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马河忻州城区段生态治理可行性分析

2018-03-25赵中人马月林

山西水利 2018年6期
关键词:牧马忻州项目区

赵中人 马月林

(1.忻府区云中河水利管理处,山西 忻州 034000;2.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山西 忻州 034000)

1 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河道现状

牧马河为滹沱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太原市阳曲县与忻州市忻府区与静乐县交界的白马山南麓,流经太原市阳曲县和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在定襄县陈家营村西汇入滹沱河,流域面积1 498 km2,干流长118.3 km。地理位置西高东低,牧马河水携带河沙到忻定盆地沉淀成厚厚的沙滩。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雨雪水,年平均流量变幅较大,最大为2.89 m3/s,最小为0.085 m3/s,极值比为34∶1,多年平均流量为0.93 m3/s;河源来水主要为夏季洪水,清水流量很小;由于上游水土保持的加强和用水量增大,地表水、地下水补给下降,河道下游干涸严重,年断流时间最长达250 d,多年平均断流时间为94 d。

忻府区境内牧马河流域面积1 176 km2,干流长66.5 km,上游建有西岁兴水库,设计总库容2 903万m3,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96 km2、干流长36 km。

牧马河忻州城区段(西曲大坝至新东门大桥段)地处平川,河势稳定,河床宽浅,河道基本顺直,纵坡十分平缓,河底以卵石、砂砾石组成,河道相对粗糙,糙率在0.03~0.06之间,为优河砂“豆砂”的主要产地。

1.2 存在问题

牧马河忻州城区段地处忻定盆地南部,河道、河岸开阔,河沙质量好、储量多,交通便利,采沙成本低。河道治理投入不足,受利益驱动,河道内外非法采沙、抢占河道种植作物、人为设障等现象屡禁不止,河貌满目疮痍,导致河道行洪能力降低、防洪任务增大。

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河道行洪能力萎缩严重。牧马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由于河道的防洪设施少,防洪标准低,甚至很多地段处于无防护工程状态,该段河道遇到一般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

不合理采沙使河道千疮百孔,影响河貌。因河道及两岸优质“豆沙”丰富,偷采、滥采现象严重,经多方打击也收效甚微。

人为设障现象十分严重。主要是两岸居民点和厂矿较多,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弃土、弃渣及修建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益增多,加之多年来未实施河道的清淤疏浚,致使河道萎缩下切严重,行洪能力逐步降低,对沿河村庄及城镇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投入严重不足,问题日益严重。长期以来,牧马河治理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渠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多年未予治理,使河道问题日积月累,日益严重。

2 必要性分析

2.1 防洪安全是项目区人民实现小康的基本要求

项目区土地肥沃,农民种植粮食、蔬菜等作物的积极性高,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物资,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多家大型企业在该区建成投产,城区快速发展。由于投入不足,河道防洪体系不完善,区域内干旱、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经济损失严重,长期制约着项目区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区人民迫切希望解决这一影响生存发展的防洪问题。

2.2 河道生态治理是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应扩大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对建设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农村经济高效发展的出路是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种优势和品质优势。通过河道堤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发生标准洪水时,可保护农业增产增收,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也可把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3 河道生态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党中央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把包括中小河流治理在内的水利建设作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面实施“五个文明建设”。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好更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强化“三农”工作,迫切需要对牧马河进行生态治理。

3 可行性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牧马河忻州城区段的生态治理具有以下可行性。

3.1 牧马河忻府区段的河道治理工程即将完成

2011年7月,牧马河忻府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列入《山西省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规划报告》;2013年12月,山西省水利厅批复了工程初步设计;2015年6月,河道治理工程开工,2017年年底完工。治理工程西起牧马河豆罗滚水坝,东至新东门大桥,河道长度12.9 km,治理长度10.2 km。治理段分为城区段和乡村段,城区段即西曲大坝至新东门大桥段,其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725 m3/s,主要建设内容为加高加宽堤防、增设护坡、堤脚防护、过水路面、穿堤建筑物及河道主槽的疏浚等。

工程完成后,项目区内忻州城区、兰村工业园区及沿河两岸的11个村庄,20万人口及0.33万hm2耕地的防洪标准将得到提高,防洪安全将得到保障,取得一定的防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该段的生态治理创造了基本条件。

3.2 南云中河城区段生态治理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为了扩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打造魅力忻州,忻州市决定建设云中新区,并于2009年3月启动了南云中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对确保城区安全度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拉大城市框架具有重大意义。工程位于南云中河城区段,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上游400 m处,东至北同蒲铁路播明桥下游300 m处,全长6.51 km。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河道堤防、河道清淤及防渗处理、新建7座橡胶坝等,河道两侧为100~120 m的绿化景观带和滨河路。

南云中河整体景观突出了“生活、休闲、娱乐”的设计理念,依托周边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形成“山、水、林、路、城”的点线面有机整体。2014年4月,一期治理工程胜利竣工,云中河景区正式开园。景区自开园以来游人不断,之后,各项景点建设不断完善,多家游乐公司先后进驻,景区影响迅速扩大,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和外地游客参观的重要景区,成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成为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魅力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南云中河生态治理的成功案例,为牧马河忻州城区段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牧马河城区段也可参照其模式,进行两岸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综合治理,走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打造滨河景观绿化休憩带,还原城市河道水系的生态效应,开发水利风景区,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忻州城向南拓展创造条件。

3.3 从忻州城的发展情况看向南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忻府区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忻州市政府所在地。该区地处忻定盆地,素有“晋北锁钥”之称,是山西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和蔬菜产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较快;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项目区紧邻忻州城区,周边有1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乡镇,总人口20万人,有多家大型企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根据忻州城区的发展规划,市区将打造成50万人以上的中型城市,而目前市区人口仅20余万人,要实现规划目标,城市建设和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4 结论

综上所述,牧马河忻州城区段生态治理,可有效改善当地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确保城市防洪安全、推进城市建设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是一项民心工程、经济工程、环保工程、安全工程,迫切需要尽快实施,各方面条件也已许可实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力争尽快实施。

猜你喜欢

牧马忻州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牧马之歌
牧马青年阿木古郎
牧马河畔盛放的格桑花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巧算牧马场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