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金渭湖景区水绵防控经验浅谈

2018-03-26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域河道水体

(陕西省宝鸡市渭河拦河闸工程管理处,陕西 宝鸡 721000)

1 金渭湖简介

金渭湖位于宝鸡市市中心,是在金渭大桥下游350m处的渭河河道内修建拦河闸工程,拦蓄渭河天然来水而形成的景观。该景区建成于2004年10月,其140万m2的水面,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市中心,加上两岸堤防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置身其中如“两片林带,一片水中,城中林中,水在城中”,是宝鸡市民休闲娱乐最为理想的场所之一,也为宝鸡市的创卫创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作为市区“一湖两岸”生态景观的中心地段,在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景区水面管理的难点

金渭湖作为宝鸡市的一张金名片,关系着城市品位,其作用不可小觑。多年来在景区环境管理中,我们发现,除绿篱湿地等绿化带之外,水面管理及湖水水质的好坏同样影响着市民心情,而其中水绵的治理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质的好坏。

每年春天,气温适宜,金渭湖水域内水绵开始生长,最初萌发的丝状水绵附生在岸边湖底,颜色呈深绿,成长后如网般浮张于水中,衰老后如团团乱丝浮于水面,颜色呈黄绿色。水绵的大量滋生破坏了金渭湖原本透明清澈的水域环境,影响着城市水域景观效果。进入夏季水绵开始大量繁殖,在湖面形成一层蓝绿色的泡沫,并散发出腥臭味,弥漫于堤岸周围,既污染周边空气,也影响市民休闲观景的心情。当水体内水绵出现大量聚集或暴发(富营养化的表现),甚至覆盖整个或者部分区域水面时,水绵将阻碍水体富氧及沉水植物接受光照,不但会使水温降低2~3℃,而且会导致其他水体生物死亡和水质恶化。

3 水绵形成的原因

通过仔细观察,请教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水绵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a.适宜的气温。每年3月下旬,湖水温度在15℃左右时就有零星水绵出现。春末夏初,气温在25~30℃是水绵生长的最佳时机,此时水绵生长迅速,24h内体积成倍增长。而一旦进入炎炎夏日,水温达到35℃以上时,水绵生长则会减慢,水温在40℃以上时,水绵就会停止生长或死亡。

金渭湖水域水绵始发期一般在3月20日—4月30日,5月为水绵发生高峰期,水域区会生长大量水绵,此时适宜的气温条件是其迅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b.水体流速低。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喜欢生长于有机质丰富的静止水体。而每年春季,由于河道内上游来水量很小,渭河这个北方的季节性河流会出现接近断流的状态,造成金渭湖区域内水体流动缓慢,水质交换差,几乎形成一个相对静止的水体环境,为水绵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c.水位偏低。金渭湖水域内生长的大多是丝状水绵,又俗称作“青泥苔”,此种水绵喜欢生长在浅水处。金渭湖靠近闸门处水位约3.5m,湖水的深度以河道的天然比降与河水天然冲刷形成的滩槽自然变化降低,每年春天由于上游来水减少,加之阳光照射造成的水面蒸发损失,使得湖水位大多呈现年度最低状态。因此,靠近湖岸的较浅水域内水绵则往往呈现“疯长”状态。

d.水体偏碱性、富营养化。水体偏碱性、富营养化也会加速水绵的生长繁殖。金渭湖形成于渭河市区河道内建闸蓄水,水体中含有来自拦河闸工程上游及渭河南北沿岸未经处理或水质处理不达标的工业、生活、农业等多方面的污水,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氮、磷成分等,使得水质有机营养丰富,水体偏碱性,pH值在7.5~8.5,从而为水绵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4 水绵治理的方法

根据水绵形成的原因,结合金渭湖自身的特性,按照“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经济环保”的理念,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防控措施进行了专项治理。

4.1 化学防治

购进专门用于治理水绵绿藻的药物“青苔净”,连续数年向湖内投放,这些药物对其他草类和鱼类没有危害,还能起到控制绿藻、改善水质的作用,在药物投放3~5d后河道内白色的“水绵”会漂浮到水面上,然后进行打捞清理。药物投放一般持续到7月汛期开始。

用20%苯乙烯·铜可湿性粉剂(青苔净)混合湿土于水绵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抛洒于金渭湖水绵多发水域,使药物沉底,能有效破坏丝状藻体细胞,迅速降低水绵的表面张力,导致水绵脱水萎缩而死亡。一般施药3~5d后即可有效杀灭水绵。此种方法经济、快速、效果甚佳,但要注意用药时机、方法和用量,以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化学防治方法必须慎重使用。ⓐ化学制剂本身往往都存在毒副作用,易造成二次污染,对水体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道不利于生物恢复;ⓑ使用化学制剂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水体中水绵有控制作用,由于不能彻底杀灭,时隔不久又死灰复燃,有时甚至变本加厉,造成恶性循环。

4.2 人工打捞

在使用化学药物后,水绵死亡后会在水中腐败发酵,易造成水体缺氧,应将死亡的水绵捞起或采取增氧措施。每年春天,湖域绿藻水绵的清理是管理单位的常规工作,4月初,温度逐渐升高,开始对蓄水区河道进行全面清查,在工人每天打捞白色垃圾等漂浮物的同时仔细检查湖内有无新生绿藻以及水绵漂浮物,当水绵在湖域形成少量片状时,可以先人工捞出。但由于水绵生殖方式为断裂生殖,即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又通过细胞分裂长成新的丝状体。因而人工打捞后还应及时施药,断裂的丝状体伤口接触药液后会快速死亡,否则人工打捞会加速水绵的生长繁殖,导致越捞越多。人工打捞往往费时费力,人工费用也不可忽视,人工打捞要和化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4.3 水体调节

水绵喜生于静止水体,也可通过置换水体,增加水体流动性等防治水绵暴发。遇丰水年,上游河道来水充分时,利用拦河闸工程的水量调节功能,用河道天然来水适时置换掉金渭湖现存的湖水,以改善水体环境。必要时和河道上游宝鸡峡(库区)水利单位协调,开闸放水,进行水体置换,通过这种方法,都会较好地抑制水绵的产生。但此方法由于受河道天然来水量及上游工程调配因素的制约,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4.4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按照绿藻和杂草的种类、数量,也可运用新技术控制其生长速度,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且不需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5 水绵防控建议

通过近年来对湖面水绵长期不懈的防控治理,总结经验,针对水绵防控措失提出以下建议:

a.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每年春天,可通过气象局的长期天气预报,在气温适宜前及时进行水体更换,湖内抛洒药物或培育生物等方法进行预防,此时可用较小的付出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

b.要方法多样化,综合治理。在进行水绵灾害的预防时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方法,多管齐下,如可采取积极联系水源,充分利用河道天然来水,发挥水利工程的调蓄功能,使水体水质活起来。

c.要常抓不懈,注重实效。除了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外,水绵治理应该作为水体水质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根据水体内易造成危害的水生动植物采取多种方式,详细记录每次采取防控措施的时间、位置、气温,包括当时的水位、水量等自然环境,分析当年治理的总体情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注重实效,将效果良好的方式方法保留,使不同地域的水质管理更适合当地特定的环境区域。

d.要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方法。人工打捞费时费力且费用较高,水体置换受自然影响较大,化学药物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要大胆创新,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方法。近期,河道管理单位认真学习国内同行防控水绵物新的治理方法和先进技术,对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抓紧研讨和论证,争取尽早引进和采用更为先进的生态-生物方法对水绵彻底根除,使景区水面水质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6 结 语

经过几年实践探索,对金渭湖水绵的发生时间、范围、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防控治理中已摸索出一套较为适应的方法,采用的化学防治、人工打捞和水体置换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避免了水绵高发期湖域水绵的大规模繁殖,确保了湖区水清、岸绿、流畅,达到了优美的景区管理目标,有效提升了金渭湖景区的可观性,较好地发挥了金渭湖水域的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水域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河道里的垃圾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