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浅谈
2018-03-23苏华山邸庆云
苏华山 邸庆云
摘 要: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使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当前物理学习层次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提分技巧
一、结合选择题的类型,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
高中物理学习中,在考试中,学生遇到的最为常见的题型则是选择题,且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据着很大的部分,选择题作为一项比较集中化的考察学生对物理现象、公式、定理定律等知识方面的综合考察。且在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在选择题是非常容易丢失分数的一部分,甚至部分学生对选择题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能够针对选择题进行学习方法和提分技巧的分析与引导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针對选择题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1]
1.基础知识记忆型
这种类型的选择题一般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概念的理解,主要判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是最为简单的一种选择题类型,但是却考察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掌握,而且需要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此种类型的选择题在提分技巧中,只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够注重学生日常背诵能力以及相似题型的练习,既可熟悉此题型的做法。[2]
2.图像型题目
此种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都是在图像之后隐藏着知识点和相关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对图像进行基础的判断,并且熟练的调用知识库中的相关内容对图像进行分析,并且根据选择题的题干,获取需要回答的答案。在物理学习中,选择题中的图像型题目是非常常见的,其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能够横向、竖向的对图像进行解读,并且根据图像中的关键点对隐藏的知识计算和推算,挖掘背后的知识,以此进行下一步的作答。
3.计算型题目
在选择题中,计算型题目往往都是比较小型的计算题,不需要学生大费周章的进行计算,同样考察的是学生基础计算能力。但是,往往高中物理选择题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在提分技巧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首先对题干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提取,排除干扰的部分,然后督促学生多进行一些基础计算题目的训练,及时的总结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好总结分析。如果学生能够自身总结出解题策略则是更好的。
总体上而言,高中物理学习中,选择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础计算能力等的培养和提升。
二、熟记各种物理公式,做好计算题
高中物理学习中,计算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大部分学生比较发愁的学习部分,学生在计算题中普遍的出现公式不会运用,公式运用错误,题目分析不知道该如何计算等的问题,导致计算题失分成为物理学习的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对于计算题的学习,学生没有偷机取巧的方法,必须能够牢记各种物理公式和各种物理定理,而且在计算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做好题干的分析,筛选有用的信息,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具体而言,首先,学生在面对计算题的时候,能够做好审题过程,对题目中明显的信息点和隐藏的信息点能够进行有效的挖掘,并且能够对所有的信息做出一个基本的梳理,保证各种信息之间存在着逻辑性。其次,在信息整体的完成下,学生能够根据题干进行分析,对题目反复琢磨,明确计算的目的。然后, 学生能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高中物理学习中,计算题的分值是非常精确的,精确到每一个步骤上,所以学生在计算题解题的过程中,如果针对太过于难的问题,可以保障自己能够做出来的步骤是正确的,这样能够获得步骤分数,而且对于没有解题思路的学生,可以通过记忆法将公式进行使用,以此获得基础的步骤分,也是计算题得分的一种技巧。
三、掌握实验基本原理,运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题的存在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一题目的解题也是最为容易丢失分数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无论是针对物理实验图像的描绘还是具体的实验过程,学生能够熟悉各个实验的实验器具、实验步骤,能够在实验器具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对实验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作出一个大致的划分。以此学生通过概念的理解、公式的套用和定理的使用等对实验题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样是对明显的信息进行筛选,而对背后隐藏的知识点要有效的获取,且必要的情景可以通过使用图像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再现,以此能够整体上提高整个实验过程内容信息点,对实验题进行有效的解答。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对于当前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针对选择题、计算题以及实验题等三种题型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提出针对性强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实际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薇.浅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2).
[2]王晨屹.关于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提分技巧浅谈[J].低碳世界,2017(1):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