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8-03-22刘海燕
刘海燕
摘要:教学方法的采用在不同的教师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都有所不同,但采用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重点讨论了创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法,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一条有效教学的道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教学有效性
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很多时候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整个教学过程是低效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也有过同样的无奈和痛苦, 虽然时刻保持着刚加入教师队伍的干劲,但却也一直在审视自己和当前国内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高耗低能的现状究竟应该如何破解?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终于得出一点自己关于创建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经验。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际和充分的研究,讨论一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熟练把握教材,做好备课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的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而不是学生来学教材,这对教师对教材的熟练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透彻,也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导致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照本宣科而已。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只教教材而不用教材,没有真正做到有效利用或开发教学资源,自然也就无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要熟读教材,熟练把握教材内容,用最高效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有很多的教师从来都忽略了备课这一重要教学准备过程,自认为自己临场发挥,照本宣科的能力就能应付当下的教学过程。没有充分的备课过程,就没有有效的教学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备课工作,就是要既备内容,备方法,还要备学生。要真正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完美整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尽量保证教学知识丰富,教学密度足够,做到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有所摒弃,又有所突出,既要精讲精练,又要点到为止。在学生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量教学方法的使用,切忌一视同仁,一概而过。
二、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你听我讲,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相互合作、分享理解。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与观念,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获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只有教师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上的深入交流,一些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更加强烈,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扬民主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始终保持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始终处于自主、平等和愉悦的环境中。在这样的心境和环境中学习的孩子,学习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更加显著。
三、培养探究精神,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知识积累和理解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语言的意义、情感和技巧的感悟有关,而上述四个方面的要素都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求异能力有关。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来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认识将会更加深刻、全面。这样的课,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通过学生自由的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和情感的升华。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语义的理解上保持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的讲出来;在思考辩论中,教师通过穿针引线,巧妙点拨,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和在思维的碰撞中,实现思维的升华。
四、重视读写的有机整合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吸收”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倾吐”的过程,是表达学生自己思想感情的必要渠道,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读和写进行有机结合,对创建有效课堂,实现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增加知识储备,熟练写作技巧。引导在写作中掌握阅读方法,发现阅读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意识读与写的关系,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写作的联想,在写作教学中又引导参考阅读过的文章。
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怕失去课堂的主导地位,生怕离了老师学生就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讲而不重学。还有的老师,为了简单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但也只是让学生浏览一遍后就开始自己讲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语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枯燥和困难,长此以往就会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便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导致课堂学习效率长期低迷。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过分突出教师地位所带来的恶果。因此,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师角色,充分体现学生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学中要重引导,重教法研究,重学法指导。教师应由以往的“主讲”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参与者。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从原来的“霸主”、“权威”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六、结语
综上,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果断实践,长期坚持。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不是唯一的,我们教师群体要充分认识当前的教育环境和趨势,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还能在学识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体验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更好地创建有效课堂,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花文富.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23)
[2]朱德全, 张家琼, 桂平.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 教育研究, 2010(4):103-107
[3]余文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C]// 两岸三地课程论坛. 2006