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称性”解决高中物理力学问题
2018-03-24刘利平
刘利平
摘要:力学是高中物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学好物理力学知识,并有效地解决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力学难题,学生需要准确运用对称性。
关键词:对称性 高中物理 力学
物理学存在许多守恒定律,如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定律,这是因为物理规律具有多种对称性的特点。要想高效准确地解决高中物理力学难题,学生就需要合理地运用对称性知识。如在解答物理质量分布不均匀、抛物体运动、特殊类碰撞等问题时,学生均需要借助对称性知识的运用。
一、物理质量分布不均匀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不对称问题上,学生依然可以利用对称性知识解答。对于那些拥有对称性特征的物体来说,其自身的平衡能力很强,符合受外力或力矩对称的作用表现。因此,求解物体重心位置时,面对质量分布且形状均为重心对称的物体时,可知重心位置位于其几何中心,此类求解较为简单。但面对一些质量均匀分布,几何形状不对称的物体计算中心位置时,我们可以采取“割补结合”的方式,将之转化为对称问题来解决。如一根形状为圆台形的木杆,质量分布均匀,如图1所示。AB为中轴线,CD为与中轴线互相垂直且经过木杆重心的直线,若顺CD将木杆锯开,并对比两部分重力大小,可通过对称性分析此試题,详细分析过程,如图2所示。
G1、G2分别为ECDF与CPQD的重心位置,分别作出与其有关的辅助线MN、CR、DS,使图形CMND和CRSD在直线CD上互相对称,这样就可以得出两者重力是同等大小。
接下来,比较剩余部分,G3为阴影图形EMNF的重心位置,在图形CMND外,将阴影部分CPR与DSQ组合,获得重心位置G4,可得OG3>OG4。因此,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可知:G3×OG3 = G4×OG4,可知G4>G3,得知G2>G1。由此可见,怎样确定被锯开后两部分的重心位置,即为怎样确定重力大小的本质,因为直接确定两个圆台重心位置的比较困难,所以重新构造该图形的对称性,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二、抛体运动问题的解决
物体质量不均匀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对称性,抛体运动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运用对称性。抛体运动主要分为平抛和斜抛两种运动,经过对比发现,前者更简单,后者则稍显复杂。为检测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斜抛相关运动作为主要问题,用对称性思维分析此类问题,斜抛运动可拆分为两个直线对称的平抛运动,呈竖直状态于最高点,然后运用力学运动规律,便可解题。如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F,电量与质量分别为+q与m,粒子重力不计,抛出点为A,初速度为V0,斜向上运动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夹角,如图3所示。粒子在高度为h的情况下,如何求得O1与O2之间的运动时间?
分析:利用对称性来分析,斜抛运动可拆分为两个直线对称的平抛运动,利用力学运动规律,便可求得结果。即H假设成最大高度,最高点为O,a=,H-h=at2,t==。所以,在离极板高度为h的O1与O2之间的运动时间为:t=。
三、结语
物体的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都存在对称性,这些特点可以简化一 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对称性,通过科学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运用对称性的思维方式,提高解题能力。此外,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对称性,形成对称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高中物理力学难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