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3-25蒋海伟毛炜翔

质量探索 2018年6期
关键词:流通标准化环节

蒋海伟,毛炜翔

(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南昌 330029)

农产品流通,是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通过买卖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端到消费端转移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农产品收购、包装、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1]。农产品流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营养与质量,而大部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和运输时间的要求较高,特别是海鲜和奶制品等需要配置低温冷链运输。我国农产品流通量巨大,据统计,常温流通中果蔬约损失20%-30%、蛋15%、粮油15%等,加上营养品质降级和农产品加工损失,每年因流通环节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2]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意义重大,有利于规范农产品的流通,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农产品流通体系包含农产品的购销途径、品种流向、实体运动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中的物质资源、控制方式、增值活动和合作关系等。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是指在农产品流通及相关领域内,以获得农产品流通最佳模式为目的,经共同协商、统一制定相关管理标准、流通环节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从而形成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

构建统一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是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有效抓手。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关于农产品方面的国标、行标、地标、企标来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需求,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于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的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需尽快建立完善与实施。统一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流通环节过程中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品质方面的问题,大大提升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有利于保障我国各级政府的菜篮子工程。目前,关于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方面的研究不多,局限于标准与体系现状方面研究,对于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较少。如张敏[3]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汇总了流通环节、农产品类别和标准类别三方面的标准情况,但并未对标准体系进行构建。有鉴于此,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历经初级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以及巩固阶段共4个阶段。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搭建了以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为主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形成了以养种植企业、农户、经销商、批发商等为主的农产品流通参与者。目前,形成了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农户+经销商”“农户+养种植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经销商+养种植企业”等。

近年来,农产品流通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成为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我国标准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制定和修订了大量相关农产品流通标准,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形成了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雏形,为加速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标准体系建设的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没有系统性的标准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一直都没得到足够的重视,“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相关的流通规范与标准。标准化体系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功能不全,系统性不强。第二,标准结构矛盾突出。目前的标准结构以农产品种植养殖规范和质量安全标准为主,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农产品流通管理与安全消费保障等方面标准缺乏,较难满足当前农产品流通规范要求,难以支撑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第三,流通风险难以把控。农产品流通涉及面广、杂、繁,流通环节不确定性强,养种植户的个人行为、农产品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的选择、新流通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产品,再加上农产品产业链季节性变化大、稳定性弱,整体而言,流通风险较大,难以把控。

2 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大量农产品因流通渠道不畅而价格低廉,农民增产难以增收。当前,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4]。可见,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及流通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迫在眉睫。同时,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受到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1〕59)文件中提出,“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平稳产销运行、保障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5]。因此,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构建兼具市场和政府双重需求,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居民生活消费农产品主要以鲜货鲜销模式为主,要在分散的产销之间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空上的要求,农产品流通面临着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挑战。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农产品涉及面广,农产品流通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农产品产量丰硕,水果25241.9万吨,粮食66160.7万吨,肉类8654.4万吨,水产品6445.3万吨,油料3475.2万吨。①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网址为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农产品流通量大而广,因此需要对空间地域范围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进一步梳理与协调流通环节,加速构建与完善流通标准体系。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人民对农产品购买的便捷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品质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市场管理、流通效率、标准化程度都不能满足农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和品质的要求。现有的流通标准体系不够全面,局限于贮藏、运输、分级等流通环节,缺乏品牌建设、流通管理、信息化、可追溯等方面的重要标准,不能满足当前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无法保障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有效运行及质量安全,不能适应新的农产品交易方式。因此,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构建,对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流通链条,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流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目的、基本原理和框架设计

3.1 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目的

构建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国情,布局科学、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对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的要求,规范市场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与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3.2 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基本原理

1974年,我国标准化工作者首次提出“选优、统一、简化是标准化的基本方法”。李春田先生在《标准化概论》中提出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四项标准化系统管理的原理[6],指出标准体系框架的设计应符合标准化基本原理。在近些年来国内食品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中,食品标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生产全程控制、风险分析、层次分明、持续改进等基本原则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国内外相关协会和组织的一致认可。综上所述,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以商品流通理论、物流理论和全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效应原理、过程控制原理、协调与优化原理及有序与层次分明原理作为基本原理。

3.3 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基于上述目的和原理,以质量安全为核心,设计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框架。本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综合标准、流通环节过程控制标准、流通设施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流通市场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6个子体系组成,具体详见图1。

图1 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按照流通体系的要素,可分为流通环节过程控制标准、流通设施标准、流通市场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其中,流程环节过程控制标准包括流通加工类标准、运输配送类标准、装卸搬运类标准、仓储类标准和包装类标准。

从质量安全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分为检验方法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流通作业操作规范和卫生安全标准。其中,流通作业操作规范可从以下农产品类别进行划分,例如,畜禽蛋农产品(包括鲜活、冷冻畜禽产品和蛋制品),水产品(包括海水和淡水水产品,鲜活和冷冻水产品),果蔬农产品(包括水果和蔬菜农产品),粮油类产品(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食用油等),其他动物性产品(包括蛇、鸟、狗等)。

从标准层次来看,可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反映各标准间的内在联系。基础标准为第一层,是指一个或多个特定领域普遍适用于规范标准对象的一些属性,主要包括术语、符号、标签标识、市场准入标准和信用管理标准等。第二层次为通用标准,是指一定范围和领域内通用的标准,主要包括流通环节过程控制标准、流通设施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流通市场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标准。第三层次为专用标准,是针对特定的标准化对象或某一类标准化对象来制定的个性化标准。比如,针对畜禽蛋、果蔬、粮油等不同农产品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商超、便利店、购物网站等不同流通载体上制定的流通市场管理标准。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多方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流通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农产品流通现实需求,提出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的目的、原理,并设计出一套层次明晰、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框架,以期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流通标准化环节
标准化简述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商贸流通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