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研究

2018-03-23左盛奇刘呈雄邓张双郭志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甾体皂甙浸出物

左盛奇 刘呈雄 邓张双 程 凡 郭志勇 邹 坤

(三峡大学 生物与制药学院 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宜昌 443002)

蜘蛛抱蛋(AspidistraLuridaKer-Gawl)是百合科(Liliaceae)铃兰族(Convallariaceae)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目前已知的有50余种[1],曾以“蜘蛛抱蛋”之名收载于《中华本草》、《中国植物志》,别名蛇退、万年青、一帆青、一叶兰、粽粑叶、飞天蜈蚣、哈萨喇、竹叶伸筋、大九龙盘、竹叶盘、九龙盘、赶山鞭、蓼叶伸筋、大伸筋、摇边竹、甘心蜈蚣、地蜈蚣、九节龙、一寸十八节、竹根七、土里蜈蚣、地雷公、入地蜈蚣、石上剑、山蜈蚣等,分布于越南北部,日本和我国云贵高原等地,且多数为我国主产,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其根茎是一种传统民间草药,味苦,辛,性微温,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补虚止咳,滋阳补肾等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非虚咳嗽,咳血和毒蛇咬伤等症[2].目前,国内云南、四川、广西等产地的蜘蛛抱蛋均有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但产自湖北省的蜘蛛抱蛋药材尚未有其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的报道,基于2015年《湖北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项目,本课题组首次对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行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低温冷冻干燥机,美国Labconco公司;正相色谱硅胶,烟台化学工业研究所;反相色谱硅胶,日本YMC公司;DYS-207显微镜,上海点应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展开缸10 cm×20 cm;高效液相用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水为怡宝纯净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蜘蛛抱蛋植株于2016年7~10月份采自湖北省各地(湖南吉首批次为采集对照批次),经三峡大学生物技术中心王玉兵副教授鉴定为(AspidistraluridaKer-Gawl).植物标本现保存于三峡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表1 蜘蛛抱蛋药材产地和采摘日期

2 植物形态

蜘蛛抱蛋,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90 cm.地下根茎横生,粗硬,肉质,易折断,外表棕色,有明显节和鳞片,直径5~10 mm,生有多数须根.叶单生;叶片革质,从地下根茎上长出,直立;椭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宽7.5~11 cm,先端急尖,基部狭窄,形成沟状绿色的窄长叶柄;叶片绿色有光泽,常有少数大小不等的淡黄色斑迹,有多条明显的平行脉.

图1 蜘蛛抱蛋植株形态

3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海拔600~1 700 m的地区,土壤基质以疏松、潮湿的石灰岩黄砂壤土为主,常生于荫闭、湿度大、土壤肥沃的天然林边缘、山坡林下以及沟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和越南北部;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湖北、四川、广东、福建等地[3].

4 性 状

本品根茎横切面:外皮层由1~2列多角细胞组成,棕黄色.皮层宽广,靠近外皮层的皮层细胞中有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束,长度约30~50 μm.并可见少量叶迹、根迹维管束;内皮层细胞一层,细胞扁平.维管束散生,靠近内皮层的维管束排成一圆环状,为外韧维管束;内方维管束散生,为周木维管束(如图2所示).

本品粉末呈浅黄棕色.表皮细胞呈黄棕色或红棕色,类多角形,直径40~70 μm,排列紧密,细胞壁稍厚,内含黄棕色物质.薄壁细胞黄色或近无色,类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0~240 μm,内含淀粉粒;鳞片薄壁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不规则形,细胞壁极薄;管胞黄色、黄棕色或无色,多为梯纹,直径8~56 μm;淀粉粒较多,常为单粒,多呈圆形、椭圆形,直径2~11 μm,脐点不明显.根状茎粗硬,肉质,易折断.直径5~0 mm,外表棕色,有明显节和鳞片(如图3和图4所示).

1.木栓化细胞;2.表皮;3.木栓化细胞;4.外皮层;5.中皮层;6.周木维管束;7.内皮层;8.韧皮部;9.木质部;10.针晶;11.淀粉粒图2 蜘蛛抱蛋根茎横切面

图3 蜘蛛抱蛋药材和粉末

1.薄壁细胞;2.分泌细胞;3.淀粉粒;4.针晶;5.导管图4 蜘蛛抱蛋根茎粉末

5 药用情况

药材性状:根状茎粗硬,肉质,易折断.直径5~10 mm,外表棕色,有明显节和鳞片;药用经验:内服:煎汤,9~15 g,鲜品30~60 g.或作酒剂;外用:适量,捣敷[2].

6 方法与结果

6.1 检查

①水分: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测定,10批蜘蛛抱蛋药材(阴干根茎)的测定结果均在12.12%~12.86%范围内,平均为12.75%,以平均值的120%为上限,故暂定本品水分不得超过15%(见表1).

②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测定,10批药材的测定结果均在5.98%~6.67%范围内,平均结果为6.43%,以平均值的120%为上限,暂定本品的总灰分不得超过8%(结果见表1).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均在0.49%~0.92%范围内,平均为0.73%,以平均值的120%为上限,故暂定本品的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9%(结果见表1).

表2 蜘蛛抱蛋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

6.2 浸出物

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蜘蛛抱蛋阴干根茎粉末以95%乙醇为溶剂,热回流提取.10批药材浸出物的测定结果均在4.48%~5.44%范围内,平均结果为4.86%,以平均值的80%为下限,暂定本品浸出物不得少于4%(结果见表1).

6.3 薄层色谱鉴别

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测定(测定结果如图5所示).

1:蜘蛛抱蛋(20160701宜昌长阳);2:蜘蛛抱蛋(20160702宜昌五峰);3:蜘蛛抱蛋(20160703湖南吉首);4:蜘蛛抱蛋(20160704宜昌长阳);5:蜘蛛抱蛋(20160705宜昌五峰);6:蜘蛛抱蛋(20160706恩施利川);7:蜘蛛抱蛋(20160707湖北神农架);8:蜘蛛抱蛋(20160708恩施利川);9:蜘蛛抱蛋(20160709恩施利川);10:蜘蛛抱蛋(20160710恩施巴东)图5 薄层图谱:试验环境20℃(5%硫酸乙醇显色

供试品溶液:取蜘蛛抱蛋阴干根茎粉末1.0 g,精密称取,加20 mL甲醇,置25℃超声(40 kHz)提取60 min,过滤,溶剂挥干,将浸膏溶于水中用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溶剂挥干,溶于甲醇,作为供试品.方法: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样品溶液10 μL,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展开,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至斑点清晰.点样:供试品点量样10 μL;带状点样,条带间距为5 mm,原点距底边10 mm.展开剂:水饱和正丁醇(新配)(试验温度为约20℃).展开:展开缸预平衡15 min,上行展开,展距为8 cm.显色:5%硫酸乙醇溶液.

6.4 化学成分研究

对于蜘蛛抱蛋药材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如日本的JUNZO SHOJ[4]和国内的黎霜、王恒山、杨庆雄、彭杰、陈昌祥、陈梦菁等人[4-12]研究表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本课题蜘蛛抱蛋阴干根茎提取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其重量比为9:6:37,说明正丁醇部位为本品主要化学成分;且正丁醇部位水溶液浓缩发泡严重,这也是甾体皂苷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目前,本课题已从湖北产蜘蛛抱蛋根茎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14个,全部为甾体皂苷,所以甾体皂苷为本品主要的化学成分.

薄层色谱分析:供试品溶液:取蜘蛛抱蛋阴干根茎粉末1.0 g,精密称取,加20 mL甲醇,置25℃超声(40 kHz)提取60 min,过滤,溶剂挥干,将浸膏溶于水中用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溶剂挥干,溶于甲醇,作为供试品.方法: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如图6所示,1为喷以5%硫酸乙醇显色、2为A试剂显色、3为E试剂,样品对A试剂显黄色或黄绿色,对E试剂显红色,表明本品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多为呋甾烷醇类化合物[1,13].

图6 甾体皂苷波层色谱鉴别

7 结 论

本文首次对湖北产蜘蛛抱蛋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植株的生境、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四个方面的检测限度给出了建议;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对植株的生境、植物形态、药用情况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薄层色谱对比分析、化学研究和文献调研确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崔江铭.卵叶蜘蛛抱蛋中甾体皂苷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二十二卷:7150-7151.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9.

[4] Hirai Y, Konishi T, Sanada S, et al.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spidistra elatior BLUME. I. On the Steroids of the Underground Part[J].Chem & PharmBull, 1982, 30(10):3476-3484.

[5] 黎 霜,王恒山,李光照,等.5种广西产蜘蛛抱蛋中偏诺甾体四糖皂甙含量的比较[J].华夏医学,2003,16(2):166-168.

[6] 王恒山,谭明雄,龚崇松,等.广西蜘蛛抱蛋中一种甾体皂甙定性定量研究[J].广西植物,2003,23(5):450-452.

[7] 杨庆雄,杨崇仁.云南永善产蜘蛛抱蛋的甾体成分[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00,22(1):109-115.

[8] 彭 杰,崔江铭,康利平,等.铃兰族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40(6):726-735.

[9] 陈昌祥,周 俊.蜘蛛抱蛋根茎中的甾体皂甙[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1994,16(4):397-400.

[10] 陈梦菁,梁松筠.蜘蛛抱蛋属中甾体皂甙的分布[J].植物学报,1999,16(5):610-613.

[11] 陈梦菁.四川蜘蛛抱蛋的甾体皂甙[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1:19-22.

[12] 陈梦菁,向桂琼,张国文.棕粑叶中甾体皂甙和皂甙元的分离鉴定[J].J Integr Plant Biol, 1990, 4:297-301.

[13] 吴立军,娄红祥,周 晶.天然药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51.

猜你喜欢

甾体皂甙浸出物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蜕皮甾体及其功能研究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甾体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紫玉簪活性甾体皂苷的制备工艺研究
改良CLSI M38-A2应用于皮肤癣菌对甾体皂苷敏感性的测定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皂甙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