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论语》讲座 明教育伦理

2018-03-26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文玉东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局限教训论语

□文/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 文玉东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我作为一个有着33年教龄的老教师,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早已随着光阴的流逝烟消云散,不复当初;加之生源较差,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感悄然而生,自豪感荡然无存;又加长期以来,收入微薄,无以养家,不免花费许多精力于其他领域,以赚钱补贴家用,导致无心治学,无心治教;更由于忘了初心,忘了自己也曾是农村苦孩子出身,得过且过,不求进步。

我也曾拼搏,也曾上进,也曾彷徨,也曾苦闷:像我们这样的老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水平不高……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学校有什么进修培训,都是叫年轻人去,我们连学习进修的机会也没有。囿于知识的局限,囿于能力的局限,囿于眼界的局限,我们要想提高,可谓痴人说梦。于是,在诸如此类的主观客观原因综合作用下,曾经有过的些许辉煌,渐行渐远;曾经有过的些许幸福,无影无踪;曾经有过的远大理想,茫然无迹;曾经拥有的雄心壮志,抛之脑后?

然而今天,我听了邹顺康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教育伦理”一节,终于豁然开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之所以不再有职业自豪感,之所以不再有职业幸福感,之所以缺乏上进心,之所以感到职业倦怠,甚而至于,毫不夸张地说,竟然产生了一些“职业厌恶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没有搞清楚“教育伦理”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各自的角色扮演,没有摆正自己在教育伦理中应有的位置,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所以从教学中感受到的不是成功与快乐,更多的反而是痛苦和烦恼。

邹教授讲:“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应当遵循的道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的职责,首重“传道”,“授业”和“解惑”次之。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老师,要做学生人格的塑造者;老师,要做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老师,要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因为他本身就是无知的,愚昧的,自由的,不羁的。愚昧无知,是他的常态;不懂规矩,自由散漫,也是他的常态。正因如此,他才成为学生;正因如此,他才有学习的必要;也正因如此,老师才有存在的价值。学生要“尊师重道”,学生要有“尊老”意识,因为“尊老”不再:意味着背叛历史,遗忘过去。老师要有“爱幼”观念,因为如果我们不再“爱幼”就意味着人类失去未来。反观过去,教育学生时,表面上我苦口婆心,义正辞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实际上,在学生看来,不过是堆砌了许多大道理的空洞说教而已。我没有摆正自己作为老师,作为长辈的身份。我没有俯下身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没有耐心细致的关怀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的教育失之粗放,我的工作流于形式。我所做的,就是板起一副正人君子的脸孔,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呵斥学生,教训学生。

我教训学生的时候,气令智昏,不讲口德,不留情面,不计后果。

我教训学生的时候,出自高高尚尚的动机,带来实实在在的伤害。我教训学生的时候,完全没有了“春风化雨”的耐心。我教训学生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良师益友”的风采。

这,必然引起学生的抵触;这,必然引起学生的反弹;既伤了自己,更伤了学生。

于是,我的教育千难万难,我在课堂上度日如年。

于是,有的学生以折磨老师为能事,有的学生以欣赏我出洋相为乐趣。

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混到这种地步,确乎“罪有应得”。今天听了邹教授的课后,我理清了思路,摆正了心态,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的感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追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的现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未来!◇

猜你喜欢

局限教训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教训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论语·为政第二》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
图画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