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发展阶段研究
2018-03-23虞未江狄胜同
贾 超,虞未江,李 康,袁 涵,狄胜同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250061,济南)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更是保障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以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由于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缺少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概念全面、完整、深入的研究,影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推进。本文在详细分析和梳理国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我国基本水情和时代特征出发,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现状,逐次递进,分别对水生态、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详细的内涵解释,并深入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水利发展建设之间的区别,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体系和划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阶段。
一、水生态定义及内涵
1.定义
水生态研究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梳理国内对水生态概念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水生态作出如下定义:水生态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水本身存在的状态、水为系统中其他要素(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服务的状态、水和系统中其他要素相互适应的状态以及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的状态。
2.内涵
水生态与水生态系统在概念上存在明显差别,水生态系统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产需求,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并利用水与自然环境之间、水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起来的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主要包括由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池塘等水域构成的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系统。水生态是对水生态系统的状态描述,而不是对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评价结果。对水生态的内涵进行详细解释如下:
①水的赋存状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水的两重性状态,即水量的状态和水质的状态,水量和水质是影响水生态系统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
②水为系统中其他要素服务的状态是指水为系统中除水以外的其他要素(主要指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生存所提供的水量和水质状态。保证适宜的水量和良好水质,就能够实现和达到水为系统中其他要素服务的健康状态。
③水和系统中其他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的状态是指系统中各要素要适应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水要素也要适应系统中各要素对水量和水质需求的变化,只有当水要素和系统中其他要素达到和谐共存、相互适应的状态时,水生态系统才能达到健康状态。
④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的状态主要指水生态系统中除水以外的其他要素 (主要指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岩石土壤等)除了要与水要素和谐适应外,各要素之间也要和谐共存、相互适应,形成完整的食物网。系统中除水以外其他各要素之间应形成完整平衡的食物网,可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保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的状态。
二、水生态文明定义及内涵
1.定义
在综合考虑国内水生态文明概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作出如下定义:水生态文明是指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及与人类系统和谐共存时的状态。
2.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活动中,以水生态系统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遵循相关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在保障水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前提下,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环节,实现人水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水生态文明体现了人水关系演进的阶段和人类对人与水发展关系的认识水平。水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含两个范畴,一是水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稳定,二是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相互适应、和谐共存。对水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详细解释如下:
①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是指水质和水量的时空分布能满足水生态系统中各种水生生物舒适存在和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系统中各组成要素(动物、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岩石土壤等)之间能相互适应、和谐共存,且系统中各要素的一切活动不会破坏水环境,对水环境的影响在系统自身净化调节能力范围内。
②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和谐共存的状态是指水生态系统的水质和水量的时空分布能同时满足两个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且两个系统之间不断处于相互支撑、相互约束、动态适应的状态中。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定义及内涵
1.定义
在详细总结国内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如下定义: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所采取的一切建设活动,是一个动态塑造过程,最终使水生态系统不断处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状态。
2.内涵
水生态文化是人类社会改造利用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与水生态有关的精神的、物质的成果总称,具体可分为3个层级:一是表层水生态文化,指人类社会改造利用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涉水工程、水商品及市场、与水生态有关的艺术及景观等;二是中层水生态文化,指人类社会改造利用水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和建立的制度、机制等;三是深层水生态文化,指人类对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功能、演化规律以及与水的关系等属性规律的认识。在深入把握水生态文化3个层级基础上,对水生态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开展一系列完善性和创新性的建设活动,以实现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建设事业,需要一个漫长艰苦的建设过程,在此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动态塑造。从开展建设活动和动态塑造过程两个方面详细说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如下:
①建设活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宏观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此可细分为顶层设计、基本理论建设、涉水工程建设和保障机制建设等4个方面。
顶层设计是运用工程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建设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统筹规划。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特征要求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立足大局,全面统筹协调各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建设水生态文明。
基本理论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建设,从人类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出发,研究奠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理论,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等3个部分。自然科学以研究生态系统为主,着重分析生态环境的当前状况、破坏程度及变化趋势。社会科学以研究社会系统为主,重点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人类活动的潜在创造力。同时,从基本水情和水功能角度出发分析研究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理论,包括人水和谐理论、水安全理论、水环境理论、水生态理论等。
涉水工程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主要、最直接的措施,主要集中在高效利用水资源、改善和治理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等3个方面,具体则落实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管理、水安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体系等6个方面涉水工程的建设。
保障机制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始末,各项保障机制通过在建设过程前、中、后发挥协调、配合、激励、支撑等重要作用,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完成。
表1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传统水利发展建设之间的区别
②动态塑造过程。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利发展史上更高一级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在传统的水利发展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新时期,在面对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建设目标,要求水利建设者在建设水生态文明时,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本文从建设所面对的系统等11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传统水利发展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区别,具体如表1所示。
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性的水利建设事业,而且是极具复杂性和时代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挑战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建设活动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塑造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划分建设阶段,明确阶段建设目标,在阶段目标下建设水生态文明,不断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第二,在水生态文明具体建设过程中,不仅会遇到许多突发事故和问题,还会遇到政策、制度方针的改变,需要水生态文明建设者们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建设思维和方式,最终实现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体系
四、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阶段
1.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实现水生态文明所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是一个随时代特征、建设任务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塑造过程。深入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可知,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3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具体如下:
①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指系统内的水质和水量能满足系统中各水生生物舒适存在和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能相互适应、和谐共存,且系统中各要素的一切活动不会破坏水环境,系统自身处于动态平衡中。
②水生态系统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水生态系统能提供合格的水质和适宜的水量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且系统本身也能为人类社会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水生态系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是指在人类与水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精神的、物质的成果,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些精神文化成果主要指人类对水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功能、演化规律以及与水的关系等属性的认识,人类作用于水生态系统过程中形成的水工程、水商品及市场以及与水生态有关的艺术及景观等。
2.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阶段
根据对水生态文明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剖析,结合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认识,可将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划分为以下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系统,使水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的健康状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基本解决区域内存在的所有水问题,如改善水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解决城市防洪进和内涝、防止湖区沼泽化等,积极推动发展水利风景区建设。
第二阶段,水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和谐发展阶段。一方面,水生态系统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水多、水少、水脏等涉水问题明显解决,不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破坏水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通过一系列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使水生态系统不断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
第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实现水生态系统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最终实现水生态文明。经过对水生态文明的长期建设,不仅全面解决处理好各类水问题,使水要素不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而且实现水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和谐共存、健康发展,并通过建设水生态文明实现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五、结 语
在今后研究工作中,需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涵的研究,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发展阶段,不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控制性指标体系研究、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研究、各类水利工程功能设置及调度运行规则研究、建设区域规划研究以及技术保障条件研究等,丰富和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为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合理的建设依据。
[1]王浩.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及若干关键问题[J].中国水利,2016(19).
[2]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
[3]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
[4]许继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6).
[5]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4).
[6]陈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4).
[7]张诚,等.试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内涵与支撑技术[J].中国水利,2014(12).
[8]王建华,胡鹏.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水利,2013(15).
[9]唐克旺.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3(4).
[10]尚文绣,等.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划定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2016(7).
[11]董哲仁.论水生态系统五大生态要素特征[J].水利水电技术,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