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竞争力分析—以江西为例

2018-03-24胡溪刘鹏黄婧

财税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竞争力发展

胡溪 刘鹏 黄婧

摘 要 本课题论文主要研究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内外红色旅游资源的背景研究,了解其特点和研究意义,并以江西为例,深入研究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的优劣势,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意见,有利于中国更好的把握经济现状,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发展;竞争力

一、国内外背景研究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从研究重点来看,国内红色旅游的研究往往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很少有人在理论上对红色旅游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导致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基础理论相对进展缓慢,研究方法滞后。从研究时间来看,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2006-2016年,此期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增长迅速。从研究内容来看,红色旅游的研究多为个案研究或者具有很强的宣传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共同存在的问题缺乏重视。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对国内红色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和概念性,属于定性研究,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面涉及较少,缺乏定量研究。

而国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较早,理论也较成熟,对于资产阶级革命旅游的研究,西方国家的研究相对较完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文化遗产开发对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遗产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等等。但是国外没有“红色旅游”的这一说法。

二、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江西省内共有八十一个县市被确认为老革命根据地,在这些县市中更有一些景点被认定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为红色资源大省,江西境内有2344个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物,9处46个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8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独特性

诸如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红色故都—瑞金、秋收起义策源地—萍乡等极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更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垄断性、唯一性。再加上高品位的南昌滕王阁名楼文化、白鹿洞书院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等传统文化的沉淀,相得益彰,形成了江西鲜明的特色和形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向游客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教育。

3.政治相关性

红色革命遗址地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精神,更是一种文化。江西省政府机关己经逐渐意识到,发展红色文化能极大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是一重大机遇。为了红色旅游之花在江西这块土地开得更加绚丽,江西省委政府竭尽全力优化红色旅游的发展环境,这主要体现在优惠政策的制定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为红色旅游业大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江西省红色旅游的发展。目前省委政府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优惠,着力优化红色旅游的发展环境,并制定了详细的未来发展方向,红色旅游发展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三、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绚丽,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把旅游产品推向全国以至全世界,最终服务于本省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和动力。但是在我们追求这一目标的路程中,許多问题凸现出来。

一是总体规划不科学。各景区处于自我规划、自我推广、自我宣传的状态;没能把全国红色旅游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区的发展偏离于全国和全省的整体发展之外。二是景区特色不鲜明,许多景点存在复制现象,造成地方特色不鲜明,红色旅游产品粗糙,缺乏吸引力。三是宣传力度不够。江西省红色资源广布数量众多,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井冈山、南昌、瑞金、庐山,和其他的革命遗址遗迹的影响力只能辐射在当地,没能形成规划而走上市场,且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加之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知名度较高的寥寥无几,许多红色旅游景区不能被推广出去。

为了能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科学规划,制定计划,专门研究和分析社会需求、资源基础、配套条件、项目性质、优势特色,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开发建设规划,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开发建设。此外,还需要加强省内外区域合作。湖南、广东、湖北、福建、浙江等与江西临近的省份红色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红色旅游业的开发也较早,这为江西省实现省外合作提供了条件。“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江西省的主题形象,在对具体实施开发时,要以这为大方向。在政府主导,各行各业积极参与下,采用多种营销手段,营销红色旅游地的形象,让江西省的红色旅游地的形象深入全国人民的人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6-2020年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16.

[2]张群,刘建平.红色旅游的特色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 49-51.

[3]刘晨晔,陈东晓.论红色旅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1(3): 54-55.

[4]张娟.红色旅游经济现象的深层次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0-33.

[5]刘春玲,宋保平.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J].河北学刊,2006,(4): 214-216.

[6]张俊才,黄显萍,徐婷停.红色旅游潮涌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05,(2): 10-17.

[7]赵洪君.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西南金融,2007,(3): 42-43.

[8]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2006,(2):112-114.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竞争力发展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