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杠杆背景下实现银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18-06-05孙静龚刚张路

财政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存单资管杠杆

孙静 龚刚 张路

国有股份制银行以及以国有企业性质为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居于主导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转移到银行,四大行创造的利润规模早已远超国内全部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总和。近期,金融行业内部风险防控政策趋严,政府宏观调控外部政策去杠杆力度加大,都对银行业形成强烈冲击,其货币融通的特殊功能又会使内外部政策具有双向性和放大性。因此,如何防控银行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直是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我们必须正确评判银行业现行内外部政策的走向和特点,重新审视银行国有资产面临的风险。银行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体现为动态的盈利能力和静态的资产管控两方面,本文将从微观视角估算近期各类监管政策对银行业利润的影响,并从宏观视角探讨近期调控政策对银行资产管控的潜在效应。

一、强监管下的金融内部去杠杆

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上百份监管文件,形成重塑金融格局防控金融风险的系统性文件,金融防风险严监管的态势凸显。这些政策文件既是连环拳也是组合拳。例如,针对融资业务的三个通道,先是堵住委托银行贷款这个规模最大的通道,年初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接受委托人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发放委托贷款,没有贷款牌照的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不能借银行的通道从事融资业务;当然,信托公司也有贷款牌照,但是这一轮强监管重新强调了信托公司提供贷款的总量规模控制①信托公司提供贷款的总量规模上限是不得超过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30%。,并且要求信托公司出具承诺书压缩融资通道业务;最后就是私募基金,年初基金业协会也发文明确私募基金不应投资于借贷活动,直接或间接从事借贷活动的,一律不得备案。

然而,监管重锤的本质和意图是什么?从一系列文件组合看,实际上是金融去杠杆,其重头戏是治理“泛资管”。有两个佐证:一是资管新规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具有开创性的高规格和高级别;二是“泛资管”牵动的资金体量巨大、经济影响巨大,以此为抓手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众所周知,我国金融行业采取银证保信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2012年开始的“泛资管”却逐渐打破了业务壁垒,借助通道,层层嵌套,事实上演变成混业格局,形成金融乱象。我们总说金融风险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资管新规的出台就是打算撕破资管乱象的外衣,让资金不能来回空转,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流入实体经济。“泛资管”的利益链中,银行是核心。100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中,有30万亿的银行理财,形成以资管产品管理人身份打造的(资产负债)表外银行;同时,银行又以投资人身份和代销资管产品之名再造表外银行,这部分金额没有明确的数字,银行真实的杠杆率无法统计,形成“灯下黑”。资管新规将迫使7万亿的保本理财回归表内,22万亿的非保本理财缩水约2/3,资管业务正在从银行中剥离,单独成立性质上类似于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子公司。

面对高压态势,银行业的压力如何缓解?从近期政策文件可以看出,短期内,一是允许银行增资解决存量产品规模,通过发股票来补充核心资本,例如农业银行已经公告定向增发1000亿;二是贷款拨备等监管指标下调;三是鼓励暴露并且处置与核销不良贷款。更重要的是,长期看,资管新规展现出的政策导向是金融产品、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各个层次的资金端和资产端相匹配,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行业格局即将重塑。

二、金融去杠杆政策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从2018年开始至2020年,金融去杠杆工作将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②刘鹤.2018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近期所释放的政策信号无疑强有力地证明了政府去杠杆的决心和力度。银行业内外部政策引导和叠加,通过业务限制、指标控制等系列措施,对银行投资(资产端)和利润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银行业经历近十年的规模扩张,基本是靠股市融资或再融资等资本手段实现的,规模经济是有限度的,未来银行业必然要从优化利润表转向清理资产负债表,从规模扩张转变为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能力。

(一)拨备政策调整的影响

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拨备覆盖率由150%下调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由2.5%下调为1.5%-2.5%。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监管针对非标回表压力的政策放松。2017年底,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30万亿元,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中非标资产比重16.22%,也即2017年底银行理财的非标存量4.8万亿元,这些非标存量如果以贷款形式回表,将形成大量的拨备需求。

贷款损失准备下调释放的拨备空间能否满足需要?截至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000亿元,理论上,按从2.5%下调至1.5%估算,政策最多释放拨备空间6800亿元,可覆盖存量非标资产14%的坏账比例。但实际上,政策释放的拨备空间和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第一,不良贷款率指标本身就很脆弱。1996年,银行无法回本的不良贷款规模约为2万亿元①任纪勋:《必须高度重视金融资产的大量流失》,《浙江金融》,1997年第4期。,不良率约合50%,现在1.7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不足2%,长达十多年的规模扩张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却将更多的风险掩盖于规模扩张之下;第二,财政无效担保、互保联保以及土地重复抵押等泡沫,也隐藏了相当一部分不良贷款;第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已经压降到1.5%-2%之间,表1显示,2017年末四大行中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不足1.5%,小型商业银行不良率相差大,国内所有银行中不良率最低的宁波银行,其不良率仅0.82%,而江阴银行则达到2.39%。总体看,贷款拨备率几无下降空间。

表1 2017年末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

(二)资本管理新动向的影响

银监会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核心内容基本沿用《巴塞尔协议》的整体框架。此后,各银行按步骤均完成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和风险资本计量要求。2017年,工商银行加权风险资本净额高达15.90万亿元,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03万亿元。2017年底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对《巴塞尔协议III》达成最终共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杠杆率监管要求,而且不少银行将不得不增加资本金。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自2012年后一直未做修改,如果监管机构将相应内容纳入到新的管理办法中,资本金的需求规模将加大。

此外,银行资本构成的新动向需引起关注,应谨防银行资本金被侵蚀。2017年“微贷网2.8亿入股阳泉银行”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堪称P2P平台参股银行首例。2017年5月23日,微贷网认购阳泉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泉银行)1.4亿股,成为并列第一大股东。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金融信息披露服务平台的数据,2016年微贷网以3.25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一位,营收居第二位;其2015年的净利润更是高达3.34亿元,领跑国内其他P2P平台。微贷网2.8亿元的出资毫无压力,但问题是,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处于大整治过程之中,至今没有一家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网贷平台自身的合规性尚待确定。在此背景下,P2P平台一旦破产,其风险将无法估量,子公司股权将是破产财产的一部分,将承担被动易主的风险,而且对网贷平台而言,传统银行业最有价值的是贷款牌照,网贷平台母公司很容易将其本身的业务风险转嫁给银行子公司,这也是截至目前银监会尚未给予微贷网入股阳泉银行肯定批复的主要原因。

(三)同业负债规模萎缩的影响

“金融去杠杆”首当其冲的是同业业务受限,银行同业存单业务规模缩减。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强化,自2015年开始,尤其是2017年8月以后,银行同业负债总体规模不断萎缩,同业负债率不断下滑,其中,小型银行同业负债率稍有上扬,但改变不了总体负债率下降趋势,但在同业存单首次纳入MPA考核之际,同业存单放量增加,2018年以来同业存单余额不降反增。2017年末,同业存单余额为8.03万亿元,较2017年8月的最高点回落0.41万亿元。上海清算所数据显示,2018年年初以来,同业存单余额逐步上升,截至3月末,同业存单余额为8.69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有:(1)商业银行出于负债管理的需要,同业存单是补充负债好用且常用的工具,银行负债端压力依然较大,因此依然较高程度依赖同业存单;(2)同业存单发行期限小幅拉长,相应推升当期同业存单余额规模,其中,3个月和6个月期限的同业存单占比增加;(3)2018年来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有所下降,负债成本降低,刺激商业银行发行动力增加。

(四)降准利差的影响

2018年春节期间,30天临时降准带来准备金贴水约25亿元,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减少空转贴水约120亿元。2018年初,这两项降准相当于向银行利润表中注入约145亿元的政策红利,向市场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考虑到资管新规要求以资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假设理财产品利差收入为0.6%,30万亿规模的理财产品存量,2018年需计提180亿元的风险准备金,降准的利差能够对冲大部分风险准备金。

三、非金融部门去杠杆对银行国有资产的保护作用

在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战略部署下,2017年我国钢铁、煤炭、煤电行业去产能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随着破产重整、僵尸企业处置方面累积的经验逐渐丰富,预计2018年去杠杆的力度将全面超过2017年,2018年的政策重心也将是去杠杆。从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看,本文认为非金融部门去杠杆主要是在政府与金融、非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之间分别设置防火墙,其最终会形成对银行国有资产的保护。具体来说,通过明确地方债务问题,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传导给银行;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将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显性化,并积极处置应对。

(一)切断地方债务风险输送

地方政府GDP挤水分、PPP项目清理整顿以及2017年1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财[2018]23号),均表明中央对地方债务不兜底,拧紧银行融资的“水龙头”,切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下水道”,逐步清理和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为防止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防止地方债务风险增量继续蔓延至金融系统,23号文规定除政府债券外,国有金融企业不得为地方政府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增加。一方面,年内政府债券发行量将大幅跃升,2018年2月底,政府债券占比24%,政府债券发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历年年初政府债券发行量总是较少;另一方面,23号文做实了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违规责任和风险,消除了中央兜底的侥幸心理,如果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后续措施,进一步管控金融机构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发行地方债无疑将是地方融资的最后保障。

拧紧银行的“水龙头”,能够遏制地方债务增量,同时,存量债务也不能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融资方式,不能进一步将债务风险传导给金融机构。

(二)助力国企改革与升级转型

去杠杆的核心是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全球横向对比看,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远超其他国家,国际清算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162.5%,同期美国为73.2%,日本为103.2%,新兴市场国家平均为104.3%。尤其是产能过剩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负担重,在银行层面则体现为大量无法偿还的不良贷款。

1.债转股。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化解企业债务负担早已有之,但之前的基本思路是银行将其持有的债权直接转换成股权,以股抵债,这种操作既存在道德风险,容易掩盖债务人的杠杆和风险,银行实际上很难获益,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银行从债权人转为股权人降低了银行受偿债权的顺序。2018年1月中央七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市场化债转股措施,从资金来源、资金退出、实施机构等重点方面跟进部署。本次债转股的思路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化特色、交易结构灵活,银行主动寻求与高杠杆优质企业合作,直接给予债务人企业明股、更长期限的债权投资或明股实债等多种方式,相当于放水养鱼。其政策初衷是一定程度上化解产能过剩国企的债务违约风险,为国企改革和升级转型提供动能,同时也是出清僵尸企业的加速器,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上游周期性行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偿还债务的能力增强,债转股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债转股签约多落地少,政策执行效果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对银行来说,都是积极的利好。

2.国有企业破产。近期关于天威集团及部分子公司拟申请破产重整的公告称,目前保定天威集团(本部)、保定天威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和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资金已枯竭,出现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这是国内首家发生债务违约后申请破产的国企,企业破产后信贷资产流失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何保全信贷资产已引起广泛关注。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是银行信贷资产的第一道流失,破产清算不规范、行政干预等行为,则可能造成信贷资产第二道流失。

四、实现银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举措

在金融去杠杆和非金融部门去杠杆的合力下,2017年全社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规模占比整体提高,从年初的62.1%和2.7%分别上升至年末的71.2%和6.8%,至2018年2月分别提高到87.9%和9.4%。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结构呈现新特点,银行表外融资需求逐步向表内贷款转化。2018年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839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98%,自2015年以来持续占比80%以上,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逆转下降,而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加大。总体看,资金脱虚向实成效显著,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有所提升,在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的前提下,进一步去杠杆防风险保障银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当有新举措和新力度。

(一)采取综合措施,防范信贷资产流失

1.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贷资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行政干预,保全银行信贷资产。以国有企业破产为例,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破产法,追究破产法律责任,落实破产民事赔偿责任;建议国务院发改委尽快研究制定国有企业破产的相关规定,防范信贷资产大量流失。

2.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信贷资金管理机制。要透彻理解国家去杠杆的意图和决心,系统研究并坚决执行相关政策措施。在贷款项目评价和贷款决策中强化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性论证,明确限制性行业和鼓励性行业,提高贷款初审工作质量;实行信贷资产质量全流程跟踪、预警和监控,预防信贷资产流失。

3.利用去杠杆的契机,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科学核销不良资产,鼓励规范采用不良资产证券化(ABS)等手段回收和处理不良资产。

(二)全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现代金融危机并不是某一业务领域的监管不足,而是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分业监管不能全局性地监测和预警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混业经营的弊端则在于各金融业务之间缺乏隔离带和防火墙。

1.从监管机构改革动向看,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组建、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深化,都向市场明确释放了政府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态度。这是自2004年以“汇金模式”为主体的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金融领域最为重大和深远的改革举措,未来势必还有一系列防范金融内部风险转化的改革和强监管政策出台,长期来看,这些政策措施都是为银行国有资产保驾护航。

2.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去杠杆所下的一盘“大棋”,实现银行调结构,回归银行本源。短期看,资管新规可能对银行利润造成较大影响,但一方面资管新规有较长的过渡期,另一方面降拨备率、降准备金率等其他政策的出台也能冲销掉资管新规的一部分不利影响,总之资管新规的影响都在可承受范围内,经过阵痛期后的银行业将更加安全稳定。

(三)科学有序推出有效的监管政策

从本轮金融政策调控看,货币政策更加细化,流动性管理更加精准,监管政策更加科学有效。沿着这一轨迹,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需要,未来还会出台一系列及时有效的监管政策。

1.去杠杆强监管态势下,银行业务受限(如同业业务)、中收利润萎缩,银行逐渐回归存贷汇业务,监管政策重心应向扩大银行利差方向倾斜,做好利率定价管控。

2.监管部门应在准确跟踪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MLF)、债市等工具,适时出台调控政策,增强流动性,银行应在监管的框架下,及时掌握政策发展变化,做好资产负债管理。

3.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制定针对性措施。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清理整顿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明确P2P平台入股银行的合规性、入股方式、入股的限制性条件等,防止互联网金融风险侵害银行国有资产。再如,2018年1季度,企业ABS发行规模合计1180亿元,这些项目中银行的参与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规范ABS发行值得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1]胡海琼.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改革模式设计与政策匹配[J].改革,2017(9).

猜你喜欢

存单资管杠杆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