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2018-03-23王东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德育教育

王东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成为具备知识理论和科学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本文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策略

引言

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导工作,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学生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发挥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功能,减弱教育的功利性,让道德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1]

一、做好课文的延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课堂不仅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地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实现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师还要充分课外内容,做好课文的延伸工作,将课文内容与课外内容相融合,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初中语文学习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的道德品质的培养。[2]

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是相关的人物传记,教师就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对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写作背景的秦朝,是多么的残暴。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等,供自己享受,这使得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消耗,增加了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与此同时,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刑罚,使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于是人们奋起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此爆发,这就是陈胜吴广所带领的大泽乡起义。在历史故事的讲解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跟感受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重大意义,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体会到了陈胜、吴广的远大抱负和不忍百姓受苦奋起反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代学生所不具备的道德品质之一,通过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产生了对农民起义的崇拜之情,从而励志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合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更好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适当的语言、音乐、动画等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情境不只代表事件发生的环境,还包括人物活动的场景和人物的形象、行为等,这是体现课文中人物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只有将情感体验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还能使创设的情境更加的合理和真实,为此教师必须将自己也融入情境之中,丰富自身的情感经验,从而不断的在课文内容中融入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由于课文主要描述了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要重视语言的表达,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丰富爱国情感。但是由于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接触较少,使得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较差,对爱国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加之课文中的背景为法国,学生对其较为陌生,所以想要发掘课文中的德育教育因素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本节课的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看过看日剧,并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感受抗日战争时的艰苦条件,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抗日战争不是影视作品中的那么容易,而是付出了生命和血的代价,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日军侵华时的暴行,此时学生会沉浸在其中,课堂气氛也逐渐变得凝重,爱国情感在慢慢的生成。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若是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家园被人占领,我们的亲人被肆意屠杀,这堂课是我们的最后一堂语文课,明天学习开始全面进行日语教学,你们會怎么做?”,学生会因此沉默,并产生愤怒和难过的思想感情,于是教师可以开始引出教学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创设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带着爱国主义情怀来学习课文,从而变得格外的认真和积极,仿佛这就是情境中的最后一堂语文课。虽然这种情境对学生们来说过于残忍,但是正因为这份残忍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将学生从情境中唤醒,让学生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

三、注重人物分析,帮助学生创造人格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包含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作者塑造了很多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真假、善恶、美丑,任何消极因素都会损害、破坏艺术形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课文里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接受榜样力量,帮助他们创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例如,在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介绍蒲松龄及他的著作《聊斋志异》。蒲松龄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用自己的经历阐释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真正含义。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鬼比真实人物还生动,甚至拥有真人都缺乏的善良和美好,把他追求美善、批判丑恶的情志反映出来。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蒲松龄进行恰当的评判,并鼓励学生多搜集一些与蒲松龄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作者。

结语

现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必须对渗透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究,从而借助初中语文教学平台,充分落实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红.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J]. 学周刊. 2017(08)

[2]吴惠枚. 论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责任与践行途径[J]. 学周刊. 2014(25)

[3]刘英杰.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J]. 高考(综合版). 2014(1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策略德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