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生活之实探班本之路
——谈部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的实施

2018-03-26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聂坤丽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虎学情道德与法治

□文/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聂坤丽

班本化教学是在教改过程中,积极适应校情、生情、班情和学科教材特点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形态。从“班级”的视角理解教育、创新教育,主张以“班”为“本”,充分发挥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方式。

《道德与法治》是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建设法治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在全国统一使用《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是我国传承红色基因、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战略;是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也是党和国家给德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然而,部编教材是供全国师生使用的教材,教材中反映的场景和事件更多只能体现教育的共性,不可能兼顾到全国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教材主要编者、南京师范大学章乐教授曾说:“即使教材精心地选择典型的案例,依然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生活。因此,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但目前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老师多数为兼职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材轻学生的现象,教学时,主要是依据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而针对班级真实学情创设活动教学的很少。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状况为基础,有针对的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如何使用好部编教材呢?教材的执行主编华东师大高德胜教授指出:“教材归根结底是‘学材’;实现教材向‘学材’的转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教材的‘班本化’,即将教材中的话题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进行探索。”为此,我们提出《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研究,以此研究带动区域教研的开展,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我区的有效实施。

一、什么是班本化教学?

班,即班级;本,即学生的实情、特点。班本化就是以班级为基点,结合班级学生实情,从班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关注班级学生动态发展。

班本化教学:就是从班情出发,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和实情,切实利用区情、校情、班情和学情,研究开发教学资源,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探索适合学生、班级特色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

二、班本化教学研究的基本要义

(一) 第一要义——教育理念要明确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健康成长。具体做到两点:(1)以学定教,教学内容制定时,教师更加关注班情、学情,以教材为核心,以班级学生为基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大胆开发教学资源,使教学具有针对性;(2)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选用上,教师更加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个性特长,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二)第二要义——研究目标要明确

通过班本化教学研究达到的总目标:使用好《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更好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法治素养的形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为培养有爱心、责任心、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目标:(1)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2)改进教学行为,更加关注班情、学情。(3)改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形成具有班级特点的班本化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三)第三要义——研究内容要明确

一是研究学情,探索了解学情的途径和方法;二是研究教材,开发《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实施班本化教学的课程资源;三是研究教法,根据不同区域的班情、学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四是研究学法,结合学情,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问题,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和问题导学等学习方式;五是研究评价,探索实施《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三、实施《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策略

实施班本化教学,主要解决在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怎么评”的问题。

(一)教什么?——学得明白

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核心,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每课教育主题,制定符合班级学情的教学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融入其中,整体构建德法并育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体现课程价值,增强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实践性。

1.关注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教学的内容,真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学案例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特别是本班学生的真实生活;不是虚构的、不是超现实的、也不是只有正面而没有负面的内容。

如:《道德与法治》一下第四课《不做小马虎》,教材结合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粗心、马虎的现象,从生活、游戏和学习三个方面例举了生活中常见的“马虎”的表现。课前学情调查发现:班上很多学生都有的马虎毛病,特别突出的是做作业、做测试题时反映出粗心大意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马虎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年龄小,做事经验不足;有的是做事冲动,对活动考虑不周;有的是做事图快,不考虑细枝末节;有的是做事情缺乏稳定性,有的是有时认真有时马虎;有的是家长宠爱,包办造成了孩子的马虎。教师教学时将种种马虎表现拍照、录像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教学,且反复利用,列举生活中的马虎现象呈现、分析原因时呈现、导行运用呈现……这些鲜活的事例来自学生,学生们讨论分析这些马虎行为成因和怎样克服的办法时特别有话可说,对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影响很大。

2.关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打破封闭式学习思维,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案例不仅来源于本班、本校,还要把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现实的事例与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如:教学《不做小马虎》一课时,教师告诉学生马虎习惯危害大时,不但引入了学生生活中的故事《轩轩的烦恼》,还将副本教材《火车翻车》的故事,以及对未来一些特殊职业如果马虎会有什么后果的猜想引入,通过这些案例的引入,学生认识到马虎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甚至危害,让学生强烈的感受马虎习惯危害大。

3.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教材是固定的文本,教学却是不断生成的。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教学进程进行即兴追问、即兴点拨,打开讨论的话题引起学生思考;另一反面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问题,因势利导,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巧妙智慧解答、引导学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与价值认同。

(二)怎么教?——学得艺术

以班级实际为基点,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法。

1.对教学内容进行审美化改造

以教学目标为方向,把教学内容进行审美化的改造,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视频、微课、ppt等创设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教学成为欣赏而不是说教,成为情感体验而不是理性灌输。

2.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课堂

紧扣目标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如:游戏、表演、操作、模仿、演练等,让教学活动形式与内容相稳合,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内心有感悟和触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悦,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灵动的思维场和活动场。

如:针对班上多数孩子做作业、做测试题时反映出的马虎毛病,教师开展了两次趣味游戏体验活动,第一次“我是小侦探——游戏要求:请快速找出图中隐藏的物品,时间2分钟”,第二次游戏“找不同——游戏要求:找出两幅图中的不同,用铅笔在图中圈出来。时间2分钟,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准确。”学生从体验中梳理出克服马虎的办法是认真观察、仔细检查 、做好记录……。这些有针对的游戏活动使教学更有实效性。

3.坚持开放性教学,教给学生生活智慧

根据教学需要,让教学时空开放 ,不拘泥教室小课堂,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让教学人员开放 ,将社会人士和家长请进课堂,增强教育的亲近感和说服力;让教学结果开放,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的意见和见解,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教给学生生活智慧。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自主建构的愿望,引导学生实现内心的高度认同。

(三)如何评?——学得科学

1.一评教学设计

看教师是否根据教材、课标、学情来设计教学,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定位课时目标,较好地把握教材中单元、课、话题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围绕教学目标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和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有针对性、科学性。

2.二评教学过程

看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了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是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机会和学习兴奋点;课堂学习中,学生内心是否有感悟和触动,师生课堂对话,是否真实、朴实,不说口号、空话、套话。教学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就是有效的教学。

3.三评学生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影响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课堂上教师能将激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向善的追求、后续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的达成目标,能促进学生智力、情感、个性、品格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就是好课,是我们课堂教学最高的价值追求。

《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研究,是在品德学科多年教学教研基础上,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传承与创新;是一次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实践。将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们将通过深入教学实践提升经验,探寻小学《道德与法治》班本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方法和课例。为广大任课教师提供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马虎学情道德与法治
小马虎又错了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再见了,马虎猪!
糊涂的小马虎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马虎的糊涂演讲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