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标准化模式组建分析

2018-03-25

质量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危化品网格化标定

丁 锋

(合肥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高校涉及危化品类实验室是学校师生和员工集体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生产等研发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是全国危化品综合安全管理的一项重点版块,亟待逐步提升安全防护标准等级。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标准及其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组建是确保危化品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的基础保障,是贮藏危化品环境适应性与技术性安全保障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建立与健全高校涉危化品类实验室的综合稳定运行保障机制起到关键性作用。

为有效提高国内各大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专管人员对各批各类慎用品的责任化管理的标准化管控质量,确保涉及危化品使用的相关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各方、各位、各角的分类危化品的储存安全性、使用规范性及性状稳定性,保障实验人员的取用安全,结合标准化的有关思路及管理体系架构,针对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过程及人员组织架构的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组建标准化模式和网格化定位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

1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标准化管控的定义、种类和标定

1.1 定义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标准化管控的定义是基于危化品本身这一基础概念伴随物流、贮藏、使用、管理等空间方位的特定性而产生的。结合危化品安全管理具体工作的实践性和标准化理论及技术方法的验证性,将其定义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标准化管控是指在全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实验室既定的空间范围内,为最大标准程度化和最高安全级别化保障高等院校教学及科研实验所需用危化品从安全采购到安全物流、从安全装卸到妥善贮藏、从慎重使用到精细管理、从责任监督到标准整改等一系列流程化的各项环节获得最佳秩序,针对此类危化品安全管理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潜在隐患而设计的能够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规则、经验以及方法的标准化动态监管模式。

1.2 管控种类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分类可以根据GB 13690—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进行罗列(如表1),以便根据各类别的危害特点和化学特性进行合理管控。

表1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控种类汇总表

危险种类 种类细分 对应国家标准健康危险急性毒性 GB 20592皮肤腐蚀/刺激 GB 2059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GB 20594呼吸或皮肤过敏 GB 2059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GB 20596致癌性 GB 20597生殖毒性(影响性功能或生育能力、后代发育) GB 2059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GB 2059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GB 20601吸入危险 尚无国家标准环境危险 危害水生环境 GB 20602急性/慢性水生毒性(对水生生物的有害影响) 尚无国家标准

1.3 管理标定

做好危化品的标定工作,使之呈现注明有化学标准名称的标准化分类管理状态,目的是通过组建标准化特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级各类涉及危化品高校实验室内的全方位、全视角、全层面、全领域地防控,以规避危险化学品的随时、随地、随处的突袭性危害,达到统一、简化、协调、分类框定、优佳贮藏、安全使用、稳妥管理的效果。目前,每所涉及危化品高校(涵盖教学、科研、生产三大类功能)实验室的分类标定之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中已经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安全支撑、安全保障、安全规范、安全引领的重要功能。关于标定的标准规范,笔者认为应当以下列要素作为规范性示范和标志性确立的基准:

(1)危化品依据危险等级和危险系数的分级分类标定,应当参照具体品名品种的该类药品的质量规范予以精准标定。

(2)在专业实验室的实验特点和专有环境条件下,应当依据专项的实验教学或科研(生产)系统,结合实验系统的适用既定危化品的核心技术参数和关键技术标准予以合理标定。

(3)视使用危化品的实验人员的专业资质、技术等级、安全质量识别能力和危险防控意识的标准化程度,予以酌情标定。

(4)对于位于一所实验室内的多空间方位的多类使用危化品的特殊实验情形,需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教学和科研及生产专项负责人的整体思路、技术路线和实验系统规划进行“主使用危化品”和“次使用危化品”的网格划分,予以等级标定。

(5)截至2016年,我国已建设成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型化工园区200多个,全国有从事危化品生产、存储、运输的企业31亿万家。全部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500余种化工原料中,95%属于异地运输,每年通过道路运输的危化品超过3亿吨,占货运总量的30%[1]。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高校教学实验室内的危化品标定应当明确生产厂家、物流环节、贮藏要素、运输禁忌、使用环境的硬性技术指标等必须明确的标志性要素,以最大程度避免事故的发生,即便发生事故也可依赖“有源可溯、疏理细节”的全链条保障。需指出的是,在“运输禁忌”的要素中,应当清晰显示出“安全风险容量分析”的容量限量数值的简明标定。

(6)监督责任人员的定期巡查,是危化品标定工作中的重要组分和定期模式。巡查标准体系中需重点体现出对“危化品标定的定性”精准度的测评、“危化品标定的定量”精准度的测评两项关键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高校实验室内,除了危化品责任管理人员(采取两人或两人以上人员分时段、分阶段、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式掌控贮藏间或储物柜钥匙的双重或多重保险机制)、责任使用人员(采取有明确安全界限的区域标准化兼容网格化的操作模式)外,配备安全风险预评估人员和安全保障全程监督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危化品使用过程的标准化模式和网格化精准定位

为规范高校危化品的管理工作,需从采购规范性、使用安全性、存储合理性和处置时效性四个方面入手,把全过程概念应用到高校危化品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把握关键节点[2],排除可能的风险点。在使用危化品前,应建立起精准测算的网格化定位版块,可以高效管控危化品的各种风险,包括日常隐患排查与管理、风险作业评估与预警、应急管理与处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3]。这些版块构成了危化品风险管理体系。危化品风险管理建设需要树立科学的风险观念,制定科学的危化品风险管理方法与标准,建立相应的实验室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网格化风险管理机制,切实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人员、动态化、信息化、标准化、网格化地管控危化品,力挺本质安全。同时,应以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技厅〔2013〕1号)和《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7〕2号)等政策文件的全文要素和主旨精神为引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学校引领、学院主导、科室配合、协同保障”的全覆盖式标准网格化模式,可采取垂直管理、垂直监督、垂直跟进、垂直补救模式的标准化方阵,以网格化的阵列模式构筑标准化的安全防御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网格化的方阵组建格局中,不仅要精准确定横向指标要素,还需精准定位纵向建设要素;稳固存量基本要素,提质增量升级要素。具体的横向指标或纵向要素,不可千篇一律,需要各所高校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验室危化品安全布局总体状况来分类指导定义,但是必须保持全国各级各类危化品实验室使用全过程安全状态信息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如下几个方面,应着重予以标准化模式的网格化信息定位:

(1)着重定位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使用以及摆放是否精准、标准、规范的信息状态;

(2)着重定位危化品的综合标准化、网格化以及精准分型分类管理是否严格依据技术标准的信息状态;

(3)着重定位危化品的领用过程的标准、回收台账的过程标准是否健全的信息状态;

(4)着重定位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精细划分及精准分工的落实层次的信息状态;

(5)着重定位实验室主消防设施和配套设施(可应对危化品使用过程突发事故的轻重度予以酌情酌量使用)的标准化布控程度的信息状态;

(6)着重定位危险化学品使用专职人员受培训程度的信息状态;

(7)着重定位常用危化品的类别、名称以及危化品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信息状态[4];

(8)着重定位有关危化品贮藏的“合适位置”“标准环境温湿度”“危险临界点(易燃易爆以及易发生各类不良或危险化学反应的相关技术指标分界点)”“物流禁忌”“使用禁忌”等需精准网格化定位的关键要素的计算机信息录入登记状态。

危化品使用过程的标准化模式和网格化精准定位,需要全国各所高校涉危化品实验室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加密管理级的后台管理层面互联互通[5],以实现全国范围的统一安全监督管理和网格化分段负责监督。

3 危化品专管人员组织架构的标准化模式和网格化精准定位

危化品使用的第一要素是实验室人员。需切实增强危化品安全管理专职人员(以下简称“专管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其危险防控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善后处理能力。同时,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原则,细化网格化管理、持续防控危险点,确保达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的效果。

高等学校实验室中的分级分类(应当按照安全管控级别予以严密划分)是“全责管理危化品安全”和“全程保障涉危化品类相关实验”以及“全职监督危化品维安状态”的一支赋有特殊且艰巨任务的标准化团队,责任重大。

从根本上改进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管理的质量标准化程度,竭力消除安全事故,不仅要在管理和制度上进行严格约束[6],而且应在专管人员的组织架构上组建标准化的格局。涉及危化类实验室本身也是高校实验室大群体的一部分,而实验室是大学校园里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的唯一场地。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实验技术员、培养对象学生就构成了围绕实验室工作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7]。专管人员即实验室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实验技术员,只有组建组织架构标准合理的网格化精准定位模式,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成效。结合当前国内各级各类涉危化品高校实验室的实际状态及共性特征,笔者设计了具体的网格化定位模式,仅供参考。

(1)针对专管人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管理及互相监督体系,应用标准化原理中的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基本原则,配备具备标准化理论知识和标准化实践技能的安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技术负责人,三管齐下并肩保障危化品采购、物流、仓储、使用的全过程安全。

(2)目前危化品处置标准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标准,但标准宣贯不足造成专管人员标准化意识较为薄弱。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依据危化品种类的不同,严格甄别区分贮藏条件、理化特性以及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层次的高低,进而标准化划分安全管控版块、网格化界定责任区间。同时,适时开展标准宣贯活动,促使相关专管人员熟练运用标准化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术,以保证危化品的安全合理管控。

(3)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实验技术支持是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保证[8]。国家对高校的危化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高校自身对危化品的管理也逐渐规范。其中,专管人员是高校加强危化品管理的第一要素,必须建立起标准网格化的分片管理模式,责任到人、包干到组(涉危化品实验的相关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学科组),逐步在全国高校涉危化品类实验室范围内确立起以相关责任组为基本单元的联防承包责任制。这样的安全防控组织架构呈现出全国联防、联控、联动形式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大包干体制,会使危化品安全责任事故防控工作格局显得责任清晰、任务明确,达到全国统一标准。

(4)多维度、深层次、广范围地对专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细则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培训内容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等等。

专管人员应当以一种固化的标准化思维及行动模式定位于实验室随时可能会引发危险事故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实现对危化品台帐管理的“一对一”型管物管帐人员的精准定位;所有人员的管理实现机动化、标准化,随调随用。

(5)危化品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精准参照“双人双管、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人双锁”的“五双”制度来进行网格定位。

(6)在危化品使用过程中,应当通过精准分析来有效掌握重大危险点和危险源,适时制定相应的以网格单元为区间的局部控制标准。同时,精准把控安全漏洞的“疏”与“堵”[9]的概念,精准厘清专管人员的组织架构,全过程地夯实人员模式的定位,精准调配“预警分析人员”和“风险防控人员”,牢固封堵安全漏洞。

4 结语

为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坚持“安全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理念,采取深度化研究、标准化管理的方法,形成一种“标准化模式组建”的网格工程模式进行管控,常用常新,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规避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所有风险点。

猜你喜欢

危化品网格化标定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使用朗仁H6 Pro标定北汽绅宝转向角传感器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2
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2
基于匀速率26位置法的iIMU-FSAS光纤陀螺仪标定
基于MATLAB 的CT 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