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胃溃疡(脾胃阳虚型)的临床观察
2018-03-24任涛
任 涛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饮食、休息的不规律,胃溃疡的病发率也逐年增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间的90例脾胃阳虚型患者的大建中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进行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胃溃疡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90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的对象,这90例患者均为脾胃阳虚型胃溃疡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这9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研究组,另外45例为对照组;在研究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为(43.64±5.37)岁,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36±2.1)年;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23~70岁,平均年龄为(44.53±6.34)岁,病程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63±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西医中胃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中医辨证符合中医脾胃阳虚型胃溃疡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脑、肝、肺等靶器官疾病的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有血液类疾病的患者。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第二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当中国家卫生部发行的“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患者长期反复的发生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上腹部疼痛,这种疼痛在服用一定的碱性药物后可缓解;患者的上腹部存在局限性的局部压痛情况;经X线钡餐造影检查可发现患者胃部存在溃疡造影;经内镜检查可以看到活动性溃疡。
1.3.2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第二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当中的脾胃阳虚型虚寒诊断标准进行脾胃阳虚型胃溃疡的诊断:患者存在胃痛绵绵症状,在空腹状态下胃痛更严重,此时饮食后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发作时胃部喜热喜按,胃部反酸,反吐清水,患者身体乏力、神情困倦,手足不温,大便呈稀溏状,患者胃溃疡的病发和患者的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受寒、劳累有密切关系;经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后可看见溃疡病变即诊断为脾胃阳虚型[2]。
1.4 方法
1.4.1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给予雷尼替丁胶囊、甲硝唑片和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治疗,其中雷尼替丁胶囊的剂量为1日2次,1次1粒,连续服用1个月;甲硝唑片的口服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0.2 g,连续服用1周;阿莫西林胶囊的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0.5 g,连续服用1周。所有药物均在饭后服用。
1.4.1 研究组:研究组的患者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如下:蜀椒、干姜、人参;存在血瘀阻滞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丹参和当归;胃泛酸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海螵蛸和煅瓦楞子;胃脘甚痛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白芍和甘草;便溏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茯苓、白术;具有呕吐表现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半夏和生姜;腹胀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陈皮、香附以及砂仁;存在胃出血的患者可增加适量的白芨和三七;将上述方剂加水煎至150 mL,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次温服,以1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进行5个疗程的治疗。
1.5 疗效判定: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当中的相关标准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治愈:患者的胃脘痛、胃溃疡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完全愈合,Hp检验为阴性;显效:患者的胃脘痛、胃溃疡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基本愈合,Hp检验为阴性;有效:患者的胃脘痛、胃溃疡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减小<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面都没有明显的缓解和改善。
1.6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SPSS19.5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文章中的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同时分别采用t和卡方值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出许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3 结 论
胃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既往认为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除了胃酸和胃蛋白酶之外,胃溃疡的形成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和饮食的影响、应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胃运动异常等,胃溃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对于胃溃疡疾病,中医学将胃溃疡归为胃脘痛的范畴中,认为胃脘痛与患者的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有关,其中情志不畅是导致胃脘痛的最直接病因,也是引起胃脘痛的重要诱因,患者饮食起居的失调对脾胃的受纳运化具有直接的影响,导致机体升降失调,从而诱发胃脘痛。多种文献记载表明胃溃疡的重点的脾胃虚弱[4]大建中汤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临床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有效方剂。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阳气虚,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二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因此,谈建中,必分阴阳二气。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大建中汤以蜀椒、干姜和人参为主要方剂,其中蜀椒味辛性热、具有温脾胃、助命火、散寒除湿、下气散结等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助蜀椒建中阳、散逆气、止痛平呕等功效;人参具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的功效,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辅之以针对性的其他辅助方剂,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5]。现代药理分析,甘草饴糖中含有麦芽糖,少量蛋白质,甜素等,功能补虚建中,缓急止痛,具有抗酸解痉挛作用,和白芍,可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干姜川椒辛热,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健胃作用,从而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结论大建中汤联合西医治疗脾胃阳虚,阴寒内盛型胃溃疡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建中汤在脾胃阳虚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95.56%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西医77.78%的临床疗效,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中90%的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可进行临床推广。
[1] 赵昌,王卫星.大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5):108-109.
[2] 乔明飞.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丽珠维三联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59-60.
[3] 王俊霞,陈继婷,龚小雪.大建中汤对脾阳虚胃癌大鼠环氧化酶-2和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6,36(2):227-229.
[4] 武静,黄顺.大建中汤对脾阳虚腹痛大鼠CaMKⅡmRNA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15,46(8) :23-25.
[5] 陈丽.黄芪建中汤加减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