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鼓山书院加固修缮设计
2018-03-23赵菊芹
赵菊芹 叶 良
(1.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新昌 312500; 2.浙江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1 工程概况
鼓山书院座落于新昌县境内七星街道城西鼓山西南坡,坐北朝南,北依鼓山,南峙旗山。鼓山书院始建于宋嘉祐元年(1056年),是新昌境内创办古代教育的先声,是当地最早,也是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学堂。它的创办,标志着古代规范教育的产生,是当地学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一面旗帜,在当地乃至浙江省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书院分别由纵、横三条轴线组成,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月台、前厅、讲堂、藏书楼等组成,东西轴线主要为学舍,院落式平面布局,随山势逐渐递升。现中轴线及东轴线建筑基本保存,西轴线改动较大,仅存最后一进。书院总占地面积1 473 m2,统体为传统木构架,粉墙黛瓦,封火山墙,硬山式。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文物现状及残损状况
鼓山书院久经沧桑,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文物损坏较为严重。
2.1 建筑结构和布局
建筑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建筑东轴线一、二进在办农桑学校时改为高檐滴水;中轴线第三进面积进行了扩大;西轴线的一、二进建起了极不协调的钢筋水泥建筑;西轴线连廊西侧后加建一间房屋;西侧院已改为民居;牌坊和泮池在“文革”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2 基础与墙体
对整组建筑进行水平检测,西轴线三进南连廊大梁北端及沿阶石下沉6 cm~7 cm,出现梁架脱榫、穿廊台阶位移现象。鼓山书院墙体总体保存较好,但讲堂东山墙倾斜24 cm,北院墙墙体往西倾斜最大处15 cm。
2.3 大木构件
由于书院依山势而建,排水系统遭到破坏,整个书院室内非常潮湿,又加蚁虫、木蜂侵蚀,柱、檩、枋等木构件霉损严重。其多种病害和损伤已经对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2.4 装修
由于使用功能的变化,室内空间进行了随意分隔,与原来大不相同。木条子窗被改成了玻璃窗,原三合土地面变成了水泥地面。许多牛腿、雀替、梁托缺失,有的琴枋被木支撑替代。
2.5 屋盖
后期的不合理维修,屋面原有的材料未按原做法维修,用材比较零乱。
3 加固修缮措施
修缮措施严格遵遁文物维修的“最小干预”原则和“修旧如旧”原则,维修现有建筑,并严格依据有关遗迹和史料,恢复原有建筑。
3.1 维修部分
3.1.1恢复平面布局
由于书院在漫长岁月中,因使用和产权的多次变更,改变了原貌。经仔细勘察,根据一些建筑构件特征及遗迹,恢复原来的风貌与布局。拆除月台栏板上后期加建的围墙、大门、门卫室,恢复月台,并修补望柱栏板。按书院的格式恢复了东轴线一、二进檐墙,并拆除室内后期增建的隔墙;拆除中轴线三进后山墙,恢复原来的深度。同时拆除了西轴线第三进廊步后期搭建的小房子,使三进建筑山墙在同一条线上。
3.1.2地面基础
1)用千斤顶同时顶起柱子至梁架吻合,再抄平地面。对台阶基础进行灌浆,后把台阶石进行归安。
2)用旧石柱础更换,归安磉石和柱础。其他柱础留有卯口的,对卯口用同类石粉进行修复。
3)剔除水泥地面,中轴线一进、二进分别为条石、磨砖铺砌,虽已风化,但为了保留建筑历史信息,保留原地面铺设,用同类旧石块和同规格磨砖修补缺失部分。挖去天井的水泥层,按照当地传统做法以及书院现保留天井的图案恢复鹅卵石天井。恢复月台地面鹅卵石,我们根据其弹石规格、花纹及工艺恢复东西轴线前天井,对中轴线一进前天井原鹅卵石进行修补。
3.1.3墙体
拆除讲堂东山墙,按原做法重新砌筑。北院墙保留漏窗及以下倾斜较小部分,漏窗上部倾斜度较大处按原做法重新砌筑,并检修漏窗上部过梁。拆除藏书楼后山墙,恢复原来进深。西面风火墙保留南端,北端依后山墙重砌。
3.1.4大木构架
1)对虫蛀、霉烂等槽朽严重,无法使用的柱子进行更换。
2)对虫蛀、霉烂等槽朽严重,无法使用的梁架、檩、枋等进行更换;构架有歪闪的,维修时通过打牮拨正梁架,归安、整固榫卯,恢复大木构架正常受力。
3)更换或补配牛腿、雀替。因以前不吻合的构件拼凑时所遗留的较大卯口用旧木填补。对一些霉烂严重的琴枋和牛腿,按原雕刻纹饰及工艺更换。
3.1.5屋盖
屋盖统一改成望砖,出檐部分为厚15 mm的望板。对所有椽、风檐板进行了整理,更换霉烂、断裂,薄而弯曲的椽子,对脱位的木椽进行复原。剔除高低不平,因霉烂而摇摇欲坠的封檐板,重新制作安装。其次,整理瓦片层,对规格大小不一的瓦片进行归类,并增添瓦片2/3,保持瓦片密度达到压七露三,增强了防水性能。按原规格修复小青瓦清水垒脊。
3.1.6环境处理
修整了三进后挡土墙,重做了排水系统,使山水和生活用水得到有效排泄。
3.2 复原部分
1)按照发掘的柱础、磉石以及一角的天井沿阶石对西轴线第一、二进管理用房进行放样,按照老照片新建一层传统木结构建筑,屋脊高度不超过文物建筑现有高度,室内有关牛腿、雀替等雕刻件都参照书院内原有的工艺手工雕刻,纹饰皆为适合书院的图案。
2)根据管理需要,结合老照片,在书院西侧建了高檐两层混凝土结构的西侧院。
3)为便于管理,在西侧院和西轴线一进间建传统木结构门厅,石库门框和实拼门采用了梅渚镇下衣村赵家台门旧物。
4)根据保留的清乾隆年间的牌坊中坊长度和老照片图样,用传统工艺恢复四柱三间的冲天牌坊,并用上旧石坊,其余石质为与旧石坊颜色相对协调,硬度较好的福建青石。
5)根据照片、发掘情况以及老农们的指点,按原风格恢复泮池。同时根据现有的坡势,恢复泮池至书院的台阶。
4 结语
鼓山书院至今仍然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信息,对其的保护设计总结如下:
1)在设计前应做好全面、详细、科学的勘察评估工作,为修缮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2)修缮方案设计应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3)修缮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
4)修缮保护措施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原规格、原材料,按照原工艺进行施工,尽可能多的保留和恢复该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
5)要注重对其环境的保护,包括书院周边的山水、建筑、道路、周边种植物等自然生态现象。
6)要保护除了书院本身以外的非物质文化部分,如办学理念、教育形式、治学方法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使子孙后代在参观历史文物的同时,在重教育人上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