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温度与水的变化关系

2018-03-25郑匡杰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郑匡杰

摘 要:《温度与水的变化》是小学科学课中一节比较重要的知识单元,同时这节单元的课程内容也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关。因此本文以水温实验的方式展开讨论,分析与比较温度与水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更多的同学掌握好这一单元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水文测量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需要科学家与研究者孜孜不倦的探索,才能够掌握准确的研究理论。同时科学也是一门从生活现象研究出发,分析生活现象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知识。因此学好科学课知识,有助于我们塑造发现、分析、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因年龄与视野之间的差距,教师往往并不能掌握好教学的度,了解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因此,本文将以我这名学生的个人第一视角,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然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关联。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激发同学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发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价值。

一、学习目标

本次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了解周围环境温度与水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学习的娱乐性,锻炼我的实验操作水平,提高我对水形态与温度变化的了解。

二、学习环境与设备

本次学习环境我选择的是家中,利用到的设备包括水杯、温度计、冰箱、电磁炉、吹风机、烧杯、冷凝管、铁架台、石棉网。

三、学习方法

学习方式为自学,运用的方法为实验学习。

四、学习流程

众所周知,世间万物主要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与气态[1]。为了掌握《温度与水的变化》知识点,本次实验一共包括三部分,分别是水的固态、水的液态、水的气态变化实验。

(一)水的固態

从教材得知当水温低于零度以下,那么水在环境辩护的影响下,将会逐渐从液态转化为固态,即发生结冰现象[2]。为了了解实际流程与变化过程,我在实验中,在水杯中倒入300ml的常温水,之后将水杯放于冰箱的冷藏箱,即保鲜箱。之后将温度计放置在冷藏室中,3小时后回来观察实验现象。

3小时结束后,我打开冰箱发现冷藏箱中的水杯依旧呈现液态情况,之后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温度显示零上一度,与教材中说明的水必须在零度以下才能结冰相符。不过在水杯放置在常温状态下(室内温度24度)出现了大量的水珠,说明在常温状态下,冷水与热空气会出现一定的反应,出现水珠。

之后我再次取一水杯,并在水杯中同样注入300ml常温水,将水杯放于冷冻室,将可测零下温度的温度计同样放于冷冻室,3小时后回来观察实验结果。

3小时结束后,我打开冰箱发现冷冻室中的水杯确实变成了冰坨。并且本与水平持平的水位线,在结冰以后冰块明显高出水杯很高。之后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现实零下23度,与教材中说明的水必须在零度以下才能结冰完全相符。之后将水杯拿出放置在常温的室内,能够看到冰块冒出丝丝凉气,并在室温下开始逐渐融化。说明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水的形态的确会出现明显变化[3]。

(二)水的液态

为加快冰块的融化,我将冰块从水杯中取出,敲碎取一半放置在锅中,在锅中加入50毫升的液态水,浸泡冰块中部位置开始加热实验,并插入温度计。在加热过程中,我发现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开始迅速融化,并伴有大量气体蒸发,在大约十分钟左右冰块已经完全融入水中。另一半被敲碎的冰块在常温下并没有融化多少,仅在冰块下方出现了一滩融化的冰水。之后为加快这一半冰块的融化,我想到了使用吹风机的方式融化冰块。之后在冰块旁放置一温度计,在大约50分钟左右后,冰块完全融化。我在实验中发现,于电磁炉中融化的冰块水温达到了96摄氏度,电吹风吹出的热风只有60摄氏度。这说明冰块融化的速度与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温度越高,冰块融化越快,温度越低,冰块融化速度越慢。最后笔者称重电磁炉与电吹风融化的水,发现本应为150ml+150ml+50ml的液态水只有275ml,说明在冰块融化为液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水资源蒸发情况。

五、学习反思

本次实验完全由我自行完成,包括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测量。从实验结果中得知,水在经过高温加热后会出现气态变化,一部分的水会转化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在低温状态下,将会变成固态以冰块的形式展现给众人,体积变大,重量不变,说明密度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当冰块加热后,会同时出现气态与液态两种变化模式。一部分水资源进入空气中,一部分水资源则转化为液态。

在自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时间、空间、条件上的约束,因此我获得了更大的学习成就感与自豪感。既培养了我对自然学科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实践操作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我发现一个问题。即由于缺少同伴及教师的帮助,实验曾一度受到限制,虽然在后来经过自我的克服,总算是结束了实验,但实验的结果在数据上却与理论存在一丝差距。这一丝差距看似小,但是对于学科理论极为严谨的科学而言,这一丝差距也是不容小视的。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应加强与同伴之间的沟通,遇到一些不会的问题,应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既能够锻炼我们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可以保障实验流程的严谨,实验结果的真实。

参考文献:

[1]王红宇.例谈小学数学、科学课程的整合——从“温度”一课说起[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6(03):19-21.

[2]安琪.对“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的教学分析[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S1):132.

[3]梁瑞红,周晓清.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科学互动课堂——《测量水的温度》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5):51-53.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