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利器
2018-03-23黄蓉蓉
黄蓉蓉
摘 要: 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只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才能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PDCA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将休哈特的PDS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按照这样的科学程序实施,培养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将变得简单有效。
关键词: PDCA 职校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近年来,教育改革,特别是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利好政策频出,这对职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提上了各大职业学校的议事日程,如何促进职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路径很多,方法多样,笔者认为关键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休哈特最早于1930年提出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提高产品质量。这里的PDCA是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由于它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已被现代企业管理者普遍使用。其实按照这样的科学程序实施,培养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将变得简单有效。
一、P——计划,行成于思,凡事预则立
青年教师的成长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离不开自身内部因素的驱动,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制订培养计划是促进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助燃物。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课在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很稳固却不太受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青年语文教师的发展积极性。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他们建立跟踪培养档案,记录其成长过程,促使其快速成长。具体可以制定以下三步走培养目标:一是培养良好师德。这是任何学科教师都必须做到的,语文学科肩负着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更应把良好师德的培养放在首位,引导青年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二是激发发展动机。一名教师从新手到优秀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漫长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专业理想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它来源于教师对自己发展目标的定位,学校应该做的是引导青年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三是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竞赛、专业比武等方式,让青年老师通过比赛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优点,以优秀教师为标杆,发现自身的职业成长空间,从而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如针对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引导青年教师练好内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促进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除了学校外力推动外,青年教师有专业发展渴望,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也能加速个人成长。把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把长期目标切割成年度、月份等短期目标,确保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最终目标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奠基。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至少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我要去哪里?——确立目标。不怕路走得远、走得累,只怕没有方向。因此每个青年教师都要认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发展机会和存在危机,确立自己的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力争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达标,十年优秀,在职业学校本专业教学界有发声机会。二是我该如何走?——勾画路线。为自己寻找专业发展的突破口,设计具体化、现实化和可操作的路线。如提升理念,立志当一个“人文老师”,因为缺少人文精神、人文情结、人文关怀,成不了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博览群书,立志当一个“博学老师”,老师只有“读万破卷书”才能造就“学识宽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反思研究,立志当一个“学者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D——实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无论目标如何高远、如何多元,都应该与实践有机联系,这就是目标的实施。具体可以实施以下“三大策略”。
一是“导师”制度。教师可以分为五个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新进教师。新进教师要一个层级又一个层级向上发展,学校必须制订相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定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定期限,定内容,定策略,定目标;对教师进行跟踪考核评价,做好指导老师与被指导教师的过程管理,采取适当的激励制度,如每学年结对导师和徒弟进行考核表彰,促使指导老师与被指导教师共同进步。
二是“名师”会诊。循名师足迹、探有效课堂。这里所说的“会诊”,就是让青年教师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上一次研究课,邀请学校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们集体听课,为其“把脉”,在肯定其优点和长处的同时,坦誠地指出其方方面面的不足,并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除此,还可以通过学校出面邀请校外“名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科学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发展方向。这样的“会诊”比起青年教师自己摸索更加高效,因为有些心得可能是别人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积累而来的,是其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将其直接“拿来”,无疑可以少走弯路,让年轻教师更快成长、更快成熟。
三是“练兵”行动。学校层面,可以由教研组牵头组织一些专项竞技、教学比武等,为青年教师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比本领、练内功、提素质、争一流,以赛促学、促研、促练,学以致用。教师个人,应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如参加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微课比赛等,收获感悟,超越自我,让自己在“擂台”上“摔打”成长。
以上三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C——检查,千磨万击,柳暗又花明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缺,缺的是课堂教学的技巧,因此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持续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与思考,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必修功课。青年教师要大力倡导教学反思,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每上完一节课,都必须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本节课最得意的“亮点”是什么?不满意的“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心得”?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思之有的”。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如一位青年语文教师上完了公开课《静女》,整个课堂以“活动”贯穿,形式活泼,内容精彩,应该是一堂不错的课,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是那位青年教师并没有满足,经过反思提出了疑惑,这是一首来自《诗经》的经典诗歌,如何将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与《静女》的解读融合,实现实用性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这种紧扣教学大纲的反思获得了大家的赞誉,相信这种“追问”的习惯,可以促使引领他走向青草更青处。
二是“思之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一思“特色”是什么?本次教学是不是落入俗套、是不是体现了自己的教学个性、有没有给人留下别样感受无穷回味。二思“精彩”在哪里?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有没有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有没有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有没有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有没有留有悬念的课文总结。三思“缺失”在何处,哪些内容处理不得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四思“效果”又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三是“思之有据”。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据新课程理念;二据学生发展;三据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们课上完后,学生是否在听说读写思上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我们教师始终要关注的问题,離开这些,教学反思将是一场空谈。
四、A——修正,其路修远,上下而求索
做好反思其实只是专业发展路上的一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提高专业素养。当前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止步于此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PDCA循环”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环——“A阶段”。
一是“教学再设计”。一节课下来,一次比赛之后,静心沉思,想法很多,得失不少,心得若干,这时候需要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再做教学设计时应该如何改善,写出“教学再设计”或“再教设计”,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是“发展成自觉”。一个教师一旦有了专业成长自觉,学习便不拘形式、不拘一格,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习,任何条件下都能学习。网上浏览论坛帖子、QQ交流、报刊阅读、上课用心体悟和实践等,都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方式。一旦“心”在专业这个地方,兴趣、爱好、感情、激情、创造都在这个地方。正如刘欢歌词说的“心若在梦就在”,有心就有梦想,有梦想就有行动,有行动就有创造,有创造就有成功,有成功就有成长。
三是“风格个性化”。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青年教师如何利用这一阶段修炼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那就要做到“三有”:有想法——做一个“实践着的思考者”和“思考着的实践者”,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做;有做法——把思想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成果;有说法——做出成绩,告诉大家,把自己提炼出的教学风格以博客、论文、课题、会议、活动等途径推广传播。
这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是“教学反思结果化”过程,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自身的专业发展铺设通途,为开展下一轮PDAC提供依据。
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然而真翻身尚需做足功课。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浪潮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这个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只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才能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如果按照教师培养的PDCA循环方式积极行动,每天超越一点点,用聚沙成塔的心态,持之以恒,就能为职教事业培养更多“名师”。
参考文献:
[1]陆建华.中职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PDCA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5(06).
[2]鞠爱莲.职业学校名师引领青年教师成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1).
[3]朱玉.创新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中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职业,2017(24).
[4]郑彩国.PDCA视域下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7).
[5]毋丹丹.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质及其实践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