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音乐院校附中文学社团现状与发展策略的反思

2018-03-24钱艳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学社话剧古诗文

钱艳

内容摘要:文学社团是语文学习中最好的综合性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范畴的音乐学院附中,其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状况,决定了文学社团活动对于这类学校的语文学习,更具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更具独特性、挑战性。本文是笔者在反思理论指导下,立足本人工作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从长期担任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的实际角色出发,与语文组同仁一起,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总结实践操作的经验,为文学社团活动的研究提供思路,为语文教学改革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文学社团 反思

一.对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反思

音乐学院附中的课程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部分组成,文化课自然是基础,其中的语文课更是文化课程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前提,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给予其全面的、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之重担。

但实际上,音乐学院附中的语文课程仍沿袭普中模式,忽视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许多学生即使专业上尚有一技之长,但综合素质不高,语文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后劲。这一现状显然不符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反思传统课堂和音乐学院附中较为单一封闭的语文学习环境,文学社团能够以其活动、开放、系统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促进知识综合化,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造力。因此,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发挥文学社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学生自主性方面的优势,对真正落实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必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音乐学院附中文化课的时间安排相对普校要“宽松”,课余时间相对多些,校园文化生活较普校更为丰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他们同样精力旺盛,相当一批学生还有不俗的舞台表演经验。这些音乐学院附中学生“春光关不住”的语文学习特征,都是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的“利好”因素。

同时,附中学生多学声乐、器乐等表演专业,表现欲强。音乐表演与文学息息相关,需要深层次的理解感悟力和完美的情感表达能力。正值青春的附中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关注自我,希望能展现个人价值。

无论在活动形式上,还是在活动过程中,他们都希望能够充分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高年级学生还特别希望对“学弟学妹”起到“师哥师姐”的“领导”作用,而这些在普通中学、传统语文课堂上获取不了的,文学社团活动却具有独到优势。因此,音乐院校附中开展文学社团活动,不仅可能,而且十分必要与紧迫。

二.对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开展的若干文学社团活动的反思

(一)话剧节活动

话剧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与音乐学院附中学生的“艺术细胞”极易产生共鸣,所以海潮文学社主办话剧节活动所激发的学生参与热情与智慧,往往产生出人意料的惊喜。

1.话剧节的剧目类型

大致有三种:一是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二是模仿当下演出成型的;三是经典话剧的选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上较粗糙,但内容贴近校园生活,形式活泼多样,学生观众感到亲切,情感共鸣强烈。时下成型的话剧,更具时代感,再经过融入附中特色的艺术和舞台处理,也能获得不错的演出效果。唯独经典话剧剧目(节选)的演出效果不够理想。除了因为经典剧目对演员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演员短时间内很难表演到位,经典作品的剧情内容相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时空跨度造成理解隔阂,特别是对事先没有进入情境(尤其当所选片段是经典剧目偏后的情节、场次时)的学生观众而言,很难与演员的表演“同步”。如高二学生在《雷雨》第四幕的选段表演,学生演员大胆激情的表演感动了在场的老师,却没有引起学生观众的共鸣,反而引起部分学生笑场。

2.话剧节的排演模式

(1)理论指导(“预热”阶段)。利用语文课戏剧单元进行专题指导,包括主题提炼、素材选取、剧本构思、表演技巧等方面。组织观看话剧录像或剧场话剧,提高学生话剧审美能力。

(2)剧本改编与创作。学生通过自己对身边与社会生活的观察思考,改编或创作剧本,遴选后请语文老师和行家打磨修改。

(3)编排演出。根据剧本,在班内挑选演员导演,做好各项分工,老师指点,学生自导自演,然后在“校园话剧节”上分年级各班依次做全校展演。文学社“话剧节组委会”设计多个奖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评比,最后各年级名列前茅者参加全校汇演评比,由此选拔出最佳剧目参加区、市组织的的校园话剧节展演和比赛。

(4)评论交流。话剧节以文学社为组织主体,文学社社员为各班主创演出骨干。借“校园话剧节”提高全体社员参与话剧创作和表演的水平,使其从感性认识再上一个台阶。每场演出结束,老师、文学社社长及时跟进,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组织全体社员以“评论会”或“话剧沙龙”的形式,总结当天参演班级话剧演出以及创作的得与失,为下一次的创作和演出再上层楼而集思广益。

语文总体水平难与普中比肩的附中文学社学生,在话剧节的这一实践环节中,以令人惊异的文字表达,展现出细腻生动的笔触,绽放出火一般的热情,发掘出独到新颖的见解,可说是话剧节活动给文学社团带来的更大收獲。篇幅所限此不赘举。

附中学生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的话剧知识是有限的,专业课、文化课的双重压力,他们很少关注话剧这方天地,但是艺术的相通使他们一旦走进海潮文学社的话剧节,接触到充满张力的话剧世界,便无一不被话剧艺术的诱人魅力所吸引。话剧犹如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与学生各自的艺术专业有机融合。文学社团的话剧节活动就这样高效的实现了语文教学与艺术修养的双赢。

(二)古诗文诵读活动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礼记·乐记》),中国诗歌与音乐同源同质,相和而生、相伴而随。因此音乐学院附中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附中课堂教学中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附中古诗文诵读活动首先立足语文课堂。附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具有很强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在以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和理论作曲专业划分的不同班级中,古诗文诵读便各具特色、各展所长:

器乐班,一半学生依据诗词语言营造的意境和对音乐的个性解读,为所学诗词选配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并进行演奏,另一半同学预习朗诵。两两结对,朗诵加伴奏,相互PK;

声乐班常采用安排学生依据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音乐的个性解读,在多个版本中选择最能表现诗词情感的歌曲,并在课堂上演唱的方式来展开;

作曲班的诵读,则鼓励学生仿写填词,并根据诗歌意境、情感加以谱曲。这种将专业特长和语文学习有机结合的“二度”创作使他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因“业”而异的课堂诵读方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了奇效。

2.文学社团“晓窗朗吟”读书堂的吟诵活动

附中语文课堂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已然精彩纷呈,而附中另一朵文学艺术相伴相生的文学社团——“晓窗朗吟”读书堂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又将其延伸到课外,完全打破班级专业界限,器乐、声乐、作曲三股力量汇聚一堂,“孵化”出更具特色的成果。

“晓窗朗吟”读书堂除了指导学生的格律诗创作实践之外,还在传承“非遗”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之一的古诗文吟诵这一领域,作出斐然成绩。

“读书堂”通过持之以恒的早起晨读过程,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以眼、耳、口、心并用的学习习惯培养专心致志的品质,以诵唸儒家文化经典培养心正意诚的君子之德,以吟诵汉诗文名篇接受古代文人审美趣味的熏陶,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音乐做出积极的努力。

读书堂活动贯穿我校一学期18个教学周,吟诵活动至少达到十二三次,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其余时间均是每周三早上7:00—7:40一节课,寒暑易节从不间断。

读书堂参考材料使用陈少松先生的《古诗词文吟诵》,以及我校戏曲课特聘教师张卫东老师的《国子监官韵诵唸》系列丛书。读书堂经常邀请张卫东老师亲自授课。读书堂成员由刚开始时绝大多数都不懂、不会,到后来凭着对吟诵的热情和得天独厚的音乐功底,很快能够模仿腔调“吟唱”中的“唱”。一段时间之后,再加强“吟唱”中“吟”的学习和传统吟诵中的学理知识,加以规范。后期再加入昆曲的学习,加入动作和表演,增加古典艺术的舞台美感。点滴积累,循序渐进,读书堂成员的心灵得到浸润,专业底蕴也得到很大提高。

读书堂活动的激励措施也独具一格。每逢期中、期末,每位学员须上交一份自己吟诵的小视频。期末选优,则是以每个人通过抽签,吟诵三首作品,或自己或同学演奏乐器“伴奏”,当众表演。每学期学习十几首吟诵曲。优秀学员可参加汇报演出和庆典活动。去年5月27日读书堂举办的吟诵成果汇报演出充分绽放了吟诵的声韵之美,

“晓窗朗吟”读书堂的吟诗诵念已成为我校开学典礼的常规特定内容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17年)的开学典礼上,读书堂的同学们为全校师生精彩展示了“国子监官韵诵念”《大学》经一章,彰显了附中音乐学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感悟。

附中文学社团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成绩,成为国子监将传承“国子监官韵诵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交给我校,授予我校为“国子监官韵诵念传承基地”的理由。

(三)创办杂志性社刊《海潮之声》

附中“海潮文学社”去年下半年又跨出了一大步——创办自己的社刊《海潮之声》。这本文学刊物成为附中学生展示艺术天分与语文才华相结合的又一个平台。

《海潮之声》创办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尊重与发挥。编辑部组成运作、工作微信平台的主持、刊物命名、四封(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及内页的美术设计、栏目设置与命名(包括名称含义阐释)、征稿海报设计、稿件征集(包括面向全校同学、老师、领导、家长、毕业生)、采访写作、担任栏目责编、诸多文案的撰写……无一不是一群从初一到高二的文学社成员参与完成的。

中学文学社团办杂志,从零起步,但坚持至今,《海潮之声》已达到56个彩印页面(内附4个摄影夹页),三十余篇(首)诗文的规模。无论文章质量、美术设计水平、打破常规的内容安排、甚至这期间以《海潮之声》名义举办的全校摄影比赛……整个过程、方方面面,无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包括一批文学修养、写作功底、创新潜质和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涌现与锻炼成长。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文学社团的活动当然不止以上所列三种,但都围绕校园文学社团为附中文学特长生的发掘、培养这一主题而展开。

三.音乐院校附中文学社团的发展策略

(一)文学社团活动处境艰难

反思目前音乐学院附中文学社团的活动环境,无论大小,都不理想。总体来说,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理念上对音乐学院附中语文课程的定位尚且模糊,更缺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迫切的认识,依然重专业而轻文化课。其社团活动虽获认可,但实际运作困难良多,造成文学社团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摸索欠缺。存在社团活动开发水平不高,实操缺乏系统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缺乏时间空间保证,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归零”,评价激励机制匮乏,系统计划空白等諸多问题。

(二)音乐院校附中文学社团的发展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与专业课程的结合

附中的文学社团活动必须进一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更加注重跨领域学习,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引擎,追求文学社团活动与学生专业课程、专业实践、意识、情感、意志、态度……融洽结合的目标。附中文学社团的话剧节、古诗文诵读、创办社刊杂志等一系列“多元嫁接”的尝试,已经为使学生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促进,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共同提高的理念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实例。

2.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创新作用

语文教师作为社团的实际发起、组织和指导者,作用不容小觑。凡能长期坚持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文学社团,离不开高度奉献精神的辅导教师。但附中现行的教學模式,繁重而“压力山大”的教学任务,各种行政事务,往往使他们有心无力,将文学社团活动做长做深做细便难以为继。因此给附中数量一向匮乏的语文教师减负减压,提供他们必要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支持,以便充分发挥、释放其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积极性与能力,便尤为必要。

3.文学社团活动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支持态度与力度是校园文学社团能否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在课程管理上,就会对文学社团活动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实施方案,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来引导文学社团活动的认真施行。事实证明,凡是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达到“优质长效”状态的,莫不与学校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帮助相关。

4.始终、处处密切联系必修课程,切实注重能力培养

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持久深入开展之本,务须放在始终、处处密切联系必修课程及学生能力培养上。只有把语文学科的必修、选修、活动课三者融为一个优势互补的整体,语文学习方能“得法于课内,得力于课外”。文学社团活动体现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这一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拓展延伸,

附中文学社团各项活动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一句台词的处理,一句吟哦的配乐,一篇来稿的点评,都是与同学切磋、翻找书本、请教老师、通力合作而来……这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知识的学习模式,树立主体意识,成为活动主体的成长体验,是文学社团活动重要性的又一明证。

文学社辅导教师须更新理念,摒弃“教师为本”的权威意识,只担任指导者、辅助者,尊重学生理解,引导他们在自己“做主”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增强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这些都对其独立人格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附中文学社团的能力培养,还由于其各项活动打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语文学习延伸到课余的每个角落,校园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通过社团交流、网络互动、媒体合作等方式而充分分享彼此的阅读、写作。这一体现语文学科文学性特质的结果很好的提高了附中语文教学的短板,为提高附中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独到贡献。

笔者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文学社指导教师,与文学社共同成长已达五年。目睹一批批文学社社员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作为文学社的创建者,看到文学社不仅给他们提供了自由想象、尽情绽放美丽青春的舞台,而且能为他们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起到积极作用,感到无比欣慰。

笔者期盼,对本校文学社团现状与发展策略的反思,能够得到全国各地同级同类学校的语文教师更深入交流与批评切磋,为音乐学院附中的文学社团在促进教师文学素养的提高与专业成长,培养具有文学修养、写作功底、创新潜质和全面发展的优秀艺术人才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文学社话剧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文学社怎么了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再见啦,秋天!
紫石花文学社简介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