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太极(???)造型艺术及象征性研究

2018-03-22周逸煊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东北亚太极图案

摘要:三太极图案是东北亚传统文化艺术孕育出的重要图案之一,它不仅穿梭于中、韩、日等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中,并且在佛教、道教、神道教等宗教信仰中也不乏其蹤迹。三太极图案沉淀了玄妙幽邃的智慧和厚重深刻的内涵,是一种理性形象与感性形象相结合的独特符号象征,蕴含了广博的系统理论、辩证思维以及美学意味,反映了东亚文化圈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趋向的共通性,同时也映射出多民族文化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三太极图案的整体考察,尝试分析三太极造型艺术及象征性,期望能够为以后的装饰图案及纹样等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的同时,也藉此基础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进行一次东北亚民族文化艺术的比较研究。

关键字:三太极;造型艺术;象征性

一、三太极造型的来源

奥地利艺术史学家里格尔在《风格问题》中曾经提到几何图形产生的两种学说,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几何图形并不是在地球上特定的某一地域产生后再传播到其他地区的,而是在地球的各个地方自发产生的[1]。随着亚洲、欧洲等地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确实性,在中国的屈家岭文化、乌克兰的特里波耶文化、意大利的古罗马文化中,都巧合似的出现了图式已然臻于成熟的太极图案,证明了太极图案的创造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体验的共同结果。

但三太极图案是否直接来源于太极图案的衍生,笔者在此尝试提供了一种假设性解答,《道德经·四十二章》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将万物的起源发展归结为“道”的生生不息,以此类推,太极作为“道”符号的表现形式,便也可以延伸至“无极”、“两仪太极”、“三仪太极”等阶段,而《易传·系辞下》也曾对“道”有如此解释:“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更加清晰的解释了三太极相比于太极将人的元素放介于天地之间,形成一种全息式的整体空间意识。由此观之,三太极图案是起源于人在对自然世界的体悟之下对于太极图案的逻辑性推演,是一种充满了辩证思维的朴素哲学观。

二、三太极造型与象征的衍生

三太极图案在漫长的文化交融与历史积淀中,成为东北亚艺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缩影,各国各宗教的三太极图案基本是在圆形轮廓的基础上,以一种近似螺旋的曲线按照三等分的原则进行空间分割的形式,在基础造型结构上有明显的共通性,但是随着东北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上不同地域和宗教的不断影响,各国各宗教的三太极图案的造型形式与象征性也随之产生了差异。

目前,韩国对于三太极(???)图案相较于其它地域来说最为注重,甚至成为韩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认同。韩国的三太极图案由红、蓝、黄三色组成,造型上弧线的前端弧度较为急促,旋转角度较大,延伸至尾端弧线造型较为平缓。近代以来,三太极图案在韩国的美术、建筑等各种领域广泛使用,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国家象征上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中,作为主要素材被应用于会徽中,向世界传达了韩国国家形象。中国的三太极图案除了有与韩国的三太极图案相似图形之外,还有另外两种三太极衍生图案。周敦颐先生在《太极图说》中认为人处于天、地、人三才之中位,故人应恪守“中道”,据此便形成了添加“中道”概念的三太极图,又可称作中极图,相传商周时成书的《洪范》曾语:“太极天道,皇极人理,太极化而阴阳,皇极和阴阳而位乎中。”所以阐述人道的中极图也称为皇极图,着重强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生态、世态、心态的三态的协调、理顺、调整。第二种来氏太极为明朝来知德首创,以理、气、数三者注释太极,表达宇宙生生不息、循环不绝之理,充满了东方文明的独特智慧。日本的三太极图案被称为巴(ともえ),其造型特点带有十分浓厚的族徽味道,前端呈圆形的三旋犹如勾玉,凸显了螺旋与圆形的动感。相传巴源于对水中漩涡的抽象模拟,所以使之具有了防火的意味,常饰于屋顶或者屋檐上的瓦当。“自然是宗教最后的、原始的对象。”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一文如是说,所以在宗教中出现的三太极图案也常伴随着自然崇拜的身影,不论是藏传佛教或是汉传佛教中均有象征佛法如日月永生、如流水恒长的三太极图案,称作吉祥喜旋或卐,梵语音译作室利靺蹉洛利曩(svastika),意译为吉祥云海,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八十种好之一[2]。造型线条较为舒缓,常用以装饰造像、法轮、金刚杵,并伴随载体颜色饰以金银,寓意圆通无碍,运转不息。

三、三太极的理念与启迪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三太极图案历经数种文化洗礼,沉淀了玄妙幽邃的智慧和厚重深刻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独特符号象征。此种符号蕴含着广博的系统理论、辩证思维以及美学意味,其外在形式看似不以真实事物为依据,但并非脱离自然,它是对客观物象多视角、全方位体察的一种“遍观”,是在宏观上把握物象全貌及本质特征的一种创造方式。其造型上所反映出的对称、节奏以及韵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象征艺术,更是人类共同的心理与视觉的双重追求,源于人着眼于宇宙本体的朴素的视觉本性。笔者相信,未来对于三太极图案或是其他传统图案的造型艺术及其象征性的研究,会为东北亚民族文化艺术比较和现代设计的反思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奥)阿洛瓦·里格尔.《风格问题》[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逸煊,(1993.1-),男,山东烟台人,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延边朝鲜族吉祥物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ydcxcy2018012)

猜你喜欢

东北亚太极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文在寅:朝韩及东北亚共同举办世界杯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面向全世界 服务东北亚
太极Ⅱ
东北亚博览会,架起一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