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3-25王云生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学语言学科素养

王云生

摘 要:学科教师对学生开展课程教育时,所运用的课堂语言对整体授课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自身与班级学生实施交流的主要媒介。历史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学科教育的时候,需要重视教学语言运用的效果,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讲解。但依据现有学科教育情况看,历史教师存在教学语言运用不规范等问题,需对此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解决。为此,本文提出几点提升初中教育中历史课程教学语言运用水平的策略,希望对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学科;初中教育;教学语言;学科素养;有效性

教学语言对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效果有影响,教师在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需重视运用教学语言的效果,努力建设高层次的课程教育。历史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课程知识讲解的时候,需关注教学语言运用的效果,给学生带来高效的课程教育,努力提升班级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育中课堂语言内涵与重要性

(一)内涵。教学语言为历史教师对初中生讲解历史知识所运用的技能语言,与普通交流有着很大差异,其目标是向学生正确地传递课程知识与价值观念,让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知识,以此实现预定的授课目标。同时,教学语言也是对历史教师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一项体现,是课程教育关键的组成部分[1]。对初中生实施知识传时,历史教师需具有精准用词、逻辑性比较严密以及丰富的授课情况等多方能力综合一起的语言能力。

(二)重要性。教学语言的课程运用有着重要性,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论述。首先,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对初中生学科思维起到启发作用。历史教师能运用高水准的教学语言让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立足史料基础营造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获得更多的价值教育。其次,对初中生获取学科知识的有效性有着积极影响。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吸收知识效率有深刻作用,它可以将原本枯燥学科知识转化为具有趣味性、比较理解的课程知识,引导初中生对课程本质实施探索,增加学科教育的有效性。

二、历史课堂中运用教学语言存在的不足

(一)不具有规范性。历史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教学语言的运用存在多种不足,首先体现在不具有规范性该问题上。不同地域在讲话方式以及发音标准上有着差异,导致很多教师在历史知识讲解中出现语音不规范的授课问题,对最终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影响。如一些历史教师在开展“远古居民”知识讲解时,由于语言运用的不规范性出现“我国出现的最早(发音为zhui zhao)人(发音为yin)类是元谋人(发音为yin)。”又如一些历史教师因为鼻音与边音的混淆,出现南方(lan fang)或者是男子(lan zi)等发音问题。教师出现这样的发言则不能实现严谨的课程教育,不能让学生正确的掌握历史教师所要讲解的学科概念或者是知识。

(二)未能体现充足的科学性。要想提升初中生的学科素养,历史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对历史事件或者是概念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与掌握。如果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解上存在教学语言运用不合理的问题,不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正确的讲解,则会让初中生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制约最终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如蔡伦是对造纸术进行改进,而不是发明[2]。汉武帝最大的贡献在于对西汉的政治、文化上的统一,而并不是统一疆土。如果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或者是授课大意,就会出现历史知识讲解错误的现象,不能让学生对该历史知识进行正确的掌握。

三、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运用水平的策略

(一)对历史教师实施教学语言的培训。历史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课程知识讲解的时候,要想有效提升知识讲解的效果,则需提升教学语言的使用能力,让课程教育更加具有科学性。基于当前历史教师在对初中学生实施课程教育体现的教学语言应用问题,需开展多方面的解决。首先,需要对历史教师实施教学语言的培训,增加他们高效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中学可以邀请语言学家对历史教师开展教学语言应用的讲座,努力提升教师应用教学语言的能力,以此开展高效的历史课程教育。同时,历史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历史知识的趣味歌谣或者是故事等,自己事先进行标准的语言训练,将其合理运用至知识讲解中,强化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二)历史教师重视自身修养的强化。本文认为历史教师要想强化自身的修养,需对学科知识实施多样化的学习,逐渐提升对历史知识掌握以及课程运用的能力,促使学科教育更加体现科学性,实现高效历史课程的创建。第一,历史教师需增加对教学语言的学习[3]。教师应在平时对历史书籍进行学习,掌握以及巩固学科常识,可以更好地讲解历史学科知识。第二,历史教師要关注对史料的搜集与课程运用。史料是支撑历史学科教育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发展痕迹,有着很高的授课与研究价值。历史教师需重视对初中生开展史料搜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促使初中生的核心素养获得更高层面的发展。如教师在开展“明朝统治”相关教学的时候,可以将《明史》中的资料融入至课程教学中,让课程教育论从史出,实现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培养,提升学科教育的最终成效。

(三)历史教师要重视课程互动。如果历史教师能运用高水准的教学语言实施知识讲解,则可以让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性。要想强化对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历史教师也需要重视课程互动。因为实施课程互动能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应用平等的语言开展知识交流,重视对语言情感的突显。这样就会增加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提升知识传递的效果。

历史教师在对初中生实施学科教育的时候,基于新课改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该重视教学语言运用的效果,努力实现高效的课堂讲解。但是历史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实施课程教育的时候存在多项不足,需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促使历史教育取得更高层面的效果。所以,中学应该对历史教师实施教学语言的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应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同时,历史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课程知识讲解时也要重视自身修养的强化,重视课程互动,逐渐提升对历史知识掌握以及课程运用的能力,让学科教育更加体现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志良.激趣拓展启智升华——例谈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J/OL].华夏教师,2017(15):80-81[2018-01-22].

[2]张德成.对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17):243.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教学语言学科素养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