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
2018-03-23黎建丰
黎建丰
摘 要:本文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理念,对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改革,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实施方法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 课程设计 综合素质 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一方面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另一方面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重任。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仅具有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也就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人生之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其优势在于注重工作与学习的结合,领会职业活动的实质,从而获得能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1]
一、课程定位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技术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以轿车电气系统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采用基于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2]
二、课程目标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通过以行动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电器电路识读、调试、设备维修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
三、课程内容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内容是通过专业岗位需求分析,广泛深入汽车4S店及汽车运输修理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经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师傅多次研讨后,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按照职业岗位分别确定了典型职业活动,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专家共同研讨提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典型职业活动为线索来确定课程设计,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因此,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将《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形成九个学习工作任务:蓄电池的性能检测与更换、充电指示灯不熄灭的故障检修、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检修、发动机不能起动的故障检修、前大灯不亮的故障检修、转向灯不亮的故障检修、组合仪表工作异常的故障检修、电动刮水器不工作的故障检修、全车电路识读与分析。详见下页表一。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内容是通过工作任务来整合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適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
四、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课程实施由明确工作任务、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控制、评价总结六个环节完成。下面以“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检修”为例,说明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施过程。
1.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做好前期准备(汽车、工具与设备、参考资料)后,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一辆威驰轿车(装备的是5A-FE发动机),该轿车出现起动机不转的故障现象。老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现象,并且跟学生明确本次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信息收集与分析
教师给学生展示故障车辆,并提供给学生相关参考资料,包括车辆维修资料、电脑网络资源、相关学材、维修工单、任务工单和学习工作页等。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并完成资料查询,有关信息的获取,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完成维修工单、任务工单和学习工作页的填写。[4]
学生在现有的能力基础上进行起动机不工作的故障检修的工作因果分析,以故障树、鱼刺图等形式表达。
3.制定计划
学生明确任务后,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制定计划。
(1)新知识的学习计划。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起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学习起动机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部件的检修方法;学习典型起动系统的控制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2)制定工作任务计划。组长组织大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问题:第一、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第二、故障诊断应该从哪儿入手,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诊断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制定故障诊断流程,初步分析工作任务,填写计划工单。
(3)根据小组确定的计划,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由全班讨论,确立本项目的最佳实施方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4.组织实施
学生动手完成工作任务,并验证方案。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老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第二、虚拟练习,攻克难点。起动机不转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起动机不转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第三、实车练习,提高实战能力。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教学要求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指导。
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能具体地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工作学习效率都明显提高。
5.检查控制
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同学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过程检查要求做到:第一、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所有工作;第二、是否遵守了规定的维修工时;第三、车辆是否干净整洁;第四、哪些信息必须向客户通报,是否清楚记录了配件和材料的用量。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6.评价总结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对成果进行展示(展示的方式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的PPT来展示)与自我评价。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对组内或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心得。最后,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要注重过程、承认差异、突出发展,以人为本进行评价。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结语
課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校中始终居于核心位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强调实效性,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的学习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赵奇.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