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倾听解开忧郁情结
2018-03-25王祖远
◎文/王祖远
邻居张大姐是个热心肠,今年72岁了,平时爱串个门,拉拉家常。最近一段时间,张大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很少出门了,听她女儿讲,张大姐患上老年忧郁症。
老年忧郁症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两种情况:在老年期阶段首次发病的忧郁症;在青壮年期就患过忧郁症,到老年期又再次复发。不管是属于哪一种,老年忧郁症都有着许多老年期的特点。
生理退化导致忧郁 生理老化之后,体力就会大不如前,视力、听力、记忆力减退;肌肉关节退化产生行动不便与疼痛;心血管老化、高血压产生的身体不适;身体疾病带来的焦虑、低血钠电解质不平衡等等,都会引起心理疾病。
难以适应角色改变 就心理层面而言,老年人没有安全感,与面对生活事件的变迁有很大关系。退休后收入减少,朋友变少,家庭及社会角色改变,让老人缺乏安全感,引起恐慌或焦虑,患上忧郁症。
生活空间被压缩 从社会层面来看,由于社会变迁,都市化使生活空间缩小,科技及资讯产品带来的学习困难,家庭支持系统减弱产,从而产生“寄人篱下”之感,也是老人产生忧郁的原因。
透过心理辅导、改变生活习惯、亲友关切等方式,老年忧郁症是可以治疗的。轻度的老年忧郁症状不明显,但常常被认为是老化的自然现象而忽略,等到病况严重才接受治疗,往往需要花更大的心力。所以,当老年人出现容易受挫、脾气暴躁、睡眠品质不佳等情况,或常常把病痛挂在嘴边,就医却始终检查不出疾病时,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老年忧郁症。一般来说,患者无法具体描述身体不适的情况,大多感觉是胸闷、肌肉酸痛、耳鸣、双脚无力等,就需要经过精神科医师诊断及专门设计的量表,综合评估后做出认定,并根据病况给予适合的治疗。
子女的关心帮助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首先,及时发现患者生活情况异常,如食欲突然变差、不断重提往事、看待事物多愁善感等,就需要多加留意并主动寻求医师协助。其次,通过倾听了解患者面对难题,帮助降低患者不安全感。另外,除了平时让患者保持身心开朗外,子女也可以透过心理建设的方式,让长辈接受身体退化的事实,鼓励患者走出户外,多与人群接触,若身体许可,多参加社团,建立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感受三五成群相互关怀的生活乐趣。患者若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加新的生活环境的刺激,有助于走出心中的阴影,健康乐活自然会伴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