一些图书馆没有开展图书、文献资料的电子信息化检索、查询等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得读者在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率较低。

(五)人文管理与竞争机制缺乏。在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管理和理念上的原因,许多人员把图书馆当成“养老之地”,对工作人员的关注较少,造成员工缺乏对本职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馆内绝大部分岗位长年固定,极少轮换,存在绩效平均主义,激励机制落不到实处。

二、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

(一)树立信息管理的理念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广大高职学生已将图书馆作为除课堂外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场所和第二课堂,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用现代网络化的图书管理模式,利用各类信息工具,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利用好每周定期的理论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通过学习,在职工中全面树立为教学中心服务的意识,形成关心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风气,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读者证件的管理采用统一的校园卡,借阅登记通过非接触式读卡器录入读者信息,准确高效,使师生读者借还图书更加方便。优化的岗位结构,调整对图书流通、借阅证挂失、补办、办理离校手续等工作流程,妥善安排值班、顶岗等措施,延长开馆时间,方便读者,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不断改善借阅环境。为适应当前“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快网络建设,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电子阅览室建设,为千兆主干光纤、百兆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实现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及Internet的互联拓扑图。

积极改善图书馆环境,扩容书库、阅览室,增加书库面积、阅览座位,书库和阅览室布局更加合理,更加方便读者使用,书库可采用藏、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全部书库及阅览室都有配有书刊检索指南,介绍书库分类排架原理,使读者能快速地查找所需图书,给读者提供更加舒适、更加方便的借阅环境。

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借阅环境,设立了2处宽敞的大开间、大玻璃幕墙的电子阅览区,并安装了14台柜式空调机,环境优雅、宽敞明亮,配备150台P4方正电脑,所有的电脑均配备有耳机、光驱、USB口,为读者提供了AutoCAD、ProE、Flash、Photoshop、Office2007、MasterCAM、3DMAXS、DreamWare、ERP、CorelDraw、用友等教学软件和信息查询、电子图书阅览、互联网应用、打印、刻录等服务项目,满足全体师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三)加强图书馆馆员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人的素质决定工作的效率。通过引进人才和在职培训,重点必须加强员工职业能力培训,积极引进高素质年轻人才,使管理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与现代管理更吻合、结构更加合理,提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地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为读者服务。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工作績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人员要竞聘上岗,优上劣下,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要量化考核,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定岗定责定酬,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馆藏资源和各项设施的效益,使图书馆人力物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重视读者的反馈建议,加强服务意识。图书馆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工作中通过设立读者反馈信箱、图书馆网站主页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和合理化的建议,并及时对图书馆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实行工作日志登记管理,以便及时掌握员工工作状况,了解读者的需要,了解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向广大教職工发放图书及报刊订购意见表,根据反馈信息采购和订购书刊,为各系部教研室采购教学参考书。近年来,图书馆不断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五)加强科学管理。设立适应信息化需要的管理机构,实行馆长负责制,改革岗位设置,增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对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细化,比如,在图书采购方面制订《图书馆图书资料采购管理办法与采购原则》等,在馆内工作人员方面制订《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等,做到用制度和规章进行科学管理。

(六)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资源等新型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读者对电子、网络资源的使用也日益增长,数字化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1.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大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对硬件设备要尽可能地加快更新的速度,要结合职业院校教学、科研的特点进行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将图书馆信息系统与校园网之间做到“无缝对接”,便于师生的使用。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根据图书情报界的新变化,建设智慧型数据化的新型图书馆,建立馆藏图书目录、期刊名称、电子资源信息平台,通过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加掌握现代信息手段人员在全馆人员中的比例,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加大各类专业数据建设,尤其是一些近年开设的新专业所需的教学信息资源,并保持资源建设的延续性。

5.主动与院内各二级学院联系,在教师和学生中,开设图书、文献资料等资源的信息检索培训,使得广大师生能掌握系统的学习与信息检索技能,熟悉各种检索手段和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七)推进智慧校园图书馆建设。具体如下:

1.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建设原则,围绕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位于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通过校园网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信息资源智慧化,打造校园信息共享,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科学合理。

2.建设应用信息系统。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和手机APP广泛运用,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已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与手机、平板电脑形成信息化的对接,移动图书馆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全天候的在线资料查询,建立图书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实现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信息化。

3.加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掌握。如何发挥智慧化数字校园的作用,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掌握,对丰富繁荣校园文化作用重大。学校要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学校的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在技术的普及上,利用培训、咨询、交流等方式,让更多的师生员工掌握数字化校园使用技能和方法,引导教师利用校园网和云技术开展教学和科研,通过开展信息化大赛评比,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的使用,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姬敏康.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资讯,2013(19)

[2]全志伟.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史志,2013(11)

[3]李慕雄,李希滨.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熊桂芳,卿莉.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5]李欣.数字阅读物、电子图书促使图书馆服务功能变革[J].学理论,2013(29)

【作者简介】郑美莲(1969— ),女,广西隆安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