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探析*

2018-03-23于涣茹

关键词:改革开放时代发展

于涣茹

(宣城市委党校马基室, 安徽 宣城 24200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此同时,“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1]。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不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次矛盾,就抓不住重点,也找不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党的十九大指出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原因、内涵和解决途径三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以期加深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一、为什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包括现实和理论双重原因,理解这些原因是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原因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准确反映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之间的严重对立,也决定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要务。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我们抓住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条主线,采取一系列举措,使我国综合国力获得迅速提升。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积累,我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已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也稳居世界前列;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显著,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大飞机等高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一切与建国初期相比、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超出我们的想象。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求索、砥砺前行,我们终于改变了我国的面貌,使社会主义中国迸发出蓬勃生机。在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情况下,过去的“落后的生产力”的表述已经不能准确说明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已经日益显现,这是当今中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归根结底,生产力的发展是促成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人们的社会需求变得更为丰富。如果说40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启时,人们需求更多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而在40年后,人们的需求层次、属性、结构等方面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民主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渴望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中来。最后,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提升是促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直接原因。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逻辑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同样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体现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部分质变的哲学原理。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在一个长过程中,在进入最后的质变之前,一定要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许多部分质变。如果在我们的工作中,不促进大量的量变,不促进许多的部分质变,最后的质变就不能到来。”[2]毛泽东论述部分质变的侧重点,是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不平衡中通过一系列部分质变,飞跃来发展的”[3]。

毛泽东的论述表明:社会主义社会也要通过不断的部分质变来实现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则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又一次部分质变。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量变过程中一共发生两次部分质变:第一次部分质变发生在1956年到1978年。在这个部分质变阶段,尽管我们犯了一些错误,但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体系和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等,为开启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前提。第二次部分质变发生在1978年到2012年。这一时期,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积累,我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在前两次部分质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渐开始了第三次部分质变,这次部分质变,是要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量变过程中即将发生的第三次部分质变。待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的量变才会完成整体质变,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其次,抓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我们党历史上一直有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紧紧抓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两个主要矛盾,带领人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通过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这一矛盾得以顺利解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当时主要矛盾,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然而,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个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发生了漂移,最终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重大挫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重新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不放松,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和倡导的方法论。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应该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展开。

(一)人民群众的需求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和积累,尤其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渐进实现,人民的需求已超出了原有的物质和文化这两个传统需要,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需求的内涵和层次出现全方位、高水平的扩展和提升。具体表现在:首先,人民对“刚性需求”有了更高的期待。人民已不只是停留在对物质文化成果的“刚性需求”满足上,而是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其次,人民群众具有了新生的“软性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求知的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7个层次。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高级需求,这种不断上升的追求,成为推动人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从马斯洛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需求的递进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内在驱动力,这就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刚性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提出更多的“软性需求”。比如: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5]。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可见,原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已经无法准确表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体现了当下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社会供给方面发生重大改变

社会供给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根本上是社会生产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建国初的一架飞机、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会制造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到58 790.60亿美元,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更是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也已进入世界前列。然而,在社会生产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即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理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关键。具体而言,发展不平衡表现在: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发展迅速,已进入生活品质提升阶段,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发展缓慢。尽管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但就目前来讲,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东西部发展差距和南北方发展差距的问题。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远比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二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据《2018社会蓝皮书》统计,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4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778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1;三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分配上还很不平衡。再次,收入分配不平衡。根据国家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73、0.469、0.462、0.465,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0.4。种种迹象表明,“马太效应”在中国已有了扎根的土壤。邓小平曾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如果还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失败了,就真的走了邪路了。”[6]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不仅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而且还会威胁社会稳定。所以,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又把蛋糕分好,仍然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后,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平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一直伴随着“四高”,即“高排放、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费”,这样的生产方式,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高消耗,加剧了我国资源有效利益的压力;另一方面表现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2016年环境绩效指数(EPI)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在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等方面综合排名在180个参评国中排109位,落后于大多数国家,“美丽中国”建设遭遇巨大挑战。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首先,实体经济有待充分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这与全球实体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有关,也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原始创新动力不强等众多因素有关。其次,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传统向土地、资源、劳动力要效益转为向科技创新、向质量要效益,但由于这种转变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决定了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仍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再次,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多,党中央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实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但改革面临的任务依旧繁重,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收入分配不公平、利益格局不协调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更大的魄力、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最后,民生领域有待充分发展。这些年,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积累、轻消费”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甚至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

三、如何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主要矛盾,只有解决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奠定强大基础。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了两个“没有变”,即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决定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方法仍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出后,有些人把新时代主要矛盾“发展”一方中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放在等同的位置上,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似合理,顾及到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但实质上这种观点有悖于现实发展逻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突出经济建设这个重点的同时,兼顾其他各方面建设。把各方面建设放在完全等同的位置,这种看法忽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的这一事实。尽管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最根本的仍是经济建设。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文化、政治和社会建设只会是空谈。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以经济做后盾,才会有文化的繁荣、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建设的和谐。无法想象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会有和谐的社会、会有良好的民主政治和繁荣的文化。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以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可以缩小不同群体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可以解决发展成果分配的公正、公平问题,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从这个角度说,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有利于促进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针对发展不充分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创新水平,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解决我国创新能力不充分、发展质量不充分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对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起到促进作用;坚持绿色发展,可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不充分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拓展开放空间,解决我国开放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的程度和水平,从而促进社会保障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可见,坚持新发展理念,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更为复杂,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显然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和规律性”[7]。以往单靠经济体制改革一条腿走路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8]。1978年以来,我们党靠什么凝聚力量?靠什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靠什么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代我们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一大法宝。当下,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法。其次,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底线,决不允许有丝毫动摇。任何放弃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必会导致失败,这是改革开放40年成功实践所积累的极为重要的经验。再次,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全面”二字。“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意味着要打组合拳,而不是单打一。任何一个领域改革的推进都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深度配合,各个领域的改革要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只有如此,各个领域建设的融合性才会不断增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会真正产生效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盘大棋,任何一方面改革出现停滞,都会影响整盘棋的走向,都会影响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当前我们继续推进改革,绝不仅仅是聚焦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通盘的改革;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改革,而是要深入到内里的改革。只有如此,方能保证改革的效果不会打折扣,方能保障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