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2018-03-23梅涛
梅涛
小组合作学习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班级内构建学习小组,让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学习途径。近年来农村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相当普及,但教师对合作学习等新颖教学理念的推广存在较大问题,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现代社会对人才合作方面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从小学阶段入手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集体意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一、农村小学中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但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实际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之上,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借助自主学习来激发起他们的表现欲望,才能够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中,保证其效果的前提就是能够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给他们营造出自主学习的氛围,为他们提供搜集资料的渠道。可是农村小学中教学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影响了学生在后期合作交流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很多时候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搜集文章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故事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学习课文更方便学生们把握课文的内涵。但搜集资料必然要通过相应的渠道,学生通过电脑借助互联网或者查阅课外书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但农村家庭中电脑的普及率较低,大部分家庭中的课外书也很少,故此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的效果就很难保证,也就会影响到整体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
最后,教学资源的缺乏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很难开展。
二、提高农村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学生由于自身素质以及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具体表现为兴趣、学习习惯以及智力水平的差异。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分组,要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为了便于管理,一般以四到六人为一个小组为宜。要保证小组成员之间在兴趣以及能力上能够存在一定的差异,尽可能地缩小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这才便于组内成员能够公平竞争。在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这就会在小组内部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而小组座位形式的确定也可以尽量灵活多样,可以是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互助小组。但分组之后,教师要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在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当然,学习任务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以及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补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
比如,进行一些如科学、自然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的讲解时,其中涉及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因此教师就需要合理搭配组内同学的优势,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导,让善于观察的学生来把握操作方向;而在进行一些语言交流类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则应该让性格外向的学生主导,能够带动组内全体成员,达到活跃交流气氛的效果。这也就实现了优势互补,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用问题来明确合作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并不能够代表教学的全部,因此在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完成,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能够避免合作学习的效果流于形式。
实际的教学中,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材的重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保证学生解答问题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最好是能够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问题的创设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能够得到保证。如《思想品德与社会》以及《思想品与生活》这两门学科,因其内容较为枯燥,我们就可以用生活化的问题来进行课程引导,也可以用热点性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虽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加之出生在农村,可能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误区。但他们已经开始独立地感知世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由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入手,也更符合他们对外界的认知方式,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能够得到保证。这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要保证与独立思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给学生留足自由讨论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不要在得出结论之前打断学生的讨论,否则会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应该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它应该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机会,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交流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离开了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很难落到实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类问题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现如今很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对待学生讨论的过程大都草草了事,学生刚交流出了一些心得,讨论的过程就被制止了。这一点在一些如自然以及科学等具有一定理科性質的科目中较为常见。然后再告诉学生教师预先设定好的结论,根本没有办法保证学生理解预先设定好的结论,而在教师看来,这样的过程从概念上来说完全符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但起到的效果可见一斑。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够单纯从学生讨论的激烈程度来判断其讨论的效果,农村小学中一些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些行为习惯确实需要改进。如果教师不能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真正地去帮助学生,那么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真正融入到班上每一个小组之中,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要敢于听取不同意见,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可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必要的点评,这样才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步。
总之,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成长也是有好处的,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部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上文从笔者的实际经验出发,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陈 丽. 探究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7(2):83.
[2]赵剑蓉. 农村小学生本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的探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