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下新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研究
2018-03-25王向阳
王 向 阳
(晋城市泽州县村镇规划设计室,山西 晋城 048000)
0 引言
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当前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政策。其中,乡村道路作为村镇路网的基础,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与农村的各项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农村道路缺乏系统性的规划,或者设计人员缺乏对农村道路特征的了解,较多设计人员只是完全搬抄城市的经验。因此,做好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对于提高农村人文环境意义重大。
1 农村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仍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在建设方面,农村道路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景观缺乏自己的特色,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缺乏,农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农村道路修建标准过低甚至缺乏依据[1,2]。
较好规划建设农村道路,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景观环境,提高村民出行的安全及舒适程度。综合当前农村道路建设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方面。
1.1 形式与功能协调性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在设计过程中会着重道路的交通效率及其与周边场地功能的协调性。然而,农村道路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农村的出行方式、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等问题,农村道路的规划设计也需要去贴合农村居民的实际生活状态,注重生态功能。然而,现状农村道路设计时多采用方格网的路网方式,这种完全硬化道路形式忽略了农村道路的生态效益,与村民的生活方式不相协调。此类道路最直接的问题是道路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脱节,既满足不了农村住户的生产需要,也忽略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关需求[3]。
1.2 交通配套存在缺失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也相对短缺。农村道路从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等各方面均缺乏必要的投入,甚至较多道路都没有经过正规设计直接建设[4]。
1.3 存在交通隐患
根据有关统计,在农村地区交通道路事故频发,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其一是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其二是农村道路设计标准偏低,道路的相关安全配套并不健全。
1.4 景观环境不良
农村地区普遍生态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稀少,因而农村道路也需要做好景观设计。然而在农村,尤其我国的西部地区,农村景观却较相对差。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及管理,导致农村环境在现代化发展中出现恶化;此外,一些设计人员对景观和绿化的概念区分不清,只是在道路两旁设计树景,配上一些灌木,以此作为道路景观,对景观的认识过于狭隘。
1.5 缺少标准规范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约束。但农村道路的设计标准则相对缺乏,这不利于农村道路规范化设计,农村道路设计成果难以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农村道路的相关设计关键点进行探究。
2 农村道路的划分及特征
农村道路有着自己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农村交通流量较城市降低很多,景观基础较好,道路与农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在农村道路规划过程中应当明确自己的特征,在确定道路设计准则之前,需要明确道路的类别。
通常而言,可以按两种方式划分道路类型:一是按照交通流特性,可以将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几种类型;二是可以按照道路的功能来分类,把道路划分为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综合型几种类型。
结合新农村道路设计的相关经验,以及考虑到农村实际交通流量较小的情况,把农村道路划分为如下三种。
2.1 通过型
该道路类型是指国道、省道等不和农村居住区域产生直接联系的道路。通过型道路较好的联系起城市和乡村,同时也是联系农村居民体系的重要交通网络。通过型的道路和建筑物等人文环境设施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但该类型道路与农村的物流、农贸以及交通设施等之间的联系较多。
2.2 生活型
该类型道路与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生活型道路具备必要的交通功能,同时兼作农村商业、庙会、乡村走动等功能,如农村的商业街道便属于生活型道路。
生活型道路的两旁通常是居住建筑或商业建筑,道路有较强的合围感,有完整的底界面、顶界面、侧界面。该道路的交通流量主要是本村居民通勤交通,道路有较大的人行流量。
2.3 生产型
该类型道路与农村居民的生产联系最为密切。生产型道路可以为农村居民的生产提供较大的便利。如田间道路主要功能是务农生产,乡村企业出于生产要求修建的道路等。
生产型道路空间类型有多种,通常会按照生产的类型进行建设,因而设计上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道路也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道路的交通流量主要也是按照生产设备、交通设施等要求进行设计。
同一条道路可能会按照不同的路段划分不同的属性,如道路不在村民聚集居住的地方则为通过型,但是进入聚集居住处后则可能两侧有商业等设施,该路段又属于生活型。
3 农村道路设计原则
农村道路设计需要注意如下方面:1)需要便于农村与外界的联系;2)组织好行人和行车交通的关系;3)注重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4)为农村居民提供交流的场所;5)注意结合市政管线等设施;6)做好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
4 农村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4.1 通过型
通过型道路设计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按照上位规划确定道路的性质;2)线路的选择需要综合地形情况,降低土方工程,避开地质不利地带,减少对农田的侵占;3)线路应当避开一些名胜古迹、古树等价值较高或有历史价值的文物;4)道路两旁仅有必要的交通设施,不应建设其他建筑物,其余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应按照规范要求确定退红线的距离;5)道路两侧需要进行绿化;6)道路两侧要有排水沟,排水沟标高高于周边农田,将收集的雨水引灌农田;7)道路绿化需要结合景观布局,选择当地常用的树木种植,综合乔木、灌木相结合,形成层次感,并注意季节性色彩的搭配;8)对道路的标志系统应当合理设计,确保道路标志清晰,交通安全得到保障。
对有行人通过的道路,还需要注意如下问题:1)需要按照人流量来确定人行道宽度;2)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隔离选择;3)路灯等辅助照明;4)公交站台的设置;5)人行横道处需要进行交通管制。
4.2 生活型
生活型道路规划合理对于村民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道路车速限制在20 km/h以内;2)路面宽度不宜过大;3)通过多重手法控制车速,包括纵断面速度控制、平面速度控制、行车道窄化速度控制、路面材料速度控制、vi系统设计等方法;4)公交站的设置;5)有商业行为时,需要考虑临时停车问题;6)非机动车行车问题;7)道路断面应当考虑市政管线的布置;8)应当综合商业等设施,设计居民的活动节点;9)绿化合理布置,保证绿化率,又不对商业形成遮挡;10)道路两侧建筑应当体现出层次感及本地的特点;11)街道应当体现出风貌,对街道的广告、交通导向标志等都需要统一协调,打造出当地特色的视觉感;12)应有较好的照明。
一些生活型道路两侧并没有商业,而是相对寂静的步行道路,这类道路在设计中有所不同。两侧居民各户的围墙来维护自己的隐私,但围墙又展现了乡村特色。这种生活型道路交通流量不大,道路宽度也较小,可设计为人车混行。
4.3 生产型
生产型道路和该村的居民日常的生产活动联系最为紧密,在设计中要结合生产实际,注意以下问题:1)线路的选取需要结合耕地的布局,不要有明显改变布局;2)线路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产需求;3)道路的断面不要过宽,也不要过窄;4)需要注意保护农村的生态绿色。
5 结语
新农村道路对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新农村道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农村道路建设加速推进,道路的合理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农村道路设计的相关经验,阐述了新农村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农村道路的分类及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 旭,陈艳艳.通州区新农村道路规划建设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09(14):71-74.
[2] 周玉成.湖南农村道路规划的探讨[J].公路工程,1982(1):152-158.
[3] 田亚光.农村道路规划设计浅谈[J].科技资讯,2015(14):115.
[4] 赵晓燕,薛 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201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