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借鉴意识

2018-03-25任娟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培养

任娟

摘 要:勤俭节约意识的淡薄,低碳环保行为的缺失,不仅仅对物质上造成损失,更多的是生态德育的失败和幼儿内心优良品性的丧失。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必须适时教育,创新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节俭意识及优良品质。本文结合笔者幼儿教育管理经验,对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借鉴意识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借鉴意识;培养

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幼儿在充裕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但是家长们非常疼爱的,对于幼儿的要求,家长都是尽量满足,只要孩子一说出口,物质上的东西很容易获得。可是,孩子这么容易获得,哪里知道节俭呢!我认为节俭应该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抓起,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节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从小灌输幼儿这种美德,家长从身边的小事教育幼儿要节俭,幼儿园从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灌输幼儿要节俭,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节俭。培养幼儿的节俭意识,我们要让幼儿从日常生活中节俭。

一、在模仿中产生节约意识。爱模仿是幼儿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点,幼儿善于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成人应该重视自己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在对幼儿进行节约教育时也应该遵循这一点。成人的节约行为会使幼儿渐渐地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成人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讲道理,给幼儿规定不允许这样和那样,幼儿只是被动执行。要知道教育不是被动,教育应是被感染和在渗透中实现的,所以要用日常的节约行为去潜移默化的感染幼儿。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当中家长的言行举止会牵引着孩子们,在教育节约用水时父母本身应首先做到不浪费水,注意随时关好水龙头,不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来洗东西,在幼儿园里,班上的书破了可与幼儿一起想办法重新修补好,不玩的玩具可送到小班的弟弟妹妹们玩等。在游戏活动时教具和幼儿的教材也应注意保护和爱护。这些细小的行为都渗透着对幼儿的节约教育,这样的节约教育会使幼儿得到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润物细无声的进步。

二、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幼儿借鉴意识。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城市出生的孩子,根本就不了解我们平时吃的饭是如何来的,也不知道农民伯伯是如何辛苦的种出来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辛苦。记得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一双皮鞋五分钱等等,使孩子一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父亲给他一枚硬币作為礼物,并嘱咐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闯一闯。”“有钱难买幼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后来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维在回首往事时,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他的最好的礼物,它使自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衣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结合劳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家务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和自我服务活动,使孩子体验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如农忙时节,可以让孩子去乡下拾稻穗等,使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从而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教育孩子搜集废旧物品,卖掉的钱可以存起来,捐助贫苦孩子。甚至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些饰物,比如可利用易拉罐做个花篮,一张纸写错了字,擦掉还可以用;一件衣服破了个洞,补好了还可以穿;将旧凉鞋剪成拖鞋,将破毛巾当抹布使等等,这样既可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三、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感悟节俭。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们在幼儿园的日常游戏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游戏,将节俭意识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如,利用废旧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分别敲击各种“乐器”,让幼儿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使幼儿在寻找中发现奶粉罐制作的小鼓、瓶盖做的小镲、旧钥匙串起来的串铃等,也能成为发出好听声音的打击乐器。

我们自制的很多健身器材大多是废旧材料制成的。为了严格执行《指南》精神,我园规定每天要保证幼儿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就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尽情地玩这些自制的活动器材,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这么好玩的玩具都是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这样会使幼儿不知不觉中产生节俭的意识,以后碰到类似的物品也不会随手乱扔,而是懂得要把它们捡起来再利用。

四、从小事做起,让幼儿学会节俭。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小事,而应该从一些小事上着手去教导孩子学会节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浪费的行为,此时作为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吃中午饭时,想要将没吃完的米饭倒掉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不能倒,要明确地告诉他这就是浪费粮食的表现;还要让他知道,现在还有很多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吃不上饭,在我们没有办法把这些米饭送给饥饿的人的时候,还是先把它吃掉的好,这样才不浪费。跟幼儿讲清楚道理,大部分幼儿都是能够接受的。反之,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及时提醒,幼儿一旦养成习惯,浪费粮食的毛病就很难改正了。

五、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有些家长自己受过苦,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受苦,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们过着优越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注重智育,认为多花点钱没有关系;有些家长由于虚荣心,认为即使自己再苦点,也不能委屈孩子,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其实无论家庭条件有多优裕,还是要防止和克服“奢侈、浪费”现象,营造节俭文明的现代家庭氛围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从点点滴滴做起,同心协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幼儿心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丁玲.培养幼儿良好的节俭意识[J].新课程·小学,2013(5).

[2]霍敏.浅析如何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习惯[J].人间,2016,196(1):132-132.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