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3-23黄瑞得
黄瑞得
2015年11月,在学校领导的倡导下,我们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论证阶段,我们首先收集了课题组老师在长期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关于计算错误的现象:①题目抄错。有的是符号抄错,有的是少抄漏抄,有的数字抄错,有的小数点抄错,有的抄写时书写出错 。②计算出错。这包括多种情况的数位没有对齐,运算顺序出错,以及小数点的位数出错。③运用出错,要么是分配律少乘一个因数(就是只有一个因数时在提取公因数后没有留下因数1),要么是除法中也运用分配律。④运用运算顺序与运用运算定律之间的矛盾。很多中上水平的学生在一味追求运用运算定律,或是一味追求正解率而忽视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无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发现可以把这些原因总结为内外两个方面。所谓的“内”,是指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品质及心理特征等内在因素;而“外”则指学生在掌握相关计算知识方面的外在因素。如此一来,我们的研究变得有的放矢,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一、及时开展与计算相关的知识的补漏,切实在实际教学中凸出算理,让学生真正做到以理驭法
课题组成员针对问卷调查出结果,开展知识补漏,特别是对数的认识、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法则、运算顺序的补漏;同时,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算理的渗透和灌输,从而改变先前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不再一味追求多种算法,重视算理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具演示、学具操作、联系实际、展示思路等方法讲清算理,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还知道驾驭算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二、设计多层次练习,讲究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注重练习的反馈和实效
教师针对班内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目的、不同难度的计算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训练内容的层次化方面,我们分成基本训练、针对性训练、特殊训练三个层次。基本训练的内容一般为常见题型,如分母不大于20的三四步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简单的解方程的两种题型。这些基本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的内容是学生日常出错率较高的题型,例如,减法的性质运用的几类题型:①8-3.52+1.52,② -+(-)-(-)。这些针对性的训练为了弥补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中的缺漏,培养学生运用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特殊训练是以计算中一些特殊的数值来开展的,如25×4、125×8、(11-20)2的值,又如常见的分母是20以内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等。这些特殊训练最终要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的目的。此外,我们还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训练。如课间24点游戏、课前口算、中午家庭作业10题训练,这既大大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验证了师生训练的成果,还可以借助成绩进一步激发师生的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三、努力追求“题海战术”与针对性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量与质的把握
我们知道,计算之所以被学生“憎恶”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题海战术”惹的祸。不管是优生因为掌握得好而厌恶计算,还是差生因为不会做而不想做计算,都是因为计算没有应用题那般的“情节”生动,更没有选择、判断题如此具有“可操作性”。更多的是因為“勤能补拙”,让诸多的教师、学生、家长有了“练、练、练”的“题海战术”观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追求“题海战术”与针对性训练的有机结合,在训练中我们注重量的把握,更注重质的把握,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错题本”,时时记录日常出现的各种错误和问题,并根据错题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每次不超过15题的阶梯性题型满足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需求,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坚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让好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许多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习惯训练。“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所谓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要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看题、书写、验算、写草稿等多种良好习惯,还要特别注重习惯养成的持续性。
正如前面所述:做题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教师一说,学生就懂,可事后还是会出错,所以对经常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平时就要不厌其烦地多督促、多嘱附,要求学生养成先认真看,再动手抄的习惯,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只有看懂了,才能下手抄。说到这种持续性,“正确书写”这个习惯就更迫切需要了,书写的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误是影响计算正确率的一大因素。为此,我们结合其他学科,制定了练习本、作业本、计算本的统一格式,对于个别学生甚至要求借助直尺养成书写习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而有草稿本的学生,草稿本上也是字迹潦草、散乱。为此,我们要求学生都要有统一的草稿本,并不定期对草稿本进行检查、指导。
五、要加强口算训练,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
关于口算的重要性,想必是众人皆知的。可要对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却不能一板一眼地来,平铺直叙的口算训练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所以变换形式多种练的做法就尤为重要了。如24点的游戏,我们就要求学生不用笔算;如在约分过程中,我会适时说明口算代替笔算的优越性;我会要求学生在每天睡觉之前,躺在床上识记某一个两位数100以内的倍数,并在第二天早上让其尝试口述一遍。同时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以致用,如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要求家长配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家长与学生在学习上的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六、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让学生适度“学一点估算”
加强估算,能提高计算结果正确性,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估算有两种:一种是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 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 ;第二种是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有积的近似估法,有积的末位准确估法,有小数位数估法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进行正误的判断,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曾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一点估算”。
参考文献:
[1]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朱秀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胡光锑,晋泉新.小学数学学习心理与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