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与引导

2018-03-23张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培养方式问题研究

张静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制建设的完善,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就成为了当前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数学作为一种逻辑思维认知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引导必不可少。以兴趣培养为手段不仅能健全小学生的逻辑认知,还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让小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出发点。鉴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兴趣培养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策略,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兴趣 培养方式 问题研究

一、兴趣的概念及特征

构建主义认为,兴趣是学习个体行为决策引导和个性树立的基本前提,任何教学组织脱离以学习个体差异为核心的兴趣辅助都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素质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习个体的兴趣激发常常以个体的主观意愿表现为导向,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个体的表现有着极大的差异,有的趋于活跃、有的趋于保守,以学习个体的价值取向为转移。具体而言,兴趣是学习个体对于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意愿活动,根据学习个体的意愿表现强弱来判定其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受到成长环境以及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他们的对于不同教学科目的主观表现也有着极大的不同,有的小学生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英语、有的喜欢语文,受到客观文化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兴趣选择往往有着主观倾向。所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要遵循其个体差异,找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遵从一般性的教学规律来深化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以此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1]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逻辑认知学科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决定着小学生认知形态的形成。因此在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数学学习的特点来优化学生的认知架构。著名教育家竺可桢先生曾说:“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是人性化的、科学的,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所以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思维锻炼、逻辑想象为前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完善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为重点,强化小学生的个体认知架构。数学兴趣是学习者基于数学学科、数学原理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意愿倾向,主要由思维意识和个体情感构成。思维意识决定着学习的态度、动机、主观意愿等,个体情感决定着学习个体的学习自信、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只有从小学生自我情感和思维意识两方面入手才能升华学生的学科认知思维,激发其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

1.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架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想引导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就要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架构为导向,健全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小学生们有着较大的主观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强化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基础,着力扩大学生的价值认知深度。一方面老师要注重小学生个体情感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保持较高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要鼓励小学生树立积极地学习心态,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2]

2.建立课堂个性引导机制

小学数学课堂组织形态的完善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结合学生的主观差异和学习个性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引导机制。以学生的个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结合学生个性的不同来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确立行为引导目标。行为引导目标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体认知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建立起的一种行为决策引导机制,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个性,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表现差异所建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个性化课堂引导机制归根结底就是在突出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基础上的而形成的引导性教育模式。以学生的个体意志作为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行为决策表现和主观意愿差异制定具有可操作特性的教学方案,多元化、多方面的調动积极因素来构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引导性和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学习。引导性和个性化是教学策略是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两个方面,主要是以学生个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神个表现能力、学习态度、思维活跃性形成的教学形态。一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要突出引导性,能够根据学生的主观差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策略要突出学生的主观意愿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价值表现进行教学,健全学神个思维模式。

3.构建实践驱动型课堂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健全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架构,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要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态,构建实践驱动型课堂模式。这种教学形式主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限制,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是基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不同形成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以学生个性培养为基础,以信息化教学情境为核心,打造任务型实践化的课堂组织架构。这种教学组织模式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完善学生的认知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来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一方面是要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学生的认知架构,另外一方面优化课堂资源配置,突出信息化教学情景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布置多元生动的教学任务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中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数学学习,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组织架构来鼓励学生自主性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核心素养就要以健全小学生的认知架构为基础,转变教学思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课堂个性引导机制、构建实践驱动型课堂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3]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刍议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J].新课程导学 2015年02期

[2]赵荔.探讨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 2015年04期

[3]梁芳磊.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J].学周刊 2015年17期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培养方式问题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析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论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