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的美育
2018-03-23杜玲
杜玲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发育身体、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阶段,对美有炽热的向往。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注重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对于陶冶他们的心灵,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的美育,从引导学生发现美、营造美、探究美等方面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充分体验及感受实验环境
实验室文化氛围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当学生看到通风橱上方的“安全、规范、质量”这几个字时,就可能暗示自己,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对实验的结果加强分析和思考,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验仪器也是实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举目四望,那些造型各异的分析仪器无时无刻不在暗处闪烁着微弱的白光,这实在是一种可爱的情景。当我们向学生展示锥形瓶、烧杯的洗涤过程,并将洗净的仪器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不但认识了洗涤方法,理解了洗净的标准,更多的是感叹于清洁光亮之美。教师要创造机会来让学生感受各种分析仪器,让他们亲手抚摸容量瓶、锥形瓶的曲线;观察滴定管、移液管、电光天平的精确。当洁净的玻璃仪器按要求错落有序、疏密有致地排放整齐,体现出的又是严谨的规范美、悦目的造型美,这些最直观的感受最能激发出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二、构建师生协作关系,积极观察并探究实验现象
化学试剂是美的,比如硫代硫酸钠的标定实验,基准物K2Cr2O7为橘红色,加入硫酸和碘化钾,暗处反应后变为深棕色,随着硫代硫酸钠的滴入,碘液的颜色逐渐变淡,出现黄绿色、淡黄绿色,加入淀粉后又变为深蓝色,继续滴加少量硫代硫酸钠,又突然变为亮绿色。这多变的颜色的刺激,有新奇与惊叹,但更多的是努力尝试,获得美的体验。此外,科学的美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是一种需要用心灵去体会的美。在EDTA标定实验中,无色的锌溶液在合适的pH条件下,滴加EDTA溶液变为酒红色,随着EDTA的加入,颜色渐变为蓝紫色→纯蓝色(终点)→蓝绿色(过量),颜色的渐变给人以美的享受。渐变的颜色也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质变到量变,量变到质变”的科学哲理,既有科学原理又有美感。采用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易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更深层的感应——心灵的交融,即能创造一种感性乃至理性的和谐,使课堂出现双向传递、多样统一。生动活泼的景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和谐共处的环境中发展能力,课堂教学的美也就渐渐地产生了。
三、合理开展小组竞争及协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竞争学习因其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广泛运用,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在分析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首先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然后通过评价团队任务的完成情况,如试剂的准备、项目完成后的汇报、技能比拼等形式,营造相互激励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另外,还应当注意加强小组协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个自主合作的机会。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异质建组,一般为4~6人,并推选小组长和记录员各一名。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指导各组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各组员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
四、熟练各种实验操作
娴熟的实验操作给人以流畅、舒心的美感,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同时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手段传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要遵循中职生的认识规律,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入门项目、主导项目、综合项目”多层次设计,实现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提升。教学手段上,教师课前可下发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做好演示和巡视指导,及时考核和评价,课后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
总之,化学分析实验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感。教师要善于洞察和运用,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美好和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从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邱 罡,陈宜菲.高师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美育[J].廣州化工,2014(15):261-2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