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实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为契机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2018-03-26杨红星
杨红星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布点。(1月30日 中国新闻网)
教育标准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据介绍,“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障基本质量,又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又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制定本科教学质量“国标”的意义不言而喻。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现“政府以标准来管理、高校以标准来办学、社会以标准来监督”的目标。而要切实达成这一目标,关键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教师的参与热情,激发高校教师学习掌握和使用“国标”的主动性、自觉性,以更加扎实的举措促使“国标”有效落地。
一要大力宣传,依标推广。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是贯彻“国标”的当事人,是“国标”落地的重要主体和依靠,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各高校,要用心做好“国标”的宣传、学习和推广工作,通过新闻报道、座谈会、讨论会、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和激励广大高校教师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国标”、掌握“國标”、使用“国标”,进而对照标准提升自我,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要集思广益,细化方案。“国标”是全局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从顶层到底层,还有很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要做。教育部要求,“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制定人才评价标准,还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都要注意吸纳专业教师参与,做好集思广益工作,多组织“大合唱”,勿上演“独角戏”。
三要循序渐进,强化引领。标准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引领。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做好“对标促建”工作,而不能盲目以标准论成败、定去留。“国标”出台后,可能有的高校某些专业距离“国标”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切实依靠“国标”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而不宜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某些暂时不达标的专业做“停办”处理。可以考虑设计一个对标整改期,预留一个合理的缓冲期,如果限期内仍不达标,再做“停办”“撤销”处理。
总之,立标准很重要,让标准有效落地,切实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以标促强”的作用更重要。各地、各相关部门、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国标”落实方案,以更高的要求、更扎实的举措促进本科院校依标办学,朝着“办一流本科、创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