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初探
2018-03-23杨媛
杨媛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将德育渗透进教學的各个环节尤为重要。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课,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内容,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级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现在的中职生源质量下滑,学生品德较差,难管、难教,问题的根源就是道德下滑。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文以载道”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找准教材中的德育点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很多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典型文章。选文中有很多反映社会生活、赞颂祖国大好河山、宣扬真善美的内容。语文教师应该从挖掘德育点出发,在教材中找准那些能从伦理道德、爱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精神、科学发明等方面传递“正能量”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并作为调动学生审美情感和陶冶情操的切入点。
(二)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
1.利用课文内容渗透德育
我们的学生多数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给学生介绍这首诗的背景,让他们了解抗战初期,日军连续攻陷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不屈不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创作了这首诗。诗人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作者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知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教养”,如何才能获得“教养”;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时,让学生了解“深思慎取”“尽吾志”思想的重要性;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借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学们重树自信,从人生中的另一个起点开始奋进。
2.从写作目的中渗透德育
在给学生介绍写作目的的时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和老舍的《我的母亲》时,给学生们强调作者对父母深刻的思念之情,以文中经典的文句描写来打动学生,激起他们对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不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会感恩,感恩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让学生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3.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学生表达观点、思想和见解的平台。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作文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对作文教学的观点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所以,要想学生深刻认识社会,辨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从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中去渗透德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写作的技巧,更要从写作中去领略、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热爱它;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是非观,让自己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和提升。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所以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用优秀文化去熏陶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用贯穿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精神去感化学生,使他们形成优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让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付广娟.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刘 鹰.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