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有效性

2018-03-23杨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激励性教学活动同学

杨静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学生需要教师的评价,需要教师的认可、鼓励和帮助。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对他们的正确鼓励和赞赏,使他们的自尊心得以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认真学习,认真实践和深入探究,在此想谈一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口头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其研究目的就是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根据儿童乐于被鼓励、表扬;厌恶批评、指责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既切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童心的语言、表情来温暖孩子们的心田,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表现欲、激发其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发展优势去努力,让个体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针对以上目标,我个人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究与实践,通过实践,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一、通过对孩子的了解,来激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既是探索知识、接受思想、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学生,并经常与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有关学生的个人信息,在获得个人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找孩子谈心并和孩子交朋友。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调控学生的心理,以便真正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从而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地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2]

本学期我接手的是新一年的学生,为了更快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他们交上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在孩子们刚刚入学时,我就召开了新生家长会,通过家长会让每一位家长在了解我的同时,我也能从家长那里获取孩子们的大量信息。因为最了解孩子的还是父母,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尽快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及爱好,设计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情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堂;愿意和我交流,让我们最快成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二、将激励性的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

有效的课堂情境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我随之就紧跟上适时、适度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朋友式的交流,便开启了孩子们对我封闭的那扇门。在课堂上,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大部分孩子说起话来还不太完整,针对这一点,在课堂上我对回答问题完整的孩子,从不会用简简单单的“对”或者“不对”来评价,而是用欣赏而又激励的目光看着他,竖起我的大拇指,认认真真地对回答问题的孩子说:“你回答得真是既准确又完整、语言通顺,真是太棒了!”接着我又把目光投向班级里其他孩子们,问他们:“有没有信心向XX同学这样回答问题呢?”其他同学都向这位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并齐声回答:“有”,“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祝贺他这个问题回答的真是太棒了!”这时课堂氛围膨胀,孩子们注意力集中,都在努力的思考,争取也得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同学们的祝贺。润物细无声地就激发了孩子们努力学习的愿望。

长此以往,不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还能努力思考用不同语言来表达同一个问题,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愿望,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课堂表现差一点的孩子,首先是创造机会让他们跟那些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学,也就是先提问这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让思维慢一点的孩子进行第二遍的复述。另外,在课堂上把一些设计简单的问题抛给他们去回答,给他们适度的表扬,并带上适当的鼓励,比如:“老师相信下次有难一点的问题你也一定会回答的这样棒。”做到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通过我的设计与激励表扬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整个课堂上都没有不学习的孩子,大家都在努力完成各自的学习目标,而我在整个课堂上只起到了引导作用。主动探究学习的永远是我的孩子们,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新授课的学习中,我会说:“孩子们,有没有勇气试一试、独立闯下这关?”当孩子们闯下这关完成任务时,我随之会很激动地对他们说:“宝贝们,你们真勇敢,太棒了,真了不起!我为你们骄傲!”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学困生,我鼓励他们跟着能力强的孩子学习,跟着他们一起学,只要他们学着会说了,我就表扬他:“你真行,跟他学会了!”让他们知道跟着别人说也能成功。只要我努力就能做到。这样的理念在孩子心理扎下了根,使孩子更加刻苦学习。一节课下来,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上真是其乐融融。[3]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做到适时、适情、适度

所谓的适时、适情、适度指的就是评价的时机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在老师提出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大家都没有思考明白时,一位同学高高的举起了手,正确而又流利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此时大家都会向这位同学投来羡慕的目光,老师的眼睛这时一定要比孩子亮,而且要带着激动的表情对这位同学说:“你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你就是老師的骄傲!”你的评价不仅是对这位学生的鼓励,更是对全班孩子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其他孩子一定会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向他一样成为老师的骄傲的。这时的评价就是恰到好处。[4]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与学生进行心的沟通,做到晓之以情。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课堂上学习氛围的浓厚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获得的不同成果,恰当的运用口头评价,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做到每天在一起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激励性教学活动同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