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8-03-25李闪闪

大经贸 2018年1期

李闪闪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于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所学经济学和流通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

【关键词】 农村物流体系 影响因素 理论分析 政策建议

1.引言

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现阶段,农村经济进入重要发展阶段,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现阶段重要工作之一,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农村快递、电商物流的发展,健全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但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義。

2.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概述

2.1农村物流体系概念界定。农村物流主要针对解决的是农村产品以及与农业活动相关的流通问题。因此结合以上文献梳理中的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定义为是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等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统称。

2.2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1)农村物流总量大。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规模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农村地区,随着信息传达的便利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用物资的需求的逐渐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农业相关市场成交总额36811.6亿元,同比增长7.16%;总体呈上升趋势。(2)参与农村物流的主体呈现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企业、农村供销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都在市场的导向下参与到农产品物流的市场中。(3)农村物流出现信息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农村逐步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的各类农村物流信息平台:GPS定位技术等开始在发达地区农村物流中得以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物流体系效率的提高。

2.3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对农村物流体系的了解和考察,将农村物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梳理为如下几个方面:(1)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地区道路状况较差,尤其是通往田间地头的道路的基本建设不完善,使得一些大型规模化的物流工具无法发挥作用。(2)农村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冷藏、保鲜设备,据统计,我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中损失率达25% -30%,每年有大量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因变质而损耗,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3)农村物流体系的信息化水平低,对于农资和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要求有所滞后。现阶段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依赖的也只是快递网点的信息系统和简单的GPS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不能够满足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要求,对于农资和农产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使农资和农产品的流向具有盲目性。

3.从经济发展理论和分工理论的角度分析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

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农村地区乃至城乡之间流通产业得到发展的重要内容。流通产业经济学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流通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最初的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发展而形成的现代社会中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且反之,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也会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作用。

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收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且这种制约和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反映:一方面是该农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基于凯恩斯的经济学中消费的影响因素,当地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较高的消费力,进而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也因此对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而促使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另一方面,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在地区能够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较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促进与农村物流相关的道路、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交通工具的完善,进而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

4.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政府组织的行为促进农村物流体系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地区供销合作社的组织领导作用。供销社作为联结农户和市场的枢纽和桥梁,要充分利用其在农村长期建立起来天然联系的优势,组织社有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团,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通过规模化的采购运输农用物资,降低成本,促进农村物流的规模化发展。制定农村物流发展科学规划。通过形成既符合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又结合农村具体发展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对发展农村物流起到规范和引导性的作用。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包括道路建设、通电通网建设,合理布局农村物流园区、农村物流网点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或物流配送中心。

4.2当地城镇充分发挥对于农村的农产品消化作用,同时通过城镇商场与农产品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有利于农产品有效对接市场和农产品的及时有效地进入市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实效性。同时农用物资厂商也可以与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规模化的物流运送,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城镇经济与农村、农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建勤,鞠颂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初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3:25-28.

[2] 林信敏.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浅析[D]:南昌大学,2012.

[3] 龙蔚.浅议我国西部构建农村物流体系[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4]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 杨小凯.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M].北荷兰出版公司,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