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华文化教育于我心
2018-03-26重庆市綦江区盖石学校
□ 文/ 重庆市綦江区盖石学校 余 婷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全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綦江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次培训开展的课程都非常的高大上,邀请了许多著名教授给我们授课。培训进行了一半,所学的传统文化的确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帮助,如,叶贵本教授的《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石怀湘老师的《<资治通鉴>的识人用人艺术》,胥洪泉教授的《<道德经>的诗意哲学》都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对此也深感自己的不足。
感受之一:知识不等于文化
人们常说,教师是文化人,是有知识的人。我自己也常常被人这样戴高帽子。可叶贵本教授的一句话:知识不等于文化,直击我的内心。我叩问自己,自己到底有多少知识,可以教授给学生,有多少文化,可以传承给学生。
梁晓声给“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根于内心的修养,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关爱他人的善良。那么这样的文化,是需要足够多的文化知识,文化书籍,文化陶冶才能够做到的,而只有当自己有了足够多的知识以后,自己才能够成为有文化的人。所以,在听了叶贵本教授的《传统文化与人格修养》以后,我便下定决心,要响应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积极读书看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感受之二: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
邹顺康教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联系起来,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朱熹给“道德”的注解是:“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也。”道德,从外在需求而言讲做人规矩,从内在而言讲做人品质,我们要将外道和内德统一起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更应如此。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应该做到外道和内德的统一,要将师道和师德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培训,让我在思想素养上都上升了一个高度,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必须将师德师道相结合,做学生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