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予作业新生命

2018-03-25王静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现作业设计新课程

王静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平时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多老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对作业本上的作业不加选择的、不加更改的,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学生属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命,用体现出实践性、层次性、开放性的作业代替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的数学课外作业已在所难免,并且重视课本内容,步步提升。本文结合七年级的数学内容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优化处理。

关键词:新课程;作业设计;体现;新生命;兴趣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作业观下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终日陷于“题海”,苦不堪言,逐渐消钝了学习的热情,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因此受到遏制;2、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导致学习好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难于提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造成一批平庸者;3、作业形式、内容呆板单调、冰冷无情,是一些纯粹的数和形的舞台。让我们的孩子感觉无味,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或反感,并出现抄袭、马虎应付的情况。

基于此,凸显新课程理念,进行作业改革,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和对学生的发展起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做的。

一、体现开放性。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又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其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途径。

例1(教学内容:“截一个几何体”)。作业设计:一个正方体,剪掉一个角,剩余部分还有几个角?

评析: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其实题目本身却会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会通过截面的不同位置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而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体现实践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

例2:(教学内容:“统计图的选择”)。作业设计:请你向父母亲调查,你家近五年(98年、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家庭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1)请你用三种统计图,把你家近来的家庭收入情况表现出来;(2)对近五年的家庭收入变化,你有何感想?

评析:用统计图来反映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既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去调查完成,达到知识目标,激发内在的智力潜能和数学兴趣,又让学生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把思想教育融在其中。

三、体现层次性。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体现出“人人学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

例3:(教学内容:期末复习)。作业设计:甲、乙、丙、丁四名打字员承担一项打字任务,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单独完成全部打字任务,则甲需要24小时,乙需要20小时,丙需要16小时,丁需要12小时。问:A档题:如果甲、乙、丙、丁四人同时打字,那么多少时间完成?B档题: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打字,每一轮中每人各打1小时,那么需要多少时间完成?C档题:能否把(B档)题中所说的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其余都不变,使完成这项打字任务的时间至少提前半小时?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没有意义,但题目本身的解题过程却是一个层层深入、比较、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有裨益。因此,在分析试卷时仍把它做“分档作业”处理,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避免了中下学生以后看到压轴题就撒手不理的现象。

四、重视课本习题“试一试”。课本中的“试一试”,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难得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不能忽视。

例4、(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作业内容:将-8、-6、-4、-2、0、2、4、6、8

这9个数分别填入又图的9个空格中,使得每行的3个数、每列的3个数,斜对角的3个数相加均为0。

评析:表格是数据处理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数形结合的之一。表格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在一起,起到存储作用,观察者从中可容易地提取到有关信息。本题可以引导学生分别通过和为0的哪三个数,每个数出现的次数来思考得出不同的填表方法。

实施时的一点说明:不是每一章节都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也是因“材”而异。在作业布置操作上,笔者采用某节幻灯展示和定期分发教师自编题相结合的做法。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業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就应避免“题海战术”,防止“熟而生厌”、“熟而生笨”,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让“人本回归”能真正实现。

猜你喜欢

体现作业设计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