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看待全球化进程中的逆全球化思潮

2018-03-26王虎袁璇

财政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浪潮经济体进程

王虎 袁璇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累积,失业和分配失衡等社会问题日益加剧,部分社会阶层失落感和不安全感上升。在西方选民政治体制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转向主打“民粹牌”的政治家,本国优先甚至以邻为壑的政策主张越来越有市场,对全球化的指责和不满甚嚣尘上。针对日益蔓延的逆全球化思潮,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其内在根源,探讨如何从根本上加以引导和管理,推动全球化进程继续向前,为低迷的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演进

根据IMF定义,全球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重点是经济全球化,主要涉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移民与人口流动、知识交流与扩散等。一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指不同经济体在经济领域的互动、整合以及相互依赖,衡量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指标集中在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等领域。

学术界认为,全球化进程从19世纪末开始,至今共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和数次调整。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发生在1870-1914年,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国际资本、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成为这次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特征;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始于1950年,交通运输和通讯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贸易自由化成为这次浪潮中的重要推动力;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从1980年开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力显著增强,开始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有观点认为,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转入调整,目前第四次浪潮尚未全面兴起。

从历史演进上看,全球化发展浪潮往往兴起于全球经济扩张周期,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快速发展,而调整或低潮往往发生在大国对立甚至战争时期,或者发生于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和衰退。总的来看,全球化进程在过去数十年间仍呈稳步发展态势,近期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或只是新一波全球化浪潮前夕的调整和能量积聚。

二、全球化的经济效应

(一)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过去三十年,世界贸易增速平均为全球GDP增速的两倍,为全球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带动了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反观近三年,全球贸易增速降至年均2.8%,全球经济增速也降至3%左右。而在金融领域,金融开放和资本流动优化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了流入国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有观点认为全球化带来的金融开放将影响区域和国别金融体系稳定,但结合历次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体系特征来看,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最根本因素仍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以及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价格变动造成的国际资本无序流动。

(二)全球化有效推动了发展中国家减贫进程

过去三十年,全球化有效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进程。以中国为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使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同样成绩突出的国家还有印度和印尼,减贫人口均超过1亿人。这些国家除了国内政局相对稳定,宏观政策运用得当外,很重要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贸易和相关产业部门得到快速发展,为贫困人口和工薪阶层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有研究表明,全球化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除了发达国家的最富裕阶层外,在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阶层中最为明显。

(三)全球化通过做大经济蛋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收入分配

全球化可以通过促进增长和减贫,做大全球经济蛋糕,改善低收入阶层收入状况,总体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基本中性,在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下稍有差异。以贸易和金融为例,如辅以有效的国内政策加以引导和管理,二者皆能发挥改善民生,提供更好的消费和金融服务的功能;反之,贸易和金融也都能造成不同部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失衡,甚至带来外部风险。在国际舆论中,人们往往将分配失衡归咎于全球化进程,但IMF研究表明,过去数十年间,导致一国国内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因素是科技进步,而非全球化进程。世界银行近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贸易和金融开放对国别收入失衡的影响非常有限,与IMF研究结论一致,科技进步才是导致收入失衡的最重要因素。

三、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一)贸易和投资壁垒数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长日趋放缓,2008-2015年全球贸易平均增速仅为3%左右,远低于危机前水平。由于蛋糕难以做大,各经济体开始在如何切蛋糕上动脑筋,不同形式的贸易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隐性壁垒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案例开始大幅增加。WTO数据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已从2000年的606件增长到2015年底的14807件,15年间增长了24倍。而针对跨境投资,发达经济体通过诸如国家安全审查等方式为外资并购设限等案例屡见不鲜,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存在营商环境不佳、投资权益难以保障等风险。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016年下降2%,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其中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量大幅下降14%。

(二)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外溢性加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协同采取了提振需求、刺激增长的扩张性政策。但随着不同经济体复苏势头分化,宏观经济政策也出现分化。特别是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加剧。目前美联储已加息四次,预计年内仍将加息,甚至开始缩表。而欧元区和日本央行仍然维持着负利率和资产购买计划。正如第一次加息时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美联储每一次动作,都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来说,美联储加息导致外部金融环境收紧和资金流出加剧,不仅影响国内融资环境,甚至可能对本就不够健全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而发达经济体在制定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时,往往只考虑增长、就业、通胀等国内指标,也缺少同市场和其他经济体的有效沟通。

(三)对多边主义的挑战和冲击增加

多边主义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格局逐步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迄今为止,最合理、最公平、最具合法性的治理方式。中国一贯坚持多边主义,并致力于对全球经济体治理体系进行改革和进一步完善。但近年来,反多边主义倾向开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蔓延,从欧洲部分国家的反移民浪潮,到英国脱欧,再到特朗普就任以来先后退出TPP和巴黎协定,曾经自诩全球化领导者,坚持多边主义价值观的美、英等发达经济体政策倾向逆转,出现了逆全球化和反多边主义势头,孤立主义和内倾政策明显增多。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英等国反多边主义的举措必然对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带来负面冲击,对全球经济治理造成破坏。

四、逆全球化的本质

(一)逆全球化是增长乏力期的一场零和博弈

回顾全球化的演进过程不难发现,由于贸易和金融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全球化浪潮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愈发强劲,而在经济衰退或危机时遭受挫折。繁荣期内,贸易和金融通常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衰退期内,贸易和金融收缩加剧了衰退。而逆全球化多于全球经济疲软甚至衰退时抬头,本质上还是源于全球经济增长失速和发展失衡,无法满足国别和民众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经济治理角度看,由于发达经济体牢牢把持着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主导权,一旦全球经济蛋糕无法做大,发达经济体往往会从如何切蛋糕入手,以牺牲其它经济体利益为代价保护自身利益,逆全球化举动也就成为这场零和博弈中的主要手段。从社会治理和选民政治角度看,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收益有别,分配失衡往往导致特定阶层不满情绪累积,在选民政治下,这种不满情绪被部分政治家所利用,成为其争取选票和获得权利的无形工具,内视性倾向甚至民粹主义观点被严重放大。

(二)逆全球化思潮尚不足以扭转全球经济开放与合作的大势

在全球经济摆脱低速增长的“新平庸”状态前,逆全球化思潮仍将在部分国家或特定阶层中蔓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代表性和公平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前,发达经济体仍有足够的“资本”采取逆全球化措施。我们固然需要警惕逆全球化思潮,但也应该看到,合作与发展仍是当前全球经济的主流,正如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但不妨碍其它主要经济体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尽管TPP和TTIP协议受挫,但不妨碍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RCEP等自贸安排取得进展;尽管英国选择脱离欧盟,但不妨碍欧盟在法德轴心的带动下继续推动一体化进程。全球化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重要的增长引擎,也必将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五、积极作为,谋划长远,做全球化的新领军者

(一)继续高举全球化大旗,从支持者向领军者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始终以全球化坚定支持者和多边体制捍卫者的姿态,在国际社会积极发声,维护全球化进程和多边治理体制。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内倾倾向上升的新形势下,全球化领导力量面临转换。无论是从我国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出发,还是为更好地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创造良性发展环境,我国都应积极谋划,探讨是否应更进一步,从全球化的支持者向领军者转变。一方面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和多边主义框架,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国际发展倡议,为区域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对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在持续开放中加以解决,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以邻为壑。

(二)继续加大对多边国际机构和多边治理平台的支持

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尽管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但在过去数十年间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肯定其积极影响,特别是联合国、世行、IMF、WTO等国际机构以及G20、APEC等多边治理平台,在促进全球和区域经济增长、金融稳定、贸易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正在朝更具公平性和代表性的方向改革。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始减少对多边机构和多边平台的支持,从多边转向双边甚至单边,孤立地维护自身利益。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支持多边国际机构和多边治理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因此,应继续加大对现有多边国际机构和治理平台的全方位支持力度,同时发挥好新机构、新平台的作用,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更有力保障。

(三)多双边渠道协同发力,推动区域和全球合作向前发展

除了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国际发展合作新倡议外,我国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多双边渠道经贸合作机制建设,包括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美和中欧投资协定等。要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夯实这些抓手,在多双边渠道协同发力,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果和项目,不断增加相关国家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特别是在逆全球化思潮蔓延的当前,更要利用一切场合宣传我国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国际合作观,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数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一旦中国参与的经贸合作机制能有所突破,不仅能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发挥引领作用。

(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的历史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参与全球化,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得成长的历史。封闭则停滞落后,开放则发展繁荣。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如能练好内功,构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是完全可以利用好全球化进程,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那些抱怨全球化,将经济失衡归咎于全球化的国家,更多地是因为国内宏观政策失当,造成了风险集聚或放大了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不再是初入世界经济大海的新泳者,而要争做引领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不管出现什么思潮或波折,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实际行动发出维护全球化的积极信号。

猜你喜欢

浪潮经济体进程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新希望·悦珑湾开启后浪潮玩生活节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新色彩浪潮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