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的造型艺术特征

2018-03-23李卫婷

文教资料 2018年31期
关键词:涟源古民居艺术特征

李卫婷

摘 要: 自古以来所有的建筑者对柱础的使用都非常重视,起初柱础仅仅作为一种建筑材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改革创新,柱础不再单单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成了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就古民居柱础和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进行介绍,由简单的柱础图案造型的描述到深刻的艺术特征分析,最后总结应当大力保护涟源古民居柱础和发展传承,使得这种艺术形式继续弘扬。

关键词: 涟源 古民居 柱础图案 艺术特征

引言

柱础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简单的结构,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放眼古今中外,对柱础的研究并不多,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柱础这一艺术形式的逐渐研究,人们又发现了涟源这个独特的地方富有特色的古民居柱础艺术文化。

一、古民居柱础与涟源

1.古民居柱础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柱础起源于距今五千到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陕西陕庙县地沟遗址上的两座近似于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址,由遗址上墙壁和居住面上的柱洞考古学家复原出四角尖锥形的屋顶,还有防止柱子下沉的扁平砾石位于居住面上的四个柱洞下面。后来在商代发现了许多古民居柱础,比较著名的有河南早商遗址的偃师二里头、郑州中商遗址的小双桥和河南晚商遗址的安阳殷墟等。这些分不同的材质和使用在不同的位置上,所以有许多不用的形状和纹样。

早期的柱础从柱础在整体建筑中的不同放置位置分为功用不同的两种柱础,在基面以下埋着的一种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柱基,其作用是承受柱传载过来的荷载防止柱子下沉;另一种是基面以上的类似踢脚的可以用来隔绝地面水气防止柱脚受潮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面以下的柱础慢慢退化被淘汰只剩下基面以上的柱础,并且这部分的柱础被改善成规整的有利于荷载传播分散的造型,便于对建筑物的防潮与保护。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创新变化,从原始材料到越来越精致的人工材料,从简单粗暴的简单造型到复杂精美的精细纹样,柱础慢慢从一个原始的建筑结构慢慢转型为一种艺术形式,使柱础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和历久弥新[1]。

2.涟源与涟源特色柱础

涟源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秦以前属荆楚之地,宋至民国分属于安化、新化、湘乡、邵阳等县。1983年前后曾有涟源地区,后改为娄底地区。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测水等1级—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涟源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由于涟源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水系,造就了涟源独特的建筑特色,在其特有的建筑特色中柱础又是特色中的特色,不同于其他的也有许多古民居柱础的地方,在涟源特有的古民居柱础中,著名的有古松堂柱础、存厚堂柱础和云贵堂柱础。

二、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造型艺术的文化逻辑

涟源柱础的结构主要有三个:础首、础身和础基。础首主要有上乳钉和上皮棱线,有图案纹样的部分主要集中到础身上,础身主要分为础胸、础腰、供台和裹祔角。涟源柱础造型主要分為覆盆式柱础、南瓜形柱础,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竹节式柱础、方形柱础和复合型柱础等。涟源柱础础身上的图案纹样的题材主要是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和文字纹样等,还有比较特别的复合纹式。

植物纹样大多是蕴含美好寓意的植物比如蟠桃象征着吉祥长寿,海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菊花象征着吉祥如意,莲花象征着纯洁的爱情,佛手因佛与福谐音所以也有吉祥之意,牡丹更是吉祥富贵的典范,还有很多植物纹样,等等;在动物纹样中除了狮子、马这种高大威猛的动物之外,还有神话传说中的祥瑞之物——麒麟,和福、富同音的蝙蝠,预示着好运与福气的喜鹊,喻指古代帝王的白鹿、美丽吉祥的蝴蝶及将两种或者多种动物或植物一起组合起来表达美好心愿的组合纹样;几何纹更是有万字纹,也称为万字锦寓意连绵不断的吉祥和幸福,梵语为阿那律的如意纹,象征长寿的龟甲文和象征如意的江波水波纹等;文字纹样比较少都是很直接的“福”、“寿”、“吉祥”等,还有复合纹式中的暗八仙,是用雕刻出民间艺人流传的八仙用的法器纹样表达一种美好的祝福[2]。

三、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的造型艺术特征

1.具体美的表现形式

具象和自然对象在艺术上有类似的表现,其艺术形象可以很轻易地辨别,典型代表有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等。我们从壁画、佛教艺术中都能看到具象的艺术形式。在涟源柱础图案造型中,一些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等都是可以让人直观了解图案含义的具象纹样,偶尔会有一些抽象的处理但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2.抽象美的表现形式

我们把具体形象在数目、排序、方向等方面重新排布形成变换多样的抽象图形。抽象美从具象中发展演化而来,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具有抽象能力,抛开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用简单的图案概括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抽象,由此就有了抽象美,在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中的龟背纹上的蕉叶纹可以体现。还有一些首相的几何纹样有着多种多样的含义,例如上文提到的万字纹、如意纹和江波水波纹等。

3.意象美的表现形式

意象作为新的美学表现形式最早起源于汉代,它指具那些有深意的图案。在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的造型中,很大程度上应用了意象美,利用文字的谐音体现人类对美的追求,例如“多子多福”中的海石榴,“平安如意”中的瓶子和如意,“喜上眉梢”中的喜鹊与梅花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或者将几种吉祥的纹样组合在一起。这些都表现了我们对繁衍后代的期望,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家庭和睦的向往,等等。

4.秩序美的表现形式

最基本的审美事实是我们对介于有序和无序中图案的欣赏。图案过于单调容易使人们忽略,杂乱的图案会对知觉系统造成太大负荷,进而妨碍到我们对它的赏析。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遵循秩序原则,在础首石鼓上下排列着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且均匀分布的呈环绕态的乳钉,在正八面体的础身的各个面上,大多数情况下重复分布着相同图案,有时也采用一组图案进行排列,通常定义四个或者八个为一组柱础。

5.程式美的表现形式

按照一定的规范约束且被大家都接受并代代相传即是我们所说的程式。程式美具体体现在传承集体表象方式和造型上的共性两方面。民间流行的图案中,其表征的意思,应用的场合等都是先规定好的,它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表象思维,并且这种思维早就根植于人心。这是第一种表现形式。程式性在造型方面主要以“口诀”或“画诀”的形式世代相传。皮影、刺绣等均是如此。

结语

柱础同其他任何建筑物中的一个结构一样,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气息,可以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初衷和创新。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富有地域文化的艺术更具有生命力,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设计,激发设计师们对地域文化和对设计创作的热情,最后将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柱础的设计表达出来,不但满足市场的需求,更能造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创造力。

因为柱础其特殊的位置与结构在经过长时间后人们几乎很难看到完整的有着原始图案的柱础,但每个柱础都是经过设计师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值得保护和传承。涟源古民居柱础因其独有的艺术特征,蕴含着湘中人民美好的祝愿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值得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韩旭梅.中国传统建筑柱础艺术研究[D].長沙:湖南大学,2007.

[2]席辉.陕西渭北柱础图案造型艺术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1.

[3]樊雯.对传统建筑中民居柱础的初研与保护探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06):124-128.

[4]张嗣介.客家柱础艺术[J].装饰,1998(01):51-53.

[5]周燕玲.中国古建筑的柱础艺术[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11):24-26.

基金项目:涟源古民居柱础图案造型艺术特征研究(课题编号201603)。

猜你喜欢

涟源古民居艺术特征
涟源: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