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污染起 福自环保来
2018-03-23余诗清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注重熏陶感染,将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相信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关键词:情感;价值观;人文关怀;环保意识;渗透
雨果曾经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蕴含着生活的法则。山有山的尊严,水有水的哲学。一棵树,虽苍老虬曲,却是生存的强者,昭示着生命的意义。一粒石子,虽微不足道,却是岁月沧桑的历史见证。我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便越发明白生活;我们对自然的探讨越深,会更加热爱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精神。其中,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给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的《喂!出来》就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叙述了“填洞公司”的火爆生意,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學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条件。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也指出,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是学生充分活动的问题,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更加高远的视角,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鲜明的教学要求。因为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孩子们都来自农村。我在讲解这一课之前,首先让同学们思考,近年来,每到收割小麦和水稻的季节,同学们看到的政府宣传标语有哪些。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秸秆禁烧,利国利民”,“治理雾霾,从我做起”,“不冒一股烟,不放一把火,不烧一棵树”……我对大家的回答大加赞赏。
接着,我导入正题,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科幻小说《喂!出来》。同学们先想一想,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有的说,这是一种呼喊;有的说,这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我补充说:“大家说的对,小说以此为题,简练新颖,给人以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让人倍感亲切。”然后我解释了文章中两个较难理解的事物:庙和洞。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作品《萧萧》的“前言”中说:我只建造一座小庙,在这座小庙里,我供奉的是人性。这么看来,“庙”象征着人们对自然和神明的敬畏之情。文中的“庙”年代久远,表明人们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自然神明怀着赤城的感情。“庙”的毁坏,就意味着道德观念被破坏。文中的“洞”,象征人类生存的土地,这个洞不是无底的集中表现了人们的幻想。
然后我用多媒体显示三幅漫画:第一幅,画上无底洞,围着许多人。第二幅,许多垃圾车开来。第三幅,工人头顶上飞来一块石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漫画,推测漫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踊跃发言。甲说,讲述了地球上出现了一个无底洞,人们把所有的垃圾都扔进去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没有了后顾之忧;乙说,垃圾扔进洞里,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心安理得享受无底洞带来的便利,但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我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回答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把握情节,接着我把课文的情节写在黑板上:开端 洞现;发展 议洞;高潮 填洞;结局 洞返。我然后提问:小说的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那个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同学们稍作思考后,有反应快的同学回答:叫声和小石头都是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出来的。我进一步点拨学生: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不言而喻了——原先倒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等等,都接二连三地倾泻到人们头上了。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显得很吃惊。我于是因势利导地抛出问题: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有的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的答:破坏大自然,必遭大自然惩罚。我进一步趁热打铁地提问:同学们,结合你们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出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同学们回答:生活垃圾胡乱丢弃,烟囱冒的黑烟排入大气,废水流入江河……
接着我讲述一个案例:同学们,前几年,我国华北地区,有大量的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造纸厂。这些工厂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水、粉尘,在空气条件扩散较差的地区,形成了严重的雾霾。雾霾不仅对交通产生严重影响,更主要的是对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危害。有个网络段子: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天安门广场,却看不见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网络段子用幽默调侃的语言表述了雾霾的严重性。大家想想,假如这时候,你还会有兴致游览天安门广场吗?同学们听了,个个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了。我于是转移话题:“同学们,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城市,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工厂;农村,每年春秋二季,国家都做秸秆禁烧宣传。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还我们的生活环境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水质,看得见蓝天白云。
最后,我把话题带入文本: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既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警醒世人:不积极治理污染,人类将遭到灭顶之灾。
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牢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一起去爱护环境。我相信,有了每个人的参与,我们的校园会更美丽,我们的祖国会更美丽!
最后,让我用《卡尔威特的教育》中的话结束全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映潮.追求学生活动充分的高层次教学境界[J].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余诗清,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镇张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