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若飞从自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研究

2018-03-22罗强

魅力中国 2018年37期
关键词:转变

罗强

摘要: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肇始于民国初年。1912年2月,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输出了第一批留法学生。1919年10月16日,王若飞与各省学生一行48人,乘英商货轮Wollowrd号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新加坡、斯里兰卡、红海、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航行3万余里,于1919年11月25日到达法国巴黎。经过休整,王若飞等在法华教育会的安排下到法国巴黎北郊方登普鲁公学补习法文,为时四个月。在法国,王若飞逐步从自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

关键词:王若飞;自由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转变

一、王若飞初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由于王若飞带到法国的钱很快告罄,便离开方登普鲁公学,经华法教育会介绍到里昂附近的圣夏门一家大型钢铁厂作工,工种是制模。在王若飞看来,勤工只是手段,而真正目的在于检学,即:(一)养成劳动习惯;(二)把性磨定,把身练劲;(三)达求学之一种方法;(四)实地考察法国劳动真象。[1]

20世纪初的冶铁工作是最辛苦的职业,王若飞在日记中写道,“制模这项工作很苦,在初学的时候,一无所知,只好做那搬石筑土等笨事,即到能够制模,便要亲倒铁水,稍不谨慎,铁水落在身上,轻则坏衣,重则肌肉尽烂。”为此,王若飞拟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上午5时起床;5时半到6时半读书;6时半后吃咖啡入厂;7时至11时半做工;11时半至12时半午餐;12时半至下午1时阅书下午1时入厂;1时半至5时做工;5时至6时吃晚餐;6时半到9时读书;9时半后睡眠。[2]这样,工作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保障。

此外,王若飞非常强调“进天然的社会学校”,重视社会调查。5月1日是劳动节,每年这一天欧洲工人都要举行罢工或游行示威活动。1920年的法国工人罢工尤为激烈,持续时间近半月。罢工在5月10日这天达到高潮,人数达到120万人。法国政府立即调动军警进行镇压,造成大量伤亡。王若飞亲眼看到军警持枪守路口,马队往来游行,市面顿现一种肃杀的气象,工厂门口驻兵尤多,工人欲进而又不进。

这次法国工人罢工给王若飞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了解到这次罢工是法国总工会中“同情俄国皮尔雪微克(即布尔什维克)主义者”领导的。罢工的失败使王若飞认识到:“资本家有政府作后盾……现在的政府是资本家的政府,法律是偏袒资本家的!”他结合中国的情况提出:“我们应当寻找较好的行动方法。过些时候,当我们树立了信念和找到了一种行动方法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实现中国的改造了。”[3]

在圣夏门,王若飞磨练了筋骨、锤炼了意志、增长了见闻,更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悲惨命运,动摇了对西方价值观的迷信,重新开始思考一条改造中国的道路。

1920年1月底,蔡和森、向警予等湖南新民学会会员也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以“霸蛮精神”从法文先后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和叛徒考茨基》等著作。蔡和森主张仿效俄国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致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以为先要组织一一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服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它,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4]这对引导王若飞等留法青年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起了重要作用。

1920年7月,王若飞来到蒙达尼在一家橡胶厂做工。在这里,王若飞很快结识了蔡和森、赵世炎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蔡和森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开始从思想深处清除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8月,留法勤工俭学生以部分新民学会会员为核心成立了最早具有社会主义性质青年团体——“工学世界社”,王若飞、蔡和森等很快加入。

工学世界社成立后,社员在改造中国问题上存在两种主张,一种是无政府主义,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两种意见激烈对峙。1920年10月,工学世界社为了统一认识在法国蒙达尼召开了三天的社员代表会。会上,蔡和森做了《怎样教中国》的报告,批判了各种错误的“救国论”。会上,王若飞发言完全同意蔡和森的观点, 详尽阐述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并喊出“走苏俄工人阶级的道路”的口号。据与会者回忆:王若飞讲话时以流水一般的口才,动人的神彩,吸引了所有的听众,会场不时为热烈的掌声所震动。[1]尽管会议未取得共识,但蔡、王的演说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有助于留法学生的思想转变。

这表明王若飞抛弃了工读主义的思想影响,初步从自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二、1921年的三大斗争

在法国,勤工俭学学生思想纷杂,主要受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俾斯麦主义等思想影响,而无政府主义影响最大。更因勤工俭学的发起人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就是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期留法学生无政府主义倾向非常明显。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思潮的碰撞贯穿于勤工俭学运动的始终。王若飞本人就曾信仰过工读主义、俾斯麦主义和威尔逊主义。笔者认为以王若飞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是在一系列斗争中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

1.“二八运动”

一战后,法国百业萧条、物价飞涨、失业严重、劳资矛盾激化。1920年底,1600多名留法中国学生大多做工不得,入学无钱,靠华法教育会每天发给的几法郎维持生活。1921年1月,华法教育会却宣布与中国留法学生脱离经济关系,一切问题应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一时间,不少中国留法学生陷于绝境。

留法学生决定团结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1921年2月27日,工学世界社在巴黎的一家旅馆召开会议,王若飞、蔡和森、李维汉等出席,通过了争“生存权、求学权”的斗争口号,要求华法教育会发给学生每人每月400法朗,以四年為限。尽管黄齐生、徐特立和王若飞等本不赞成采取请愿的形式解决问题,但为了留法学生的行动统一,王若飞还是积极参加进来。

2月28日,400多学生向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王若飞指挥女生队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提醒大家在大队冲进公使馆后,可能会有人被扣留;即使被扣留也要勇敢地坚持斗争。随后,王若飞回到蒙达尼,向那里的同学传达了请愿斗争的经过,动员华工和学生开展支援行动,扩大了请愿斗争的影响。

北洋政府仍无视学生们的要求,拒绝给留法学生提供入学经费,强令学生回国。虽然“二八运动”没能改变留法学生的境况,但客观上推动了包括王若飞在内的留法学生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2.拒款运动

1921年6月,北洋政府派特使朱启钤、财政部次长吴鼎昌到法国,以印花税、验契税和滇渝铁路建筑权等为担保条件,向法国借款五亿法朗,名为救灾,实为购买军火打内战。工学世界社得悉后,当即开会讨论对策。在会上,王若飞极力主张组织留法同学和华工开展阻止借款的斗争。在工学世界社的号召下,几天内陆续集中在巴黎的留法学生达400余人。他们强烈要求公使馆公开借款目的,表明态度。同时派出学生代表向法政府提出抗议,阻止贷款,并动员华工支援学生的行动。王若飞亲自起草和散发传单,揭露法国当局的破坏活动,参加组织了两次勤工俭学学生拒款大会。

随后,王若飞暗中离开巴黎,先后到蒙达尼、圣泰田、圣夏门、里昂、方登普鲁、哈费尔、哈佛娄做留法学生和劳工的工作,着重报告驻法公使陈箓勾结法国政府破坏拒款斗争的经过,劝各地学生和劳工发电报支援。一时发电到巴黎声援者很多,马上稳定了示威学生的情绪,一致表示坚持斗争到底。当打听到中法两国政府准备签字的消息后,学生们立即群起包围公使馆,痛打了公使馆秘书王恩曾。法国政府怕事态扩大,被迫取消提案,暂缓贷款。拒款运动取得了胜利。

在运动中,王若飞等人展示了极强的革命主动性和活动能力,普遍认识到北洋政府的卖国本质,为后来回国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奠定了基础。

3.争回里大运动

里昂中法大学是法国政府用中国“庚子赔款”在里昂建立大学,最初目的是解决中国勤工俭学学生的就学问题。但里昂中法大学建成后,校方却拒绝招收勤工俭学学生,转而从国内招富家子弟入学。消息传到法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情激愤,决定团结起来争回里大。1921年9月初,留法的各地学生代表在巴黎的华侨协社召开大会,成立了“各地勤工儉学生联合委员会”,统一领导斗争,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李维汉、李立三、王若飞、李富春、陈毅、向警予等。大会一致决定“争回里大”,并通知各地勤工俭学生派“先发队”到里昂去。

1921年9月21日,在蔡和森、赵世炎、李立三、陈毅等领导下,由100人组成的“先发队”从巴黎、圣日耳曼、克各邹、蒙达尼等地出发,进驻里昂中法大学。而王若飞、汪泽楷、李维汉、方敦元留在巴黎,负责联络。中国驻法公使陈箓却勾结法国当局,派警察将学生全部逮捕,送到芒特吕克炮台监禁起来。消息传来,周恩来、徐特立、王若飞等立即面见驻法公使陈箓、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吴稚晖等,要求他们向法国当局交涉,解除对学生的监禁。然而,陈箓和吴稚晖等却暗中勾结法国当局将蔡和森等104人被遣送回国。占领里昂大学的斗争失败。

“二八运动”、拒款运动、争回里大运动这三次斗争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其一,吴稚晖等无政府主义领袖在这一过程中臭名昭著,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潮在留法学生中的影响力发生逆转,王若飞等一大批进步人学生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其二,留法学生的政治觉悟普遍大为提高,革命性大大增强,感到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共产主义团体把在运动中被打散的力量重新汇集起来,客观上推动了少共的诞生。

三、王若飞最终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工学世界社成立后,留法学生在勤工俭学问题上存在主义与手段之争:赵世炎、李立三等认为勤工俭学是“主义”,可以终身行之,既可行之于法国,亦可行之于全世界;蔡和森、向警予等认为勤工俭学是手段,通过在法国和其他国家勤工俭学可以学到革命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备将来回国参加斗争。双方争论十分激烈,甚至处于针锋相对的状态。

王若飞本来坚决赞同后一种意见,明确指出:勤工俭学是谋生手段,是穷苦学生大众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技术采取的临时措施。但是,王若飞有极强的大局意识,清楚团结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意义,果断在双方的争论中起斡旋的作用。1921年4月,王若飞陪同赵世炎到蒙达尼同蔡和森等面谈,终于消除隔阂,双方同意团结起来共同革命。据王若飞的儿子王兴回忆:“在王若飞、萧三等人的努力撮合下,两派人马才终于肯坐下来举行会谈。就这样,这些充满热血激情的年轻人,经过3天3夜的连续争论,最终取得了一致的观点。”[1]这次会谈在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赵团结为后来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成立。1922年6月18日,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代表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布伦森林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简称“少共”),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问题。不久,王若飞当选“少共”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华工运动组长、组织委员,参加《少共》《赤党》等刊物编辑。同年秋,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等由阮爱国(即越南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张申府、廖焕星从国内带去总书记陈独秀代表中央的复信,承认王若飞、赵世炎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王若飞已经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23年1月,少年共产国际的指示,负责旅欧总支部选派青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周恩来选择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和陈乔年等 12 人作为第二批学员赴苏。这样,王若飞结束了三年多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涯。1923年3月18日,王若飞等人离开巴黎,经柏林、立陶宛赴莫斯科。周恩来陪送他们至柏林,并为他们办好各种手续。

四、结语

在法勤工俭学期间,王若飞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在一次次斗争中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十月革命后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是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国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艰难的求学、生存和工作环境是助推器。这构成了王若飞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客观原因。王若飞作为杰出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展现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这也是王若飞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主观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兴.父亲是个豁达包容的人[N].宝安日报,2009年10月17日.

[2]王若飞.王若飞文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3]蔡和森.蔡林彬给毛泽东[J].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陈志凌、贺扬.王若飞.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0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关山渡若飞:王若飞百年诞辰纪念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10.

[6]马连儒、袁钟秀著.王若飞传[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09.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