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肌肌电图辅助诊断咬 力的探讨

2018-03-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5期
关键词:肌电图电波肌电

闫 虹

(阳煤集团总医院口腔科,山西 阳泉 045000)

咬 力来自咀嚼肌肌力,姚月玲[1]、Ahlgren[2]等学者均证实咀嚼肌肌电活动与咬 力有密切相关性,运用肌电图仪测定相对应的咀嚼肌肌电波形、肌电数值,可辅助诊断咬 力情况。咬肌是产生咬 力的主要肌群,本研究将采用咬肌肌电图结合计算机分析、存储,探讨研究咬 力变化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Keypoint肌电图仪 [生产国:瑞士丹麦;规格型号:Keypoint Portable (33A07) ];75%酒精棉球(脱脂)。

1.2 方法

1.3.1 测试肌肉:双侧咬肌(在牙尖交错位用力紧咬时面颊两侧比较硬的部位)。

1.3.2 步骤:①在安静、屏蔽、室温在20 ℃左右的房间内,室内人员关闭手机。②仪器预热5 min,仪器和受检者均需良好接地。③嘱受检者反复紧咬牙,明确两侧咬肌的准确位置,并在手腕处放置接地电极,接地电极与参照电极水平相距70~80 cm;垂直相距0~2 mm。④测试前用已备好的酒精棉球反复擦拭受测部位皮肤而后用干燥纱布擦干。⑤检查前向受检者讲明整个测试过程,使其熟练、准确完成,歇息片刻后再进行检查,以避免因肌肉疲劳而影响检查结果。⑥测量双侧咬肌在静息放松状态下、牙尖交错位时的肌电数值和肌电图形。

1.3.3 肌电采集:①双侧肌电幅值及双侧肌电波形;②咬肌肌电活动的不对称指数ASMM(%),表达式为:|(RMM-LMM)/(RMM+LMM)|×100%。右侧咬肌肌电幅值(RMM); 左侧咬肌肌电幅值(LMM)。

1.3.4 肌电分析。

2 结 果

2.1 双侧咬肌正常肌电波形:见图1。

图1 正常肌电波形

2.2 双侧咬肌在静息状态下典型病理性肌电波形:见图2。

图2 双侧咬肌在静息状态下典型病理性肌电波形

3 讨 论

肌电图最早是采用静电计研究娃的肌电图,直到1922年,出现了电子技术和阴极射线示波器,Erlanger研制了第一台肌电图仪,这为人体肌电测量奠定了基础。随着计算机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肌电图是将测试肌肉在静息放松、咬紧状态时产生的生物电流通过放大系统将生物电流放大并显示于示波器上形成,最后计算机自动分析并存储图形。正由于这个特点,近几年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口腔科研及临床学者借助肌电图辅助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并对后期治疗效果予以评价,在口腔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5]。

3.1 肌电采集:肌电采集测量,应根据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类型电极。常用的肌电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针电极较为常用。表面电极贴于皮肤表面,从皮肤表面检测一个肌群的肌电信号,使用方便,不影响受试肌功能状态,但易接受测试肌以外的电信号,影响其准确性,对深部肌的电位不能导出,不能做运动单位电位分析;相比较,针电极可刺入机体深部,干扰小,接触肌纤维面积大,振幅大、准确度高。常用到的针电极有:常规同心圆针电极。

3.2 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咀嚼肌肌电图影响因素除了仪器性能、肌肉解剖生理性差异外,另有测试环境的影响,其中交流电是最主要的干扰源,如手机等,故检查室内人员需关闭手机,仪器预热5 min,仪器和被检者均需良好接地等。其次,不同类型的电极同一肌肉所测的肌电幅值不同,另外,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脱脂是否完全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影响,本实验测试前用75%乙醇脱脂棉球反复擦拭目的是增加其导电性,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心理因素是影响肌电检查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肌电信号处理:肌电测量需对图形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用人工肉眼的方法对肌电图分析费时费力,而且不清楚,因此,信号处理技术日渐增多并广泛应用于肌电的定量分析。主要是谱分析、相关分析及肌电图参数的自动分离。目前已广泛采用计算机进行肌电谱分析,它是将肌电信号经过模-数变换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用计算机处理,获得肌电信号的频域特性。相关分析是用计算机分析肌电信号与参照肌电信号的相关性,利用电子计算机,绘出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曲线。自动分析法是用特殊设计的电路或用电路与计算机结合的方法,自动分离并计算这些参数,这是目前比较倾向的一种自动分析方法。

3.4 肌电结果分析:正常肌电波形在静息放松状态下,无任何电活动;在牙尖交错位轻咬位时肌电波形可见双相、三相、多相电位;紧咬位时,阈值较低的Ⅰ型纤维和阈值较高的Ⅱ型纤维运动单位同时发放相互重叠,肌电波形呈混合相、干扰相。异常肌电图电静息消失,出现自发电活动,比较常见的有纤颤电位、正锐波、单纯束颤波、复合束颤波等;在随意收缩时表现出运动电位数量减少、电位波幅改变、单个运动单位电位相数增多、病理性干扰相及新生电位。比如单侧髁突骨折[7]的肌电波形,患侧咬肌在静息状态下出现异常肌电波形,表明失神经现象。紧咬位时,由于患侧髁突骨折病损导致肌肉收缩时不能动员足够的运动单位兴奋,产生相应程度的瘫痪,使肌电运动单位数目减少。这表明外伤等原因引起肌肉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肌力不同,间接反映咬 力不同。

总之,利用咬肌肌电波形和肌电数值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咬肌肌功能的详细情况,咬肌是咬 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根据咬肌肌电活动与咬 力密切线性关系,辅助诊断咬 力,为口腔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1] 姚月玲,欧阳官,汪文骏,等.无牙颌患者咀嚼肌肌电值与咬 力间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6,17(4):295-297.

[2] Ahlgren J.EMG pattern of temporalis in normal occlusion [J].Eur J Orthod,1986,8(3):185-191.

[3] Klasser GD,Okeson JP.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J].J Am Dent Assoc,2006,137(6):763-771.

[4] Hanawa S,Tsuboi A.EMG study for perioral facial muscles function during mastication[J].J Oral Rehabilit,2008,35(3):159-170.

[5] Venegas M,Valdivia J.Clenching and grinding:effect on masseter and sternocleidomastoid 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in healthy subjects[J].Cranio,2009,27(3):159-166.

[6] 易新竹,王美青. 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7] 闫虹,杨连平,徐敏.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前后咬合力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2010,10(12):1334-1336.

猜你喜欢

肌电图电波肌电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瞌睡电波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电波卫士”在行动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