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振兴:重在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重庆市渝东北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2018-11-28重庆市忠县教师进修学校王娅萍周小波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研专业学校

□文/重庆市忠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娅萍 周小波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出台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意见》指出,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乡村教师的发展关系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动向。重庆是西部地区发展迅速的直辖市,是大城市带动西部大农村,乡村教育的振兴,在全市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都较弱。其表现为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乡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受阻。

因此,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教育部分为宏观指导,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为导向,以重庆渝东北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调查样本,通过分析找准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现状,分析并探索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策略,挖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从而促进乡村教师专业队伍全面发展。

1.1 调查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本课题中的研究对象是重庆渝东北地区部分乡村教师,是指在渝东北地区县级以下,并且和城区学校相对应的乡村教师,他们在县级以下的乡镇(包括村小)学校从事一线的课堂教学工作的乡村教师。

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对重庆渝东北地区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做出研究,分析乡村教师滞后现状及其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对全国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帮助。重庆渝东北包括万州、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

1.2 数据采集与分析

利用主研人员所在本校图书室丰富的资源优势、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大维度设计50个指标,通过调查分析乡村教师的50个指标,以期掌握教师的专业发展基本状况,以及乡村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满意程度及其滞后原因。采用问卷星设计问卷,在渝东北教师发展共同体交流群和县内教师专业发展群内推送问卷填写链接或二维码,共回收问卷1683份,其中有效问卷156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占93%,符合统计处理的有效性原则。而无效问卷的判断标准是答题者选择的选项大部分为同一个选项或者规律性太强;同一学校中回答问卷的答案雷同。本研究所调查的乡村教师样本,按地区、性别、教龄,最高学历和所在学校类别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1-1 研究样本的分布情况[2]

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构成能够反映某区域的教育师资情况。从上表的数据既反映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乡村教师目前的基本条件是否跟得上当前教育发展需要。从地区来看,本研究是通过重庆渝东北教师教育共同体进行调查的,所以,忠县调查的教师人数比较多占62.64%,其余区县除城口外都有乡村教师参与调查,占37.36%,能够反映出重庆市渝东北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分析从学校所在位置及规模,91.7%的学校都在乡镇,村小极少。学校规模12个班以上占67%,表明乡镇学校是乡村学校吸纳乡村学生生源的主要教育阵地。

图1-2 调查教师结构现状

年龄结构:乡村学校教师差异较大,部分学校教师年龄呈老龄化趋势,各个年龄层次比例也存在不合理地方。年龄40岁以上中学占33.1%以上,小学占66.8% 以上,

从上图1-2可以看出40岁以下的占30.27%,青年教师占据年龄优势,学习能力较强,能迅速把握并理解新课改前沿的趋向,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乡村教师的希望所在;而大于40岁及其以上的教师群体占26.44%,表明乡村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且占据比例稍重,这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长期如此会引发新老交替的断层,那么就会破坏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调查数据显示,教龄在 5 年以下的乡村教师占了总教师人数的 23.88%,而且其中的大多数人是近三年才进校的,是教师队伍中的新人。这些新来的教师教学经验较少,较难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而且较难把握教学进程,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此外,数据显示在乡村教师队伍中有1/4 的人是非专业对口的,这就使得非专业对口的教师的分流和培训问题十分突出。这些事实都是日后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小学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并不十分合理。

性别构成:在重庆渝东北调查乡村教师有效人数1566人中,男教师718人,女教师848人,男教师占45.85%,女教师占54.15%。由于近几年来大量新教师的补充,新进教师中绝大多数为女性,造成我县男女教师比为0.85 1;中小学男女比例失衡这种状况必然会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从男教师阳刚爽朗与女教师温柔秀气明显性别差异,从而他们的教育方式及风格都各不相同,这给学生的学习成长及性格习惯养成带来极大的不同,过多接受女教师教育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女性化,影响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如此,教育行业应强化对男教师的招录与培养。

学历结构:在调查有效统计乡村教师前学历为师范专业教师1146人,占74%(其中:中师学历17人,占1.09%,专科学历409人,占26.12%,本科学历1135人,占72.48%),非师范专业教师420人,占26.82%。目前,前学历为中师的教师仍然为渝东北乡村教师的中流砥柱,很多教师通过后续学历提高,已达到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在特设岗位、特色学科教师招录政策实施后,由于符合条件的非师范生也可报考,造成近年来教师队伍中非师范专业教师增加,这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急需通过培训后逐步提高。通过调查笔者还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因为工作需要改教或兼教课程的,兼任课程的教师比较多,几乎没有科班出身教师,即使是专业的教师也没有做到专职,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兼任其他课程。这与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关,这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受限制。

职称结构:从图1-2可以看出乡村教师高级职称占调查总数的11.5%,中级职称占占调总数的43.87%。中高级教师主要集中在镇中心学校,乡村偏远的多数为初级职称或者无职称。如此看来,乡村教师的职称层次递增晋升困难,且名额比例较少,从长远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乡村教师比较匮乏。

名优教师方面:从图1-2可以得出区县级以上层级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所占人数比例很偏低,县城中小学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或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2.11%;获得过区县级表彰或区县级骨干教师占12.9%。镇乡中小学获得过市级以上表彰或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0.3%;获得过县级表彰或县级骨干教师占8.1%。平均仅占3.6%,反映出渝东北农村教师群体整体素质在省级和国家级层面上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乡村教师存在教学经验欠缺,专业性有待提高,从而反映出渝东北地区的乡村教育不仅是存在个体专业发展不足,而且整个乡村教师队伍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2.1 调查结果简析

本研究将重庆渝东北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2.1.1 乡村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现状(工作满意度、荣誉、职业认同感)

重庆渝东北地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

表2-1

乡村教师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是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容之一,教师职业是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此进行分析,能够说明其教师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方面,有助于本研究理解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对学生的热爱程度。

从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来看统计数据结果(表2-1),有54.28%的教师选择愿意担任班主任的,有76.24%的教师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表明了大部分教师喜欢教师职业,愿意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但也有22.09%的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2.23%的教师不愿当教师,这也是由于在当今物价飞涨、物欲横流的经济大环境下,教师待遇低,且乡村教师有县级骨干教师及以上称号的占15%,乡村教师没有骨干教师称号的占66.79%,说明精神赋予低,导致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明显递增,或许经济窘况是让部分新教师无奈和将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2.1.2 乡村教师专业知识学习的现状(学习进修情况)

表2-2

问卷中看出, 30.8%的教师本校图书室的专业书籍不够多,无法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也突显出落后教育地区的学校藏书少,即使有少量的藏书,但往往跟不上新课改发展的需要;61.17%的乡村教师以提高素养为主要阅读动机,为了完成任务的占10.22%;还有极少数人一学期下来连一本书都没有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在网络学习这一项中,乡村教师应该是很有热情的,占66.16%,大部分乡村教师每年都会购买一些需要的书籍,但专业教学类报刊订阅有29.89%不订。71%以上阅读内容是教育理论、教学参考。但也由48.47%的阅读内容是为了休闲消遣,缺少了读书、学习的氛围,教学论文的撰写自然也就不再是乡村教师的自觉行为了。

表2-2 教学与科研情况

2.1.3 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教学与科研情况、教研及专业培训情况)

乡村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情况包括上课情况、备课方式、课后策略、论文发表、课题参与。下面具体分析情况:教师们基本上都上过示范课(研究课),多数(57.53%)是上三次以上,而上过一、两次的仍占42.47%,说明乡村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的展示机会不够多, 导致教师个人魅力影响无从施展,若改变这种困境需要从主观上挖掘教师的内驱力,从客观上仍需要学校为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展示平台。近50%的乡村教师根据学情自己设计来备课,其他19.16%的乡村教师是采用集体备课,其余少数采用广泛参考、基本根据教参备课。从乡村教师论文发表情况来看,从不发表论文的比例竟占达44.76%,即便有18.77%论文发表,但也从未获得奖,甚至还有7.47%的乡村教师从未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故而,从长远看,学校为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力争从专业上引领,给乡村教师有力的专业支持,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

按照目前对教师参加教研及培训的种类和安排,调查中发现,在参加教研方面,10.54%的教师没有参加每月教研活动,有35.44%的教师表示每月参加一次,师徒结对情况有40.1%的教师表示无或形同虚设,很少。教研活动后的评课情况仍有32.18%的教师觉得无评课或者比较笼统没有帮助。大部分(83.33%)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教研活动1-2次,仅有2.23%的教师参加5次以上的教研活动。大部分教师愿意参加县级以上学科教研活动,也有近5%的教师持不参加或无所谓态度。

乡村教师接受培训方面,每学期从未参加过县级及以上培训的乡村教师占27.39%。从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乡村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按照国家培训文件规定,每5年才开展一次学科全员培训,间隔的周期太长,但每次培训的天数较短,乡村教师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提升?在问过参加培训积极性,多数人的教师的答案就是:上级规定了就要参加培训,不然怎么凑够继续教育学分,那会影响职称的晋升;但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有帮助积极主动参加培训。究其原因:不少培训占用了周末或假期,影响了教师们的休息时间,造成教师们不情愿参加培训,抵触情绪较大,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在适当的时间并以适当的方式开展,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稳步提升。

表2-3 教研及专业培训情况

表2-4 您的专业成长

从表2-4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专业学习方式占60%以上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活动、参加教研活动、上网、校内教研;还有17.82教师是通过其他学习。50%教师认为不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是相互间缺少合作交流、生源素质较差,缺少专家指点,参加教研进修少等客观原因,也有37.99%认为自身主观不努力,认为自身要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75%以上教师认为相互交流和向师傅请教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形式,形成“同伴互助”的局面。学校管理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采取措施多样化,其中“业务进修”和“教学研讨”对教师来说比较有效,而在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的帮助比较少。20%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效果。

表2-5 您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条件)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对于外部的硬件条件要求并不强烈,44.77%教师教育部门已经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效,反之仍有54.23认为没有效果。47.57%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主要看考试成绩,但62..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有用,亦有4.85%教师认为学校少对教学工作评价,也反映出少数教师心理不关注自身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中“得过且过”。49.74%的教师认为学校校长对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不太重视。而对于软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人文环境。教师最希望学校提供的是“业务进修”和“学习化环境”,这说明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需求较强。

表2-6 教师的从教意愿

从表2-6教师的从教意愿,40.74%仍然乐意当教师,42.59%的教师说不清,不知如何选择;16.67%的教师不同意再选择做乡村教师,也表明50%乡村教师思想稳定,愿意扎根乡村教育事业,也为专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当然也有部分乡村教师的从教意愿不稳定,众所周知,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收入微薄。因此,相关责任部门应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让其无后顾之忧,努力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注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 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课题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

猜你喜欢

教研专业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