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3-23谢卫红李忠顺王永健
董 策,谢卫红,李忠顺,王永健
(广东工业大学 1.管理学院;2. 大数据战略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520)
一、引言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将推动大数据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来,对大数据及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注与讨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2]据华沙经济研究所测算,欧盟27国因大数据的引进,至2020年将获得1.9%的额外GDP增长;据美国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美国大数据应用带来的增加值将占2020年GDP的2%—4%;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将带动中国GDP 2.8%—4.2%。[3]由此可见,大数据产业作为一种基于大量数据资源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与分发、数据决策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信息服务业,[4]将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2]
广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应当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特别是“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构建高端高质产业体系已迫在眉睫。[5]而大数据产业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州市在IT基础设施、信息产业、数据资源、科研实力、人才教育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以国家大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契机,促进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创新型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广州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将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支持要素、环境要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掘优势,寻找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应对之策。
二、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是多种要素的综合,本文将其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核心要素,指大数据企业及数据流通平台;二是支持要素,包括人才、公共服务、资金、产业政策等;三是环境要素,包括市场需求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等。同时,本文根据这三个方面对广州市大数据产业进行简要分析,认清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 广州市大数据产业核心要素分析
大数据企业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其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技术的强弱、市场认可度的高低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状况;同时,数据流通平台作为一种数据资源的交易场所,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广州市大数据企业
根据《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2016—2020)》[6]调研资料显示,2015年广州市大数据产业相关企业约为950家,且大数据产业链可分为基础支撑、数据服务、融合应用等三大环节。从企业产业链分布环节看,其中基础支撑环节重点企业有251家,代表性企业有杰赛科技、北明软件、京华信息等;服务分析环节重点企业有281家,代表性企业有广东亿迅科技、广州灵聚、蓝盾信息、铂亚信息、互动派传媒等;大数据融合应用重点企业410家,代表性企业有海虹药通、华际友天、唯品会、网易久邦科技等,如图1所示。
图 1 广州市行政区大数据企业及收入情况
从企业分布区域看,天河区大数据企业总数为580家,大数据相关业务总收入100亿元左右;越秀区大数据企业122家,大数据相关业务总收入约7.5亿;黄埔区大数据企业88家,大数据相关业务总收入约36.7亿;海珠区大数据企业62家,大数据相关业务总收入14亿左右;番禺区大数据企业43家,大数据相关业务总收入7.2亿,[6]具体如表1所示。
表 1 广州市行政区大数据企业及收入情况
从大数据企业产业链、区域分布及产值等情况可以看出,广州市大数据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加强,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缺乏领军型龙头企业。广州市目前缺少像百度、阿里巴巴、华为、浪潮等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和集聚效应不强;第二,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数量偏少,特别是大数据核心技术类企业(如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关键硬件等),产业链协同能力有待加强;第三,新兴的大数据服务型企业不多,已有的大数据企业更多的是传统IT企业基于业务转型或新技术的应用转变而来,真正的因大数据技术或应用需求而诞生的企业(如Palantir、Splunk、Cloudera等)比较少。
2. 广州市数据流通平台
数据流通平台是多家数据拥有者和数据需求方进行数据交换流通的场所。它对于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规范数据交易市场、最大化数据交易价值,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我国,国家层面的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还未建立起来,更多的是省市等地方政府开始了先期探索。如,在2011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就上线了data.gov.hk,称为香港政府资料一线通。上海市在2012年6月也推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数据开放平台。之后,北京、武汉、宁波、无锡、佛山南海等城市先后也都上线了自己的数据开放平台,广州也于2016年6月份上线了广州市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从表2可以看到,在上线时间方面,广州市远晚于香港、北京、上海、佛山南海区等城市;在数据量及数据格式方面,广州与上海、佛山南海、香港也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上线时间短,缺乏数据运营经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广州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存在数据量少、数据格式类型单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应用程度低等问题。
表 2 国内部分城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对比
(2) 数据交易市场。在第三方数据交易市场方面,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相继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如2014年2月北京成立的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2015年4月贵阳市成立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7月武汉市成立的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及长江大数据交易所、2016年4月上海市成立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数据交易中心作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重视,这也是全社会认可、期待大数据产业取得积极进展的利好信号。
广州市紧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步伐,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数据交易中心成立的可行性,并最终于2016年3月成立了广州数据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但与国内其他几家交易市场相比,尚存在着可交易数据量少、交易活跃度低、交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截至2015年12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接入的数据源企业超过100家,会员单位达300家,大数据总量超过10PB,交易金额突破6 000万。[7]因此,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广州市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总的来说,广州市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主体要素方面需要亟待加强:一是大数据龙头企业和专业型大数据企业的培育;二是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第三方数据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二) 广州市大数据产业支持要素分析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支持要素主要包括人才、公共服务、资金、产业政策等资源要素,完善的产业发展要素能够为大数据产业的培育、发展及进一步壮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大数据人才要素
目前,在穗高校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大数据人才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据笔者调研了解,华南理工大学于2014年6月开设了校企共建的“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硕士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也在2014年5月成立了华南地区首家“大数据战略研究院”,专注于大数据领域的研究,2015年9月又在国内率先招收大数据与物联网本科专业学生,招收规模160人;暨南大学于2015年5月成立了大数据决策研究所,主要从事精准医疗和金融量化投资等领域研究;中山大学于2015年6月组建了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和计算与数据分析处理人才。
在科研院所方面,广州市一大批的科研机构也为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广州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广州发展研究院、中国赛宝实验室、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其中广州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下属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更是将视觉系统、物联网、数据挖掘方向作为本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逐渐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大数据有关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培养更多的大数据相关领域的人才,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拓宽视野,全面地深化对大数据的认识。但总体而言,大数据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据数联寻英发布的首份《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8]因而大数据相关人才的培养今后仍需重点关注。
2. 大数据公共服务要素
广州市目前与大数据有关的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机构主要有广州市大数据行业协会、天河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国电信亚太信息引擎、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赛宝实验室等。就各区而言,相关的机构还有天河区的浪潮广东大数据研究院、远洋新三板孵化基地以及广州开发区的“1+N大数据产业园”,目前已建有纳金大数据产业园、绿地大数据产业园等7个分园区,番禺区的思科(广州)智慧城项目、海珠区的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这些产业园区及机构一定程度上能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广州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9]中也提出“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加强众创空间建设”以及“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意见,一方面,重点培育计算科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同时支持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园、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骨干龙头企业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另一方面,扶持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重大支撑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些措施都为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创业营造了很好的环境。
3. 大数据金融服务要素
广州作为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之一,其金融业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金融服务水平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为珠三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其金融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金融总量继续居全国前列(2015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 629.43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法人机构总数迅速增加;科技金融向纵深发展推进;股权投资机构发展迅猛;中小微金融服务不断优化。[10]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广州作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地区,成立了2家科技支行,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联合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试点。同时,2015年广州市的创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约1 000家,管理资金规模约2 000亿元;而且全市11个区均成立了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近100亿元。[11]
大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大数据初创企业,更加依赖于投资机构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而广州市相对完善的金融服务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大数据产业政策要素
广州市在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面已采取多项措施。2015年9月,广州市率先成立了市级大数据管理机构——广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在政府机构层面予以重视;随后,《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将“加快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列为重要内容,并明确提出从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利用、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两方面进行部署。[5]
此外,2017年1月7日,广州市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虽然时间较国内其他城市较晚(见表3),但其对广州市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见》提出“到2020年,打造出具有广州特色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数据强市”的目标。[12]该《意见》的出台,与《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1]和《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13]一起,将为推进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三) 广州市大数据产业环境要素分析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等三个方面。
1. 市场需求环境
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对大数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如2015年,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了3 500亿元、年增长率为14.2%,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十三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预计年均增长8%,到2020年将达4 200亿元。[14]二是广东省信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的不断拓展和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为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据资料显示,到2015年,全省信息消费总额达到9 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消费达到3 9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更是超过3.2万亿元。[14]
表 3 国内部分城市大数据发展规划一览表
2.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从经济要素看,2015年,广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1.8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占比居中国前三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6%。而且,《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出台,把广州南沙新区定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更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15]
从社会文化要素看,一方面,广州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高级人才资源较为丰富。2015年,广州研究生教育招生2.71万人,在校研究生7.95万人,毕业生2.3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30.74万人,在校生104.32万人,毕业生27.14万人。[15]另一方面,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海外侨胞,同时也是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其文化上有鲜明的商业性、包容性、开放性;再加上靠近港澳,又有语言上的优势,更增强了广州民众的商业竞争意识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并逐步形成“敢为先”的探索意识、独创意识和超前意识。[16]但就数据文化而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数据文化匮乏的国家,就现状而言,中国数据的公信力弱、质量低、数据定义的一致性差也是不争的事实。[17]
虽然如此,广州市有较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从经济要素看,广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且产业结构较合理,发展潜力大;从社会文化因素看,广州市在教育、商业文化氛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数据文化与数据意识的缺乏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3. 宏观政策环境
宏观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对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
在中央层面,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1],把促进大数据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大数据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并制定了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随后,为了进一步地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工信部又于2017年1月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为大数据产业的具体发展指明方向。
在地方层面,广东省在2014年2月成立省大数据管理局,负责推动本省的大数据规划及产业发展;2016年4月,公布了《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全国数据应用先导区和大数据创业创新集聚区,抢占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总目标。[13]此外,广州市政府也于2015年5月成立了广州市大数据管理局,专注于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开放与共享;同时,在《广州市“十三五”规划》[5]中,将“加快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接着,于2017年1月又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12],对广州市大数据发展做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由此可见,从中央、省到市各级政府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都十分重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对广州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三、广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市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有诸如经济实力强、市场需求广阔、信息产业基础雄厚等许多有利因素,但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据文化与数据意识培养、大数据人才培养、大数据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我们提出四点建议。
(一)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释放公共数据价值
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促进社会事业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一方面将极大提升政府整体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提供新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数据应用企业提供极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为此,应充分发挥广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及各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功能,完善广州市公共基础数据平台,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加快推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政府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有效的大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政务数据公开与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公共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形成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二是推进制定大数据采集、管理、交换等标准,明确收集数据的范围和格式、数据管理的权限和程序以及开放数据的内容、格式和访问方式等;三是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对全市范围的数据资产进行登记管理,探索建立社会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交易规则,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交易市场,加快数据资源流通及共享、共用。[4]
(二) 增强社会数据意识,培育社会数据文化
2011年,麦肯锡公司以2010年度各国新增的存储器为基准,对全世界大数据分布做了一个统计,中国2010年新增数据量约为250P(1P=250),不及日本的400P,欧洲的2 000P,不到美国3 500P的1/10。在人口、互联网用户数量、手机用户数量都远超其他国家的情况下,中国缺乏的不是可供收集的数据,也不是收集数据的手段,而是搜集数据的意识。
在培育数据文化方面,广州市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在公共领域推行数据治市的理念。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将是系统的数据,而不是个人经验和官员意志;同时,还要加大大数据治市的舆论宣传,将数据知识纳入广州市公务员的常规培训体系;力争在全社会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特点。[17]
(三) 加强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必须高度重视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1. 人才培养
在学位培养方面,鼓励广州地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设计培养大数据各类人才的课程体系,开设大数据学科,培养大数据人才。如可在计算机、信息或管理学相关学院设置大数据本科专业,根据企业对大数据从业人员专业技能需求,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增强学生课程实用性;还可根据国家专业硕士发展计划,在广州部分高校研究生院设置大数据专业硕士,鼓励多元知识背景学生报考,培养专业知识扎实、面向应用的大数据人才;此外,也可鼓励有实力的大数据企业到广州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立大数据教育奖学金,支持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等。
在职业培训方面,优先以从事传统数据分析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为主,通过大数据相关知识培训,使其迅速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工作;同时,在职业培训体系中,可依托市大数据行业协会或有关政府部门,建立面向应用的大数据从业人员认证机制。
2. 人才引进
在大数据人才引进方面,一方面可由政府出台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从国内外引进高端大数据人才;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如中大、华工、暨大、广东工业大学等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的相关大数据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四) 加快对大数据龙头企业的培育
大数据龙头企业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大数据产业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拓展大数据产品及服务市场、研发大数据关键技术、培养大数据相关人才、带动大数据领域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市可从三点出发:一是研究制定“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协助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和行业发展的企业发展规划,使其成为广州市大数据产业规划的积极践行者;二是设立专项基金,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是鼓励大数据企业间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大数据企业的合作,通过深入的合作提升自身的实力。[18]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 [2015-09-0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2]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2017-01-17]. 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464999/content.html.
[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大数据白皮书(2016年)[EB/OL]. [2016-12-28]. http://www.catr.cn/kxyj/qwfb/bps/201612/t20161228_2185495.htm.
[4]杨再高, 罗谷松. 借鉴美国经验, 促进广州大数据产业发展[J].城市观察, 2014 (4): 94-102.
[5]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3-28]. http://www.gz.gov.cn/gzplanjg/fzgh/201603/daf192f4909f41438a2a22e0c5f02cfe.shtml.
[6]广州大数据行业协会等. 广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2016—2020)[EB/OL]. [2017-05-18]. http://www.gzbd.org.cn/s.
[7]李骥宇.大数据交易模式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6, 40(5): 41-44.
[8]数联寻英. 数联寻英顺利举办大数据人力资源论坛[EB/OL].[2016-07-21]. http://www.shulianxunying.com/detail-10-48-1.html.
[9]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EB/OL]. [2016-07-25]. http://www.gz.gov.cn/gzgov/s2812/201608/31d99dfdfe924373ab7a475 996761062.shtml.
[10]广州市金融工作局. 2015广州金融白皮书[M].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15: 6.
[11]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EB/OL]. [2016-11-22]. http://www.gzjr.gov.cn/gzjr/gzs/201612/b0cdea393bce4140accad6c2e2868886.shtml.
[12]广州市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 [2017-01-07]. http://www.gz.gov.cn/gzgov/s2812/201701/2a87dd061b1a490eaa3afaf946103651.shtml.
[13]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2016-04-22].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604/t20160425_652829.html.
[14]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EB/OL]. [2013-11-23]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311/t20131125_454141.ht ml.
[15]广州市政府.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4-23]. http://www.gz.gov.cn/gzgov/s2885/201604/3c68a80cfc6d42a295731042ab6e1f4f.shtml.
[16]何一鸣. 广州文化演进与经济制度转轨[J]. 城市观察, 2012 (1):157-165.
[17]涂子沛. 数据之巅: 大数据革命, 历史, 现实与未来[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18]杜昌芙. 培育龙头企业的对策思考[J]. 财经界, 2014 (11): 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