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冬瓜越冬规模化嫁接育苗技术
2018-03-26张兴全先本刚赵开平彭名超王成宇
张兴全 先本刚 赵开平 彭名超 王成宇
张兴全,四川新津县农业和林业局,611430,电话:13981766833
先本刚,赵开平,彭名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
嫁接栽培能有效克服冬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为害,从2006年开始,成都及四川省其他地区开始示范应用冬瓜嫁接栽培技术,经多年推广,目前冬瓜嫁接栽培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但成都及四川大部分地区冬瓜以早春栽培为主,要求冬瓜嫁接栽培必须进行越冬育苗,而成都地区冬季低温寡日照,常出现嫁接苗徒长、成活率低、商品性差等现象,影响了冬瓜嫁接育苗产业健康发展,阻碍了冬瓜嫁接栽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提高冬瓜嫁接苗成活率和商品性,从砧木接穗壮苗培育、嫁接方法、温度湿度光照控制、病虫害防治、加温技术等关键技术入手进行了改进研究,形成了一套成都地区冬瓜越冬规模化嫁接育苗技术体系,将有力促进四川冬瓜嫁接栽培技术发展。
1 砧木及接穗壮苗培育
①播种时间 12月中下旬,接穗比砧木晚播种3 d左右。
②品种选择 砧木选用白籽南瓜,如蓉砧2号、壮士等,接穗选早粉一号等白皮冬瓜。
③浸种催芽 砧木、接穗分别用60℃的温水浸泡30 min,冷却后再浸泡8 h,捞出清洗干净,用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湿布包裹放于28℃的催芽箱中催芽。
④分批选种播种 为提高出苗整齐度,以利嫁接,砧木催芽36 h、接穗催芽48 h后,人工选择已出芽的种子先行进行播种,未出芽的继续催芽,待出芽后再播种。砧木播种于6 cm×8 cm的营养钵,接穗用200孔的穴盘播种,一钵(一穴)一粒,播前营养钵、穴盘淋透水,播后覆盖1.5~2.0 cm营养土,覆盖地膜。
⑤营养土准备 采用专用蔬菜育苗营养土+珍珠岩(比例3∶1),营养钵及穴盘装营养土时装至八分满即可。
⑥育苗设施 大棚+小拱棚。
⑦温度及湿度控制 播种到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5~28℃,出苗后揭去地膜,温度白天控制20~23℃,夜间16~18℃。
为减少病害和防止徒长,湿度不宜过大,保持营养土湿润,湿度控制保持营养土不干、子叶不结水珠为宜。营养土干后在晴天下午浇水,湿度大时注意棚内通风。
⑨病虫害防治 砧木接穗出苗后,用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疫病等药剂防治一次,以后每隔5 d防治一次。
2 嫁接
①嫁接时期 砧木1叶1心、接穗子叶平展刚露真叶时为嫁接适期。一般砧木播种约15 d,接穗播种约12 d即可嫁接。
②嫁接用具准备 茶几(嫁接工人一人一个),刀片,平口嫁接夹,湿毛巾,50孔穴盘,平盘等。
③嫁接前处理 嫁接前1 d将砧木接穗浇透水,以保证接穗水分和砧木营养钵湿度。嫁接苗成活前苗床不再浇水。
④嫁接环境 大棚内嫁接,上方遮盖遮阳网,大棚温度控制在20℃,注意大棚不要通风。
⑤接穗采取 根据嫁接进度安排专人采取接穗,用刀片在接穗苗床穴盘上0.5 cm处平切下接穗放在平盘内,分发给嫁接工。
⑥嫁接 采用贴接法,用刀片从砧木生长点沿一子叶方向成30°~45°向下切一刀,切去生长点和一片子叶,保留一片子叶,切口长0.5~1.0 cm,注意不要切到砧木空腔处,保留一点生长点组织防止砧木空腔,若子叶较大,用刀片切去一半子叶;再将接穗放在左手食指上,大拇指按住子叶,右手用刀片沿接穗成30°~45°向下斜切一刀,切口长0.5~1.0 cm;其后将接穗切口贴在砧木接口上,用嫁接夹夹住。嫁接苗放入50孔穴盘内,由专人负责及时将嫁接苗连同穴盘一起摆放到苗床上,边摆放边用地膜覆盖嫁接苗,防止失水。苗床摆满后,覆盖小拱棚。
⑦嫁接苗管理 a.光照管理。嫁接前一周,于晴天(有太阳)在大棚上方覆盖遮阳网,嫁接苗采用小拱棚+地膜覆盖,小拱棚上不再覆盖遮阳网;阴雨天揭去大棚和拱棚上遮阳网。一周后嫁接苗成活,按正常苗进行光照管理。
b.温度管理。嫁接苗成活前一周,通过加温白天将苗床温度控制在24~26℃,夜间控制在18~20℃。嫁接苗成活后,可适当降低温度,逐步炼苗,晴天,早上和傍晚温度控制在20~22℃,中午大棚保持自然温度;阴雨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夜间温度控制在14~16℃。
c.湿度管理。 砧木嫁接前1 d浇透水后,一直到嫁接苗成活前苗床不浇水,防止嫁接苗叶片和地膜上结水珠,保持嫁接苗叶片和地膜干燥,减少病害发生,若嫁接苗或地膜出现水珠,用热水鼓风机对大棚进行加热除湿。嫁接苗成活后,可根据营养钵干湿度进行浇水,营养钵干后在晴天下午浇水,注意不要让嫁接苗叶片长期出现水珠。
d.通风管理。嫁接苗接穗真叶发新叶时,揭去地膜,从小拱棚中部揭开逐步通风,直到完全成活后白天全天揭去小拱棚,夜晚覆盖。真叶没发新叶以前地膜+小拱棚覆盖,不通风。
e.病虫害防治 嫁接前1~2 d,用防治细菌性、疫病、灰霉病等病害的杀菌剂统一对接穗和砧木消毒。嫁接苗放在苗床后,用防治细菌性、疫病、灰霉病、立枯病、猝倒病等病害的药剂统一防治一次,以后每隔5 d左右一次。
f.施肥管理。嫁接苗放在苗床后,统一用5%氨基酸液喷施一次,嫁接苗成活后,用5%的冲施肥喷施一次,以后一周一次。
3 加温技术
①保温设施 采用连栋温室大棚 (或独栋大棚)+小拱棚+无纺布(2~3层)。
②苗床设施 苗床宽1.5 m,深0.2 m,操作道宽(苗床与苗床间)60 cm。
③简易节能环保加温技术 采用二层加温技术,综合对嫁接苗进行加温管理。
a.分段电热加温系统 (下层)。在苗床的热水管网上,按3~4段分段安设电热线,每段用一条1 kW电热线沿苗床长度方向按10 cm间距来回弯曲形成电热线网。每段电热线连接一套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各段嫁接苗嫁接时间不同分段自动进行加温控制,以节约用电和灵活安排嫁接时间,该系统为主加温系统。
b.热水鼓风机加温系统(上层)。在苗床操作道上适当安设热水鼓风机,鼓风机进水管与电热锅炉出水管连接,由锅炉供热水,主要作用是对空气加热,在嫁接苗湿度大时,通过加温可降低嫁接苗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成活率;同时当电热加温温度不够时,也可作为辅助加温系统。
④温度智能精准控制技术 在每个苗床及在每段电加温段各安设一套温度传感器、智能温度控器、总控等温度智能控制系统,与锅炉、电热线及输电线连接,在智能温度控制器上设定嫁接苗不同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当传感器感应温度低于或超过设定上限时,传感器将信息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自动控制电热线或锅炉开启与停止,实现了育苗温度智能精准控制,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嫁接苗愈合与生长。
4 出苗
18~20 d后,当嫁接苗长到3~4叶1心时出苗,用长×宽×高为 60 cm×40 cm×40 cm 的纸箱装苗,一箱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