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研究

2018-03-23刘珊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新课标小学英语

刘珊珊

摘 要:自2001年小学英语开设以来,它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而小学英语的课程改革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重点讨论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当前农村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研究,试图找到未来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改进方法和努力方向,从而促进每个适龄儿童在合作、友好的环境中健康、幸福、有尊严 、有个性 、有责任感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课程改革 小学英语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农村小学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易被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更是在不断的挑战与开拓下艰难前行。[1]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美国威斯康星白水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终身教授,国际教育荣誉学会(KDP)国际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席梁国立教授曾提出“不要带血泪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不要把孩子与洗澡水都泼了”等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和深思: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很死板老套,缺乏趣味儿的,即使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重复单调的使用下,也变得无新意和乐趣,这样奉行分数至上的理念,完全以完成认知性目标而开展的教学,以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关注中心的课程,无法达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积极对话,智慧分享;它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现实社会教育需求背道而驰,更没能体现新式教育对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农村地区,受地方政策约束,语言环境影响,经济发展制约和认知观念等因素的限制,英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开展小学英语农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现状问题分析

从2001年全国大规模开设小学英语以来,小学英语课程改革走了十多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英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杂乱分散到统一管理的阶段。然后,问题与困惑总是伴随着进步与突破。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的调查研究,我们总结分析了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十多年后的突出问题,以期对未来的课程改革有所帮助。[3]

1.社会层面:城乡发展存差异、缺乏语言大环境

对于社会来说,能够推动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应该是来自于政府和整个社会大环境。首先,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关注度不够,对教育资源的支持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对偏远农村小学的资源配备极不均衡。目前很多学校,比如乡村教学点英语课程资源比较匮乏,教学挂图不足,器材设备缺乏,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录音机和配套磁带……诸如此类,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少、学习氛围不浓、家长不重视等问题。其次,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教师英语水平有限等原因,学生语言环境受限。

不可否认,小学英语的发展确实存在城乡不均衡的问题,但也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可以做的,就是认清这个现实,积极面对问题。社会各方尽最大努力、最大程度的促进小学英语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2.学校因素:小学英语地位不高,教学目标的设定“亚健康”

通过对多所学校的走访,我们不难发现,英语课的开设受限,通常会被迫给语文数学这些所谓的“主课”让路,大家一致认为,英语小学学了,中学还要学,学不好以后再说……长此以往,英语老师的积极性受挫,英语课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只有学校重视了,教师才有信心和动力,家长和社会才能给予更多的重视与尊重。学校应该成为促进小学英语学科发展的领导者、促进者与管理者。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基点,然而小学阶段来自升学的压力也并不小,于是这就给小学阶段的学习目标的设立增高了门槛。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校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时学生需达到“听说读写”和“玩演视听”等内容要求,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能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可是为了达到“出成绩,出名”的教学“效果”,这些学校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考试会写,其他能力即使没有达到也无所谓。Who cares ? Nobody。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期末那张纸。这种氛围之中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什么?考试机器而已。我们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有灵魂、会思考的独立个体,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只是为了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存在”。

3.教师原因:数量不足、素质不一、发展空间受限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是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最直接参与者。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一个关键点。

目前,我所在学校有3位英语教师负责全校12个班级,共543位学生的英语教学。这3名老师中,有一位是今年的新招聘教师,并且下学期就要休产假,到时就要再次面临英语教师缺乏的艰难局面。就全镇来看,有一半英语教师都是从语数转岗过来的,这就存在专业素养不够,说、唱、跳、演的能力较弱,发音不准,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等。所以,即使这些教师能勉强维持教学工作的进行,但是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堪忧,师工作压力愈大,接受专业化培训的机会和时间更缺失,这些均使小学英语在课程改革中面临重重困难。[4]

4.学生因素:学习兴趣难以维持,两级分化严重

教与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是参与者,学生更是不可替代的主力。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小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校长、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日渐衰退,两级分化也日益严重。

“我最开始可喜欢上英语课了,可以玩游戏、看视频、做表演,但是要是让我背单词、写句子,我就有點不愿意了,到了六年级还有好多语法,越来越听不懂了,我就想放弃了”,这是来自目前我所任教班级里一位后进生的真实声音,我想,这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被大量的“学习任务”给淹没和扼杀了,这是多么让人心痛的事情。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兴趣愈来愈低,分化问题也日趋明显。此外,小学生英语学习在农村与城市也有较大差异,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分化问题。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出路

针对农村小学开设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设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寻课程改革的出路:

1.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支撑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需要大力的人力和财力的支撑。从目前我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看,对英语学科的重视不够,体现在农村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资源配备不到位等。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人事制度保障,加强科研经费的保障,提高英语教师工作待遇,特别是在英语教师的配备标准、教学工作量、课时安排、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继续教育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主要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其次,相关教育部门要为英语教师工作、学习、进修提供必要条件,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把英语学科纳入综合质量评估之列。

2.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是课程得以实施、效果得以展现的场所,为此学校是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基本土壤。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当小学英语落户到一个学校,它就变成了一门具体的课程,一节生动的课时,这就意味着小学英语也是义务教育课程的主人,她应该享有和其他课程同等的待遇,不应该也不允许作为其他课程的补充甚至是附属品,更不能被其他“主课”“排挤欺负”。学校要对英语开足课、配齐资源,要对本校英语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英语教研员要增加学习机会,促进城乡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缩小城乡差距。

3.教师的“多员化”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它应使学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课程设计多样化,如听做、说唱、玩演、视听、书写等,激发孩子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多样化,如猜谜语、讲故事、排序、学唱英语歌曲、小诗歌、绕口令、chant等多种方式,开发孩子的头脑风暴,或者把孩子带到野外去,表演各种真实的交际场景。(3)教学评价多样化。教师要注意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在评价的时候及时反馈。比如,对那些能力素质高的学生,教师可指出他需要改善的地方。但对不擅长英语的学生,教师要说出他们表现好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家庭的熏陶与重视

家庭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场所,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在家庭中得以巩固和提升,小学英语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得到各个家庭的帮助和呵护。目前许多城市的家长也已开始重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农村家长对英语的态度仍然非常冷漠。“又不出国,学好英语有什么用!”,正是这样的消极态度,他们对孩子的英语也缺少必要的重视与支持,学生们的英语也难以突破。所以,家长的意识要提高,家庭教育要重视英语,要经常与学校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切实明白英语不是小学课程中的“花架子”,也并非要出国才需要英语。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英语。

总之,在提倡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今天,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农村。我们要理智的面对目前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当农村小学英语得到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支持,得到学校的重视,拥有一批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一线教师队伍,得到广大农村家庭的认同,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农村小学英语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目前小学英语的现状让人无奈:领导决心很大,家长期望很高,学生兴趣一般,学校困难很多,总体效果不佳。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为了共同的教育理想,我们走在了一起,道路崎岖,效果也不能马上显现,也许还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退缩,要顶住压力,坚守到底。

我们一直在说小学英语需要改革,改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在做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做的事情终究是为了谁呢?我想,可以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陈锁明教授的话作为回应:“做我们能做的事,做好我们能做好的事情,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给我们的孩子做点好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2]龚亚夫等著,任务型语言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鄭琰,把小事做好,也是为中华民族教育振兴的大事做贡献「M」.杂志:第一时间.2012年7月,第103期。

[4]尹弘飚,李子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新课标小学英语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